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运用中国1995~2010年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及技术差距在该效应中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FDI溢出效应在不同省份是有差异的,且内外资技术差距在FDI溢出中存在着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技术差距较小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存在促进作用;中等技术差距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影响不显著;技术差距较大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的空间依赖性已得到越来越多文献的证实,但FDI区位选择决定因素实证研究方面,大多数文献都忽略了这种空间依赖性,直接导致模型估计结果无法令人信服。文章利用最新发展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区域FDI决定因素的动态演变,在模型中纳入空间效应后,发现:①模型的估计结果比OLS估计更为稳健;②吸引FDI的传统因素依然存在,但作用已弱化,然而新经济地理所揭示的贸易成本、集聚效应等传导机制的作用日益凸现;③相邻省份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地影响FDI的区域分布,一省FDI的增加对相邻地区FDI流入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因素相比,空间地理因素对FDI区域分布的决定作用很少为人们所重视,并且区域数据可能存在的空间依赖特征也为传统计量模型所忽视,从而导致无效的估计结果。本文利用空间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FDI在中国的省际分布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除了传统决定因素之外,相邻省份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显著影响了FDI的区域分布。空间效果的纳入使得本文实证结果更为可信,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几点有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城市、省份、区域三个层面对我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特性十分显著,金融资源会加速向中心城市、金融中心或沿海省份、东部地区集聚;在不同省份,经济增长与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不同区域间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集聚程度高的地区能够对周边区域形成较强的辐射和带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性会引发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5.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07—2019年5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双向FDI协调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第二,双向FDI协调发展在促进本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同时,还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同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也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受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传导,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  相似文献   

6.
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即陇海—兰新—北疆铁路沿线所覆盖的十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方法实证分析了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空间的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货物周转量对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物流网络里程对经济带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物流业产值对经济带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认为,提高货运周转量、加强各省份之间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带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前关于我国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内,考虑第三方效应并从城市角度进行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在新近发展起来的"第三国效应"理论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85—2005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1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全样本154个城市的FDI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周边城市的FDI增量可以增加某城市的FDI流入量,周边城市的市场规模越大某城市的FDI流入越多,各城市的FDI流入也受到周边城市FDI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对三大地区内部、三大地区之间及长、珠三角与三大地区之间等不同子样本的FDI空间效应的检验,发现东、中、西部地区FDI的主导类型分别为集聚垂直复合型、受限的集聚垂直复合型和水平型。  相似文献   

8.
笔者基于2001年~2011年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和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别测算了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共90个地级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工业效率值;随后,在空间技术溢出理论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三大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水平及其外溢效应对工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基础设施对工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不同基础设施的效应在三大区域之间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韩剑  张凌 《财经科学》2010,(12):43-49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在描述我国FDI空间演化轨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FDI地区分布决定因素的空间模型,运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FDI空间演化的规律。计量结果发现,集聚效应对于吸引我国FDI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相邻省份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促使FDI更多的是由核心省份向周边省份扩散。并根据结论提出了引导FDI空间的合理转移,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流通服务业是我国接受FDI增幅最快、规模最大的行业,这引发了学术界对流通服务业FDI是否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争论。本文以2005—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对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服务业FDI在行业内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东、中、西部地区流通服务业FDI溢出程度为中部>东部>西部;我国流通服务业各个子行业的FDI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其中零售业FDI溢出程度最大,其次为餐饮业,再次为批发业;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对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内外资技术差距、内外资人员流动对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2005—2018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风险投资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理论以及空间集聚理论,从区域层面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结合风险投资活动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检验其对风险投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风险投资不仅会提升所处区域的技术创新,而且还会提升邻近区域的技术创新。该空间溢出效应受到空间集聚特征的调节,即相较于风险投资机构的空间集聚,创业企业的空间集聚更能强化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政府应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鼓励风险资本向本地区集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通过加强人才激励力度促进地区科研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赵放  薛乔 《技术经济》2017,36(2):123-132
