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成份迅速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中的中小企业较多,外来劳动力流动性大,劳动关系相当活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改善企业用工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建设发展战略意义重大。近年来劳资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如何兼顾备方利益、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企业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崇鹏 《当代经济》2009,(13):33-34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劳动关系的参与者、协调者,要以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着力点,切实维护职工的民主权益、劳动经济权益、合法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客.正确把握当前的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是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制度不但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当代中国已经进入社会阶级分化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劳动力成为商品,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劳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阶级和谐的重要性,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劳资矛盾乃至阶级和谐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在法律上建立劳资平等协商对话机制,才能保障和推进中国劳资关系和谐乃至社会阶级和谐。  相似文献   

5.
利益协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本质要求。文章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认为劳动关系和谐只能是劳资合作所产生的一种可能性结果,而劳资双方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则是双方能够产生合作的基本动因;在分析劳资双方的行为偏好基础上,对劳资合作博弈过程中双方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及其合作边界展开探讨,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洪江 《大陆桥视野》2011,(22):123-124
和谐社会重要基础之一是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有赖于公平正义的企业制度来保证,也离不开先进企业文化的强大精神支撑。“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文化建设,夯实共建共享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单位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中,注重保护、调动和发挥好经营者与职工双方积极性,依法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到互利、双赢,达到"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目标。我们讲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应该是:经营者和劳动者双方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唇齿关系;经营者和劳动者双方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平等关系;经营者和劳动者利益相容、矛盾协调的共生关系;经营者和劳动者共同创造、共享成果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8.
劳资冲突的产生与劳资之间的利益分配密切相关,构建"利益分享型劳动关系"可以作为完善我国劳动关系治理机制的重要思路。从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威茨曼的"分享经济"理论都涉及到劳资之间的利益分享问题。从比较视野来看,世界各国都存在着谈判型、财政参与型、产权参与型三种劳资利益分享的实践模式。在我国要构建利益分享型劳动关系需要面对如下制度障碍:集体谈判机制不健全,工人工资定期增长机制不完善,缺乏财政参与型利益分享机制。我国构建利益分享型劳动关系机制的路径选择为:建立具有实质内涵的集体谈判制度,完善工人工资定期增长机制,结合地区、企业的具体情况逐步推进财政参与型和产权参与型利益分享机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曹艳春 《经济论坛》2002,(20):33-3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非公有制企业大量增加,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自觉不自觉地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劳企双方因工资问题产生的冲突越来越多,各种纠纷经常发生,甚至出现罢工、上访事件。特别是在一些合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中,职工工资权益亟待得到保护,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势在必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为公平合理解决劳企矛盾提供了法律依据。一工资集体协商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国际劳工组织已有不少涉及工资集体协…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建立和保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2011年8月,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2.
卢江  陈弼文 《经济纵横》2019,(10):24-34
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表现,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和谐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竞争软实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经历从行政主导为主转向市场契约与行政干预的双轨制,再演变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共享经济并存的大调整,形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益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对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增加融资渠道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我国既定的劳动关系中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需要通过健全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体系、防止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被市场化侵蚀、扩大共享经济普及面等,构建和谐可持续的劳动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因素。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紧张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论述了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的现象及原因,提出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存在劳资和谐的可能性,但我国当前劳资关系的现实与之存在差距。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还很不完善,公有制经济改善劳资关系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要使劳资和谐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性,必须从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角度推进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改革:继续提高国有经济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国有企业的劳动民主;改革垄断企业的分配制度;加快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是不仅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推动者,是劳资矛盾和利益关系的协调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近些年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也存在一些活动开展不平衡、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在实践中,要围绕企业经济发展的中心,搭建各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平台,积极健康的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关系,劳资矛盾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无法避免的一类基本社会矛盾。能否构建协调劳资矛盾与劳资冲突的有效法律机制将直接关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文章总结了我国企业劳资冲突的现状、特征及主要法律原因,剖析了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路径选择,并对完善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应当包括在其中。这一新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与时俱进的经济改革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其初次分配方式是中国特色企业收入分配方式,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与切入点,由此可以通过以"分享型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各种劳动纠纷、劳资冲突大量涌现且呈迅速上升趋势,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调整现行劳动关系,促进其和谐发展劳动工资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创建良好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工资的和谐关系,才能促使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强调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来克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资矛盾逐渐凸显而且无法回避,因而利用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指导,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资矛盾,对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劳动关系领域内矛盾和冲突凸显。借助劳动者参与的方式协调劳动关系,成为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劳动者民主参与的形式虽然多样,发挥的作用却并不明显,在面对日益严重的劳资冲突时未能有效发挥组织的群体优势。应结合我国劳动者民主参与的现状,探析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劳动者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