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启动社会需求、扩大市场消费中,人们比较重视“物质消费经济”领域的产品创新,而对“精神消费经济”发展与创新还认识不够,这有失偏颇。随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精神消费经济”迅猛发展,在人类消费起支配作用的生存、享受、发展三大层次消费动因中,“精神消费”在温饱之后往往处于三大层次消费的驱动地位。当今时代,追求精神满足,带动消费经济增长,已成为新兴的消费领域。一、发展类型经对“精神消费经济”在我国的展现与发展趋势研究,主要有以下八大类型。(一)现代型精神消费经济。享受高科技和人类现代文明产品与服务,了…  相似文献   

2.
工业设计作为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之上的一种设计观念与设计方法论,在本质上是以经济的方式向社会推广工业社会的文明与成果。在某种意义上,工业设计是一种以经济的方式实现社会的物质民主化。工业设计重点研究物质、精神生活形态与产品的关系,将产品的原创性、前瞻性和市场营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从旧经济到新经济的重大变化,包括:从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开始转向体验经济,从实体经济开始转向虚拟经济,从物质经济开始转向精神经济。在这一重大变化下,“产品”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概念界定,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乖明匣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物质财富的增长中知识和科技的含量势必日益增多,精神产品生产及其再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精神产品生产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以精神产品生产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1世纪,人们应适时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念,突破原有的单纯从物质生产,物质经济范畴思考经济发展问题的局限,加快精神产品生产的发展,使之逐步形成产业和规模,必须充分认识经济发展动力由单纯依赖物质资源向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并重的转变,特别应着眼于精神产品生产产业的经济增长和运行。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精神劳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精神劳动和脑力劳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也是既有同质性 ,又有差异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精神劳动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神劳动所创造的精神产品 ,既有有形产品 ,又有无形产品。精神劳动者 ,同样要通过各种形式交换其劳动所凝结的价值。精神产品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有其自身的特点。现代精神劳动具有独特的发展趋势 ,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现代精神劳动将成为社会生产劳动的主要形式 ,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和服务自勺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乖明匣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化供给能力是一个地区文化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大力提高海宁文化供给能力,对于加快建设人文海宁、促进实现“干在实外,走在前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百强县市综合评价中海宁位居19位,海宁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均GDP较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不仅给海宁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海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面对城乡居民在物质生活已有较大提高的基础之上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如何拿出让各阶层居民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是目前海宁宣传文化工作部门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历朝历代兴盛发展之本,如今中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之中,农村保险应紧密围绕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精神,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和经济管理功能,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渠道创新、体制创新,积极开拓农村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10.
张晶明 《经济论坛》1999,(22):22-23
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由短缺经济过渡为相对过剩经济时代,其三个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商品严重积压;行业利润显著下滑;物价出现负增长。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领域内就没有消费巨大而又能赚取较高利润的新兴产业。这是因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并非是过剩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结构方面的问题,是生产纯粹物质产品的人太多,生产精神产品的人太少(或者说是生产具有精神消费内涵和含量的产品太少)。因此,在我们这个物质产品相对过剩的市场条件下,精神产品的开发和塑造无疑将成为拉动内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强力催化…  相似文献   

11.
赵伟 《时代经贸》2010,(6):91-92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社会需求由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提升,人们理性的物质形态消费向感性的“体验消费”转变。“体验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在管理领域要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进行相应的经营创新。本文通过分析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成功管理经验,希望能对我国企业的运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即涉及文化的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及其活动为主体对象,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为目标,是从事文化生产经营、开发建设、流通消费、有偿服务的产业门类。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当代一种全新的财富创造方式、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戴天宇  吴栋 《生产力研究》2006,23(1):18-21,27
当前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其经济学说,而劳动价值论又是所谓的“众矢之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务之急不是对劳动价值论质疑、非难,或曲解,而是对劳动价值论囿于历史条件尚未完全展开的部分进行再推导和新拓展。价值必然是商品中同质的、可测度的和社会所共同认可的东西。物质产品价值和精神文化产品价值是内涵和外延截然不同的两个范畴,不能混同。物质产品价值是对商品从其原始材料形态脱离自然界开始,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中形成和存续期间的全部物质运动和变化过程的动态考察,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有效经济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精神文化产品价值是一种拟价值,只能通过其外在表现即人们对该产品的边际引致需要与边际供给间的比例关系来测度。现代商品社会,多数商品兼具物质产品性和精神文化性双重因素,因而其价格变化基础是包含价值和拟价值在内的社会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郭俊华 《现代财经》2007,27(9):63-67
商品性精神产品如影视作品、音乐、文学、书籍等在产业化的生产过程中,受信息不对称、生产的垄断性和非标准化、精神产品效用、成本和价值衡量标准、外部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商往往采取欺诈的手段生产和推销其产品。这一问题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探寻其隐藏于背后的经济原因,以供决策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体经济涉及物质和精神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不仅包括传统概念中的工业、农业、制造业、建筑业等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等精神和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既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社会,行旅活动是一项增进社会安定与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地区间、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感情交流,提高民族精神与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健康与体质的积极而又有益的活动,行旅生活作为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它在维护国家秩序、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民族精神与文化素质中起着政治教化、经济交流、文化传播、科技催化的功能,是社会演进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17.
一、企业家精神的来源 企业家精神(Entropreneurship),企业家精神是组成社会精神资本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主导,是现阶段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之一。社会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精神资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8.
钟荣丙 《技术经济》2004,23(11):20-22
1、技术创新价值。总的来说,技术创新价值包括社会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是指技术创新能促使整个社会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价值是指技术创新能不断提高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延长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力;经济价值是指技术创新能促使产品增长市场优势,从而促进产品增值,并通过占领市场份额、拥有广大消费,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我们可以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功大致归功于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谈谈如何在党和政府以及民众之间进一步推行实事求是的精神,从而让经济和社会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开录 《经济论坛》2007,(3):125-127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供由农村居民享用、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各类经济物品或公共服务。根据其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服务、综合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等。农村准公共产品,则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涝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管理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公共产品城市由政府一手“包办”,而农村则由农民自已“埋单”,致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因此,重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打破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城乡“二元”格局,改革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均衡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