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组合,是物质的社会结合。要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最优组合,不仅要考虑影响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自然因素,也要考虑影响其结合的社会因素。从影响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自然因素看,主要有二:第一,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质和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总是一定质和量的统一体。“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要结合,就必须在数量和质量上相互适应,就象只有H_2+O=H_2O(纯水)一样;否则,就会造成劳动力或生产资料的浪费。第二,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劳动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于1982年1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现将会议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情况介绍如下: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1)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①认为劳动力是社会生产的一个条件,它同生产资料一样都存在所有制问题。资本主义社会是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②认为劳动力要发生所有制关系必须以劳动力和劳动者相分离为前提,而这种分离又是以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为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不存在劳动力的转让和出卖,从而也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2)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形式。①认为劳动力归社会公有。劳动力所有制是随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新增劳动力将近2,000万,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约500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妥善安排城镇待业人员的就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工农业生产,实现经济发展战备目标,都有着重要意义。(一)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意义劳动力是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任何社会生产,都必须具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如果没有生产资料,人们的劳动不能与自然物质条件相结合,生产过程就不能进行;同样地,如果没有劳动力,生产资料不能被活劳动所掌握和利用,生产过程也不能进行。从理论上说,所  相似文献   

4.
一 劳动力的质量与生产资料的性质之间是一种矛盾关系,其中生产资料主要是矛盾关系中的客体,具有历史性和客观性。一定时期的劳动力总是在接受既成的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生产活动。所以,我们有必要首先分析生产资料的性质方面。 生产资料的性质包括其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包含这样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是社会再生产的两种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要素的利用效果如何,直接地影响着社会再生产的比例、速度与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劳动力要不要全面流动,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流动,怎样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这些问题已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这些问题,成了经济体制配套改革不能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新疆劳动力资源处于相对短缺和绝对剩余并存的状态,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而就业不足和隐性失业又非常严重。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能力减弱,尤其是第二产业资本增密导致排斥劳动力就业的趋向显;二是劳动力资源增长相对较快;三是具有某些特征的劳动群体退出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7.
<正> 现在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个人利益是共同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基础,计较和追求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一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看,个人利益不是国家,集体利益的基础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所谓物质利益,就是体现在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的经济关系,其性质和特征是由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8.
治理通胀与治理失业(或就业)的政策往往是相互抵触的.可我国目前的情况经常是通胀与失业并存.在我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近千万的城镇劳动力、近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就业.就业不解决,社会就无法安定,社会不安定,经济及社会就无法发展.所以,就业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而不太严重的通胀则是一个次要的问题.拉动就业的是投资.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消费是投资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就业岗位的增加远远低于求职人数的增长,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存在着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当前我国就业领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三个人群.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例,就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以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产权制度改革与所有制深层结构改革 1、所有制的深层结构。特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及其数量比例,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基本性质。第二层次:是指特定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组织结构或实现形式,更具体地说,是把特定所有者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并有效运行,从而达到占有目的的具体形式或制度。 把所有制第一层次的结构与特定性质的所有制的具体组织结构进行比较:①前者所要回  相似文献   

11.
劳动就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出现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体制是历史的必然,但存在不少弊端。培育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改革劳动就业体制能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优化组合,提高劳动力素质,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从体制上根本解决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的状况,建议设置管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彻底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多头管理、分散负责的局面,尽快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转移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最大的难点是劳动力的转移,而要突破这一难关,有几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解决。首先是建立一种体制,一种让人自己去谋生的体制,彻底打破就业由政府一包到底的传统体制;其次是要培养能创造就业机会的人。政府在就业方面要作出诸多努力,但最突出的还是培养出一批人,这是一批能创造就业岗位的人,有了这些人,就会产生就业机会;再次是社会、政府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就是职工失业后,不是留在企业,而是由社会、政府管理起来,这就需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最后是要想转移劳动力,就必须筹集转移资本。  相似文献   

14.
<正>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决定于是否存在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经济条件。一、有产者的劳动力也能成为商品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只看是否丧失生产资料这一点。在存在劳动力个人所有的前提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丧失生产资料被迫出卖劳动力;另一种是虽然有产,但不足以实现其全部劳动力,或者从比较利益出发,不愿直接经营企业,而投资于别的企业,自身则自愿出卖其劳动力。马克思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观察和分析的主要对象英国工人阶级处在一无所有的赤贫状况,所以,他强调丧失了生产资料这个条件是科学的。然而,他并没有说有产者就一定不会自愿出卖部分劳动力。有产者也能以商品形式出卖其劳动力,这并不是一种发明,而是一个需要重新发现的事  相似文献   

15.
社会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由生产出发通过流通过程进入消费的产品,就其物质内容来说,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组织好生产资料的流通,对于有计划按比例地、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具有很大的意义。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流通(主要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生产资料流通)的性质和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所有制关系(这里系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下同),既是经济制度最深厚的基础,同时又是经济运动过程的主线。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中,实行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是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的公有制社会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上建成的。在这种条件下,个人劳动力同社会劳动力高度统一,劳动者“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资本论》第1卷第95页)他们生产出来的纯产品不是商品,而是作为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同上)迄今为止,历史的进程表明,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相反,在落后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俄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一些工业落后的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因此,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根本不存在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实行全民所有制形式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七十年中,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全民所有制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导形式,否认商品经济的存在,实行指令性计划的管理体制,扼制了企业的经济活力。近二十多年来,几乎所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建立和形成的并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要使各种社会关系保持协调和稳定,而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而且是一种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直接相关并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如何转移,已日益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我们制定长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城镇就业问题,而且要探讨由于靠政策、靠科学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与途径。(一)人口城市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领域转移的发展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趋势。城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21年仅21%,1980年上升到42.4%;预测2000年城市(镇)人口将达到52%左右。但目前世界各国城乡人口的比例相差悬殊,据1980年统计,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平均占69%(其中,英国占88.3%、  相似文献   

19.
<正> 我认为开放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一、开放劳动力市场是改革统包统配劳动制度的必然趋势传统的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因而也不存在劳动力交换和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可以无条件地直接由国家统一分配,进入生产过程,与生产资料结合。劳动力的经济运动过程仅仅经历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阶段,而不存在交换阶段。我国社会发  相似文献   

20.
由于国家和企业对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不同,所以,企业的所有制模式也不相同。如在同一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就有三种情况: (Ⅰ) “国家所有,国家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统归国家所有;生产资料只有一个主体——国家。这种模式也叫国家所有制模式。(Ⅱ) “企业所有,企业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与(Ⅰ)相反,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