对国内外FDI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大多数实证研究发现,FDI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尤其是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行业内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或为负向溢出效应;技术差距、交流成本以及FDI进入方式是影响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理论研究发现:适当的技术差距和市场容量能使FDI进入产生明显的后向关联效应,并增加上下游行业的产出,同时会促使跨国公司向本地供应商进行非排他性的技术扩散;中间产品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结构显著影响FDI后向关联溢出效应——这是实证研究很少涉及的部分,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相比传统的封闭式技术创新,在开放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双向FDI是有效的技术创新提升路径之一.文章构建了双向FDI与技术创新的理论框架,结合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FDI、OFDI、技术创新均值的空间分异特征和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并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FDI、OFDI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FDI、OFDI、技术创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较显著,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FDI显著促进了中国的技术创新,但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明显;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与空间溢出对中国技术创新只有较为微弱的促进作用;FDI、OFDI促进中国东中西部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2001-2010年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共90个地级市的基础设施综合水平和工业效率值,接着在空间技术溢出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三大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水平及其外溢效应对工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工业效率的提升,同时,在相邻地级市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交通、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分项对工业效率的影响,及其外溢效应的分析结果,在三大区域之间的表现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使用1995—2008年中国长三角地区和吸收FDI较少的7个省区的数据,研究了对长三角地区的FDI对吸收FDI较少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吸收FDI较少地区本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长三角地区吸收的高质量FDI对吸收FDI较少的地区有正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技术溢出效应受到空间距离和当地承接能力的影响;吸收FDI较少的地区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有助于吸收来自长三角地区FDI的技术溢出;FDI的空间聚集及其技术溢出效应的空间局限性是加剧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吸引的FDI有助于其他地区获得国际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16.
笔者采取空间计量方法,并结合各地区的制度指标,印证了FDI促进制度变迁具有空间溢出性的特点.研究表明,FDI对我国制度变迁具有促进作用,FDI对制度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对制度变迁的贡献率逐年递增且呈发散趋势,空间制度溢出效应在各省域间呈现区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旅游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文献缺乏旅游减贫多维效果及空间效应研究,本文基于多维贫困视角,运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经济、教育、医疗、生活与环境五个维度的贫困减缓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共同构成的综合嵌套矩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发展对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效应。主要结论有:(1)十年间,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较好地揭示出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十年间,各维度的减贫效果亦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表明各维度减贫效果存在着空间集聚特征。(3)十年间,旅游发展对经济、生活、环境等维度的贫困均具有显著减缓作用,更重要的发现是旅游发展在这三个减贫维度上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旅游发展对教育、医疗两个维度上贫困减缓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从空间异质性视角分析,旅游发展对经济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步递减规律;旅游发展对生活减贫维度和环境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出由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渐增大特征。最后,论文就旅游减贫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内外FDI关联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作了全面的综述.从理论研究来看,无论是采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还是运用局均衡的分析方法,FDI关联溢出效应既有可能为正也有可能为负.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越复杂,总部和工厂之间的信息成本越高,跨国公司比国内企业更加密集地使用当地生产的中间产品,跨国公司的进入便会产生很强的关联效应.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进入所产生的竞争效应会降低后向关联效应的程度.从经验研究来看,FDI后向关联溢出效应绝大多数情况显著为正,并且以FDI关联溢出效应为主的行业间溢出效应远比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发生更加普遍和显著.FDI的类型、技术差距和外资的股权比例是影响FDI关联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将影响FDI关联溢出效应的其它因素如人力资本、研发效率、金融市场效率、人均收入等融入理论与经验研究模型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安全、便利、放心、舒心、满意"五个维度构建中国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数据及宏观数据,测度消费环境指数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发现,四川消费环境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区域间差异看,消费环境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领先区明显且大幅度高于其他地区;从区域内差异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区域内差异最为明显,占整个区域内差异的88.42%,成都的高首位度也在消费环境中有所体现.同时,消费环境发展一般的区域,也可能在单一指标中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差异会导致消费效应差异:消费环境指数对消费的影响也存在两极分化,只有在消费环境指数领先区,消费环境指数才能对消费产生显著影响;而消费环境的区域内差距拉大会影响到消费效应;仅有单项子系统领先的地区,其消费环境并不显著影响消费.因此,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一要持续改善非领先区消费环境,缩小区域间消费环境的差距;二要重视缩小区域内消费环境的差距,降低区域内差异拉大对消费效应的抑制作用;三要全面发力消费环境各方位改善,只有各方位在较高水平才能有效促进消费;四要明确消费环境改善的侧重点,补齐各类型区消费环境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