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采用Brunstromv6期评定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4例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良肢位摆放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ADL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12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干预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ADL评分及Fugl-Meyer 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4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神经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康复组在常规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对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均出现较为明显的进步;但康复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个体化、系统化的原则,及时对急性脑卒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各种功能,使之能够尽快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在血脂各项指标、ADL 评分、ESS 评分和治疗效果上的不同。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ADL和ESS评分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有很大帮助,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脐针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且存在肩关节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和控制血压以及并发症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脐针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疼痛评分、主动活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力评分以及肩关节疼痛改善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主动活动能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和肩关节改善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肢体偏瘫后引发肩关节疼痛患者,采取脐针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可减轻肩关节疼痛,有效恢复肩关节肌力,使肩部的肌肉和韧带重新恢复协作,提升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院后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上门随访和电话跟踪随访,督促患者按出院健康教育内容执行;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对脑卒中知识了解情况、自控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和自控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增强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使病情得到缓解,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的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继发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分、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继发癫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励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及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另增为期8周的激励护理;临床疗效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康复功能评定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研究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IPRO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8周后,研究组IPROS总分、工疗情况、生活能力、讲究卫生、关心和兴趣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日常生活工作能力评分,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腰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30例,分析治疗期间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给予其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各项检测指标评分和睡眠质量。结果康复护理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且观察组患者在抑郁自评量表(SDS)、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及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精神状态,减轻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耐药肺结核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为36.7%,对照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为76.7%,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87例,基于对照、双盲、随机的原则将本组患者分成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3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SAS评分治疗前为(37±3)分,治疗后为(18.0±1.7)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治疗前为(38±4)分,治疗后为(35.0±3.5)分;对照组患者SDS评分治疗前为(42±4)分,治疗后为(20.0±2.2)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治疗前为(41±3)分,治疗后为(39.0±3.7)分,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和抑郁患者而言极为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帮助其消除内心的焦虑抑郁心理,树立战胜慢性支气管炎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患者均采用抗冠脉痉挛、抗凝、抗血小板、常规扩冠等治疗,同时采用活血化瘀中成药、抗凝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一些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谢的药物。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治疗,并加用氟西汀,持续12周。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心绞痛次数降低程度均明显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T、NST、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绞痛的预后和治疗而言,抑郁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基于心身医学角度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0 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综合训练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针灸和心理干预治疗.以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经口进食量(FOIS)分级评分、日常生活量表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疗效、FOIS 分数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均优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偏瘫失语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言语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抑郁、孤独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失语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其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老年卧床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资料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aO2)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排痰后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排痰效果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改善骨折患者术后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