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西部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影响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中既有外部因素,也有民营企业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需要政府在政策、法规上的支持,需要金融部门的机制创新,开拓更多的金融服务领域,更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加强管理、提高资信程度。  相似文献   

2.
卫玲 《经济纵横》2001,(1):61-63
由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大学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11届年会暨西部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创新国际研讨会,于2000年10月28~30日在西安召开.全国各地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围绕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企业管理创新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及实施,为包括零售物流在内的西部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但物流的发展带有很强的地域性,且与区域经济密切相关。文章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背景,在对我国西部零售物流现状及问题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西部零售企业实际,最终针对性的提出了包括引入基于"信任"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等在内的发展策略及建议,最终达到促进我国西部零售物流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国内演艺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演艺业发展的大环境不断改善,演艺业不断壮大,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在发展规模、效益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西部民族地区演艺业在基数小、起点低的现状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建立宏观管理体制和创新微观运行机制相结合,大力培育和激活演艺业微观主体的活力.基于对演艺业微观主体的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的考量,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演艺业微观主体创新与发展的思路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边疆民族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这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要想有效地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应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即较大的产业。为此,应加大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产品和市场、政策和制度、组织和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杨锦英 《经济学家》2002,(6):124-125
现有的研究成果越来越清楚地表明,西部必须通过实施以人力资源优先开发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并以此为支撑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演进,从而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然而,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性障碍并非抽象的共识和观念能够消除的,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整体深度开发,西部必须进行体制创新,乃至体制革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西部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为切入点,提出制度创新是西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职能转变是西部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处理好政府同市场的关系,规范政府管理经济行为,创造有利于西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借鉴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规律与主要经验,研究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方向,以重庆为例,运用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法分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结果发现,重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较弱,科技管理理念不适应形势发展、创新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科技政策实施效果欠佳是其主要原因。据此,为提升重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与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不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需要,而且也是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促进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既面临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许多障碍和制约因素.加快西部地区区域创新步伐,必将促进西部经济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径选择与支持体系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循环农业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文章结合当前西部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分析生态循环农业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探讨西部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系统地构建思想观念、法制政策、管理、技术、信息服务、市场机制、财税和金融等支持体系,将体系创新融入到西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使西部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11.
借鉴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规律与主要经验,研究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方向,以重庆为例,运用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法分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结果发现,重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较弱,科技管理理念不适应形势发展、创新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科技政策实施效果欠佳是其主要原因。据此,为提升重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中的依法行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对于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具有特殊意义。政府依法行政是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是实现中国政府主导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制度保障。目前,西部地方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存在若干重大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选择政府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等主要环节为切实点,是有效提高西部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和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谈起,利用管理学知识阐述乡镇企业必须进行创新,提出全面实行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从而构建起新型的现代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竞争力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北京市31个开发区的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对"两带"地区的27个开发区的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东部发展带的产业集聚竞争力显著高于西部发展带,但是西部发展带在制度创新方面显示出了积极的意愿,具有突破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刘福海  刘惠军 《生产力研究》2003,(1):234-235,244
本文通过对入世后西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分析 ,讨论了影响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因素和西部中小企业在西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提出了西部中小企业创新对策研究 ,指出社会各界必须对入世后西部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稳步增长、增速不断加快。但承接产业转移出现了"速度"与"效益"的背离:唯经济增长的产业承接目标,使西部地区陷于"高增长低发展"陷阱;较强的资源禀赋依赖性,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承接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性和被动性;承接产业转移无序竞争,加剧内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应突破传统承接产业转移路径依赖,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理念和模式,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从而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作为西部后发地区和中国经济发展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其工业化基础薄弱,因此贵州省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力争走出一条依靠人才、科技、创新等为支撑的新型绿色工业化道路。通过对当前贵州省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在新时期西部后发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以“管理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紧紧抓住创新的"第一动力"和乘数放大效应,引领超常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优化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和内在要求.本文从创新的意义与相关学理剖析入手,从新供给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切入,提出经济发展供给侧创新作用原理的理论模型与量化表达,形成以"守正出奇""守正创新"支持高质量发展潜力释放思路要领的框架性认识.结合中国当下发展新形势,以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指出需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客观要求,从国土开发顶层设计入手,动态优化各地定制化解决方案,并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要求,以宜居宜业改善民生为核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把握好制造业的提质增效升级发展,优化收入分配推进城乡一体共赢.此外,要抓住已涌现的"一带一路"建设与"新老基建"等发展机遇,注重新型城镇化中的有效投融资,西部城市需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后发优势,以"有效市场+有为、有限政府"组合打开活力潜力空间,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弥合"二元经济"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之现代化愿景.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科学研判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问题、新挑战,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探寻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优势、新增长点,开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需要采取新的思维方式,把握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以改革、创新和转方式、调结构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利用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需要经过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两个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人才需求量逐年上升,人才的产业分布也逐步优化。首先,预测了创新驱动下西部地区2020年人才需求总量及人才的产业分布。然后,提出了创新驱动下西部地区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发展路径和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以期使西部地区人才与产业达到最优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