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村经济》2021,(5):99-108
乡村建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点话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民使用的末端水利设施,对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重修建、轻管护",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建国后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历史分析了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利用成都市金堂县全域调查数据全面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研究发现:农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满意度较低;需求分类不均匀;管护主体模糊;管护资金、劳动力投入不足;新型管护主体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皆是历史、社会、经济、制度背景综合形成的。通过探索农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集体管护意愿与决策,本文提出了"村委会牵头+农户参与"的集体管护新路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顾问》2011,(9):11-11
长期以来,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健全,村级农田水利重建轻管,是导致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无法充分发挥减灾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徽省宿州市蛹桥区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建立了一支完善的村级水管员队伍,成为该省首家整建制设立水管员的县区,为完善小型农田水利管护体制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前,乡村水利普遍出现困境,它经历了集体时期的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维持,以及在农业税费改革之后陷入困境的过程.其中,国家、基层政府和农民等多方参与主体的行动困境是水利困局形成的重要机制.公司涉入水利的"以林养渠,林水结合"的模式,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水利困局的突破,但它们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多方合作治理是扭转水利困局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几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加快明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产权,推进市场化经营;引导组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合作组织,明确项目承贷主体,为银行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基础条件;扶持和引导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发展,明晰小型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通过湖北省当阳市两个农民用水户协会案例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制度规则以及领导者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健全的制度规则能促进组织成员的沟通、约束个体行为、有利于集体行动的一致性,从而促进组织社会资本的提高;优秀的领导者既能与组织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又能在组织内部建立互信的干群关系,进一步促进组织社会资本的提高;集体的制度规则与领导者作为外生变量通过作用于社会资本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产生影响;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都起到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型农田水利是丘陵山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农业生产排水和灌溉的基本功能,其主体行为的博弈选择直接影响着治理绩效,进而决定着粮食增产效率和农产品供给质量。为此,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小型农田水利治理主体行为着手博弈分析,探寻纳什均衡解,并结合丘陵山区三家馆乡、溪口镇的调查进行案例检验。基于逻辑分析的基本结论,提出了重塑"政府+中间组织+农民"三级联动治水模式、加大政府在小农水设施建管护过程中的投资力度、强化中间组织监管能动性、减低农民"搭便车"行为和增加农民话语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庞辉  周密  黄利 《农业经济》2014,(3):47-49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公益性,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本文在分析国外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完善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主体应为地方政府,中央、地方和农户各分担一部分建设费用,其中地方政府应承担大部分建设费用;其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与维修费用应由地方政府与农户共同分担;第三,进一步完善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制度,明确"一事一议"制度筹资筹劳范围;第四,确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和管护资金来源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以实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到位、权责明确、保障经费、管用得当、持续发展"为总目标,探索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新机制,推进创新组织发动机制、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遵循鼓励创新、协调推进、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湖南省三县192个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调查样本,通过建立二阶段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制度规则对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越趋于平原湖区、治理主体产权界定越清晰,按顺序取水的分配规则越强化、农水使用者越按比例投入和政府投入逐步增加,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绩效越好;小型农田水利的排他程度、管水员的管理和政府的监督也对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绩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国四十年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扩大了水域面积,为水利渔业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水利渔业就是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形成的水域和工程管护范围内的其它水土资源,以水库渔业为主体,兼含沟渠、塘堰、滩涂等水体,在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础上,发展渔业生产。它不仅是综合利用水资源,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属于水利基础产业的内容,而且是发展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成果进行梳理,对国外学者在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治理效率,以及国内学者在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经营和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及合作博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指出当前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为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和农业节水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快速发展、农村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明显加强等方面总结近年来农村水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从农村水利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机制不活、党的十九大对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提出新要求等方面分析开展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并从加快农村水利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实施农业节水战略、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水利其他改革创新、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农村水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补强短板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The governance of the commons depends on collective action by resource users, which may be influenced by land use dynamics and changes in livelihood. We examine the case of China that has experienced massive outmigration of its rural population and significant changes to its land use policy. We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farmland use rights trading and rural labor out migration on collective action for the governance of the irrigation commons,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open up a new line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quiry. Using the socio-ecological system framework, we run ordered probit regression based on data from a survey of 125 villages in 18 provinces in China. We find that a moderate degree of farmland use rights trad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collective action for the governance of the irrigation commons and can slow down and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rural labor outmigration. We conclude with implications for land use policy and governance of the commons.  相似文献   

14.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淠史杭灌区六十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综合管理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了淠史杭灌区水利建设60年来的成功经验,剖析了其建设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建设过程和建成后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sure on an already stressed water situation in South Africa is predicted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under climate change, plans for large industrial expansion, ongoing rapid urbanization, and government programs to provide access to water to millions of previously excluded populations. This article employs a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economy‐wide impacts of selected macro and water‐related policy reforms on water use and allocation, rural livelihoods, and economy at large. The analyses reveal that implicit crop‐level water quotas reduce the amount of irrigated land allocated to higher‐value horticultural crops and create higher shadow rents for production of lower‐value water‐intensive field crops, such as sugarcane and fodder. Accordingly, liberalizing local water allocation within irrigation agriculture is found to work in favor of higher‐value crops, and exp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xports and farm employment. Allowing for water trade between irrigation and nonagricultural uses fuelled by higher competition for water from urbanization leads to greater water shadow prices for irrigation water with reduced income and employment benefits to rural households and higher gains for nonagricultural households. The analyses show difficult trade‐offs between general economic gains and higher water prices, which place serious questions on subsidizing water supply to irrigated agriculture, i.e., making irrigation subsidies much harder to justify.  相似文献   

16.
小农户的集体行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对我国农村集体行动进而乡村治理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我国小农户的特征为切入点,利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剖析小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行动的逻辑,揭示我国小农户的特征和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我国小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行动的趋势。总体而言,小农户的诸多特征不利于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开展,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来,人均资源禀赋不足、耕地细碎化严重、农户持续分化等小农户特征,是导致我国农村集体行动衰败的重要原因。长远来看,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和农户收入提高等因素将有助于扭转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衰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与分散小农户有效对接的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乡村善治的关键命题。国家在外部监控的前提下将公共品供给事务承包给私人主体,生成了"市场包干制",它能够实现前台治理与后台治理的分离,形成了双层治理格局。市场机制能够通过激励清晰化实现服务专业化,而村社组织的支持能够降低协调成本,二者协同实现水利体系与分散小农的高效对接。由此可见,国家是公共品供给的第一责任主体,高效的公共品供给离不开国家的引导与支持;而市场机制具有调动积极性的优势,国家在有效监控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能够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创造和知识治理理论,在对水利企业知识创新网络和知识治理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网络知识环境、网络主体环境和网络结构环境三方面对知识创新网络中的潜在风险和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以结构化治理、过程化治理和关联化治理3种治理机制为内核的知识治理策略,构建了水利企业知识创新网络的知识治理分析框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志雄 《南方农村》2013,29(4):16-19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水利投资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分析不同阶段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社会经济条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其对农村水利投资的影响,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对于指导我们今后农村水利投资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得俊 《水利经济》2015,33(3):59-62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现代农业要求有现代化的水利作为支撑,而现代化的水利基础设施必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保障。从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出台,青海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计算机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青海省灌区劳动力的不足等方面分析了青海省发展现代水利面临的机遇;从财政资金、科技推广、区域发展以及灌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发展现代水利面临的问题;提出围绕现代农业和生态立省、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创建示范园区、完善政策和组织等措施发展现代水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