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效用理论和保险产品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了保险产品定价的效用理论基础。文章首先分析了作为风险厌恶者的投保人和保险人,各自对保险费水平的要求。其次探讨了投保人的投保风险溢价、保险人的承保风险溢价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还研究了再保险中的“风险分散效应”,证明了再保险有利于降低承保风险溢价,从而降低承保保费。  相似文献   

2.
保险意识之谜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众保险意识低是保险发展的一个相当突出的阻碍因素。本文从效用的角度研究了民众保险意识低的原因。集中分析了保险的自身效用与比较效用,在分析中本文提出了理论界很少有人探讨的保险非替代产品效用的观点,研究了影响保险购买的民众主动型消费偏好于被动型消费偏好的问题,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中国民众保险意识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财务的角度,企业可以看成是一个投资组合,因此委托供理问题完全可以由效用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市场理论等财务理论进行分析。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的本质就是股东与经营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导致经营所选择的企业资产最优投资组合并不是股东的最优投资组合,进而降低股东的效用。而解决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的实质中想办法整合股东与经营的效用函数。从目前的解决方案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有良好的效果,无持有风险的期股模式增大了经营风险喜好程度却会降低股东的效用,而有持有风险的期股模式能最大程度地对齐投资与经营的效用曲线,是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风险管理决策技术主要分为损失期望值决策技术和效用期望值决策技术。前者仅以损失期望值的大小为决策依据,忽略了决策者经验能力等主观因素,尽管忧虑价值一定程度修补了其存在的缺陷,但忧虑价值额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后者以效用期望值的大小为决策依据,其中以损失的效用期望值为决策依据的,选择损失的效用期望值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以收益的效用期望值为决策依据的,选择收益的效用期望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消费者效用理论视角,研究农村公共产品问题,得出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最优解。据此,本文认为要达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最优状态,要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边际效用、降低农村公共产品边际成本两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冯·诺依曼效用理论是分析在有风险条件下存在于逻辑时间内事件重复出现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这一理论持基数观点,它通过选择的概率来定义效用,目前广泛应用于货币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冯*诺依曼效用的理论意义在于给古典的基数效用论注入了新的生机,其存在的问题是效用指数的客观性受到广泛质疑.  相似文献   

7.
期望效用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不确定性决策的期望效用理论,其目的是描述了投资者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情况时的决策行为。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发展,从基于可加概率测度的期望效用理论到基于非可加测度的期望效用理论, 使理论解释力和实际的距离逐渐缩小,体现了其目的。本文对期望效用理论的发展做一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8.
期望效用理论(EUT)出现后,成为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研究不确定性环境下决策活动的理论基础。但近50年特别是最近20多年来,随着行为科学的发展以及实验经济学的崛起且逐步融入主流,与EUT相抵触的经验证据大量涌现,因此其作为不确定性决策活动的理论根基正在被广泛质疑,各学科寻找EUT替代者的努力催生了多种不同的非期望效用理论。本文在对经典期望效用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对国外正处于进展中的非期望效用理论文献进行全面回顾和简单评价,以期为国内从事这一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吸收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有益成果,重建商品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文首先阐述了古典价值理论发展中的劳动价值论、生产成本论和效用论三大理论,接着分析了新古典价格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的经济学内涵,最后对均衡价格理论“对接”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做了总结性评述。  相似文献   

11.
比例效用理论及验证——基于1997~2010年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例效用理论认为财富的变化量与最终持有量的比值决定效用。根据比例效用理论的假设推导比例效用恒等式,然后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城镇人均收入与消费数据对恒等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恒等式成立。应用比例效用恒等式对这些省份的人均年福利水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997~2010年居民福利水平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12.
期望效用理论对人的决策的描述性效度一直受到怀疑,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与期望效用理论的公理相背离。文章通过具体实例,揭示了行为决策中,与期望效用理论相悖的一种现象——浪费效应,并指出这种浪费效应虽然与理性期望效用理论相悖,但这种对传统模型偏离的非理性是有章可循和可预料的。研究结果对于管理决策中的非理性浪费问题的解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绩效方法选择理论的必要性及其目前的研究现状,然后引入经济学上效用的概念,通过效用建立起绩效方法选择的模型,并通过例子分析了模型最优解所必需满足的务件。  相似文献   

14.
边际效用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际效用理论运用增量分析和心理分析方法研究效用、价值、价格问题,最终发展成为西方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其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总体的生产方式的表现形态,而非指社会生产力的表现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最终还要看主体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行为为标的发生了什么改变。“知识”的经济属性是生产力因素,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不能用“知识经济”来表征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增长的不是物质,而是社会生产成果中所具有的消费效用,社会经济发展史就是一个消费效用不断增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效用终端化的过程。知识亦即信息化生产力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应以“效用经济”这一概念来表征,效用经济就是直接以效用的产出与增殖为目的,且以效有置换为满足社会消费的社会经济形态。从商品经济到效用经济的转变,将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最为深刻的一次革命。这种转变就其技术特征而言,也就是从物效用集成经济技术向场效用集成经济技术的转变,场效用集成是以消费行为场为载体来实现效用集成的经济技术。实现这种技术转变的途径,就是在物效用集成的基础上,再增加效用服务这样一个终端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16.
传统经济学中的消费者选择理论中的效用函数只考虑了商品数量对效用的影响,而在品牌时代,随着可供选择的多样化,消费者在选择数量之前必然首先对品牌做出选择。我们分两步来构建消费者选择理论:第一步是研究品牌与选择行为,消费者依据约束条件下选择成本最小化原则进行品牌选择;第二步是数量与选择行为,消费者依据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数量选择。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重新构建品牌经济时代较为完整的消费者选择理论。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各个行为主体效用差异进行了机理分析,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企业等五个行为主体效用目标存在差异。通过效用理论对短期和长期总体效用进行定性分析,发现长期不但考虑生产性因素,而且还考虑非生产因素的社会总体效用高于短期只考虑生产性因素的社会总体效用。进一步用博弈论方法从理论上定量证明:1.长期社会总效用高于短期社会总效用。2.短期内,“先行者”效用低于“追随者”;长期内“先行者”效用高于“追随者”。最后得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是否存在一个明确的函数关系,现有的研究无法给出清晰的答案,原因在于微观效用函数存在争议。作为一个新的、可定量计算的效用理论,比例效用理论在风险决策机制、居民效用测算、新最优所得税模型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基于比例效用理论能够建立一个新的、可计算的宏观消费投资恒等式模型,并且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推导出新的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理论模型和新的居民消费与投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显示,宏观消费投资模型成立,1992年至2011年间中国的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挤出效应,平均边际挤出效应为0.48,投资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挤入效应,平均边际挤入效应为1.42。  相似文献   

19.
价值理论是自经济学创立以来众多经济学家论述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构建整个经济学大夏的理论基石。在价值理论的历史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两种价值理论在理论依据、分析方法、研究的层面等方面均不同。对两种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可使我们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对其进行重新认识和不断创新,以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现存的某些问题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基数效用的测算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尝试着既考虑实际价格变化对效用的影响,又考虑实际与预期之间的差异,最终确定一个能具体测算基数效用的方法,并且还解决了效用单位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