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股东控制与资金占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秋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6):142-145,149
基于两权分离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股东控制下的所有权特征和董事会特征与资金占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与其持股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由国有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更容易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当上市公司关键管理人员在大股东兼职时,强化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便利了其资金占用行为;但是目前,独立董事还不能有效抑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随着某些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控制董事会,大搞关联交易,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为此,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和舆论的焦点。在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和监督作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专家透视     
中国“公司治理”存在六大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国的“公司治理”现存诸多弊端,可归纳为六大问题: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大部分股权仍由政府持有,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了全部股权的54%,第二大股东的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有国家背景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绝对优势,平均占董事人数的75.5%。二是“授权投资人”制度。党政领导机关完全授权“授权投资机构”控制上市公司,不利于上市公司新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而且“授权投资机构”与上市公司关系不明晰,使母公司“掏空”上市公司的…  相似文献   

4.
非执行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董事作为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托人,其独立性是保证公司有效运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上市公司199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执行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了检验。另外,本文还揭示出大股东(除第一大股东外)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的非执行董事比例,但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执行董事比例是负相关的(这主要与第一大股东大多数是国家有关系)。行业对公司非执行董事比例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作为内生性的治理机制,非执行董事比例与两职状态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外部董事制度是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独立的外部董事,可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协调内部董事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特别在防止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方面,外部董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外部董事制度还具有提高股东财富,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等作用。外部董事制度应解决好薪酬、独立性、比例等问题,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减少内部人控制现象,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必要引入外部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6.
王巍 《董事会》2007,(1):34-35
中化国际公司治理的实践对国内其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化国际是中化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这几年来中化国际的资产质量和利润水平一直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这为中化国际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当然,也与公司治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中化国际董事会中有11名董事席位,大股东董事占3个,公司内部董事占3个,独立董事5个。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企应该借鉴领先的公司治理方式,增加外部独立董事的比例,尤其应引进非关联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加入公司董事会。通过设置非关联方独立董事,董事会可以更好地平衡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同时对公司执行层起到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王志钢 《董事会》2013,(2):51-52
在规范大股东行为、限制大股东权利方面,国有大股东应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国有大股东代表进入董事会,要学会与中小股东打交道,学会与不同意见董事交换意见获得认可、谅解,学会在多元环境中正确贯彻大股东方战略意图,学会维护大股东利益与兼顾所有股东权益相均衡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典范 ,如何使上市公司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是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沪市 6 72家上市公司 2 0 0 2年年度报告的分析入手 ,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构成中各类董事地位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一、董事会构成分析的概念界定在进行董事会各类董事所占比例分析前 ,先对董事会的董事分类进行概念界定。在董事会构成分析中 ,将董事会成员按类型细分 ,即分为高管、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一般董事、独立董事等五类董事。高管指既为董事会成员 ,又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任…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引入后董事间的冲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状况出发,对独立董事引入前后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冲突差异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独立董事的引入可能给新的董事会带来的冲突种类及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引入后如何减少冲突,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云高 《董事会》2007,(5):43-44
7人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了4名,这在国内独树一帜。中联董事会的执行董事仅詹纯新一人,这在国内上市公司中也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披露可以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避免上市公司违规操作.文章以2004-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为资料,分析了董事会特征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并不能阻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董事会规模与信息披露违规间存在弱的正U型关系,且在9人组成的董事会中信息披露违规的可能性最小;而两职状态与信息披露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影响.研究结论总体上表明现阶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特征差异不是影响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皮海洲 《董事会》2008,(12):35-37
经过了股改,大股东与大股东之间还是参差不齐,有的大股东确实是在为上市公司的利益着想,但有的大股东还在继续干着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勾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独立董事受大股东的控制,没有主动监督大股东及其代理人的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中小股东的监督权。实行股权分类表决制度,取消大股东对独立董事有关事项的表决权,将该表决权完全交给中小股东,可以保证独立董事脱离大股东的控制,回归到中小股东的利益立场。文章最后还构建了一个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后的新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孙国强 《董事会》2010,(6):34-34
众所周知,国资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于单一的大股东,使得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十分悬殊,于是大股东成为绝对控股股东,操纵股东大会,控制着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向经理层派遣代表控股股东意志和权益的高管人员。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这种绝对控股的特殊现象,使得中小股东难以与之形成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董事会作为公司经营发展的决策中心,作为股东利益保护的执行中心,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董事会产生于公司股权分散化过程中,作为股东的受托者,在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寻求权力与责任的平衡。鉴于中国上市公司脱胎于国有企业和以家族控制为主的非国有企业,其股权结构是典型的“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的二元结构,约束控股股东利益攫取行为,保护非控股股东利益也是董事会必须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我国的北京、上海、武汉、深圳等十几个大中城市开始探索并组织实施试行经营者持有股权的分配形式 ,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 ,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点。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由于许多国内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控股地位 ,股东大会基本上由大股东控制 ,主要体现大股东的意愿 ;董事会成员也基本上由国有股股东提出的候选人担任 ,除少数公司外 ,普遍缺乏独立董事 ,董事会也往往形同虚设 ;由于部分监事也由大股东推荐 ,少量职工代表又必须服从公司经理的领导。于是 ,必然出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不能相互制约 ,公…  相似文献   

18.
争罢对决战     
陈英 《董事会》2013,(10):38-43
作为一家主营空壳化、缺少绝对控股权股东的老牌非国有上市公司,在其控制权频繁变动、公司信用缺失的发展史上,一旦利益格局出现失衡,互相罢免等董事会的极端现象很容易被诱发,作为治理文化的基因,已经深深植入其骨髓*ST联华的董事会充满纵横与内斗由来已久,且已变为常态。在候任大股东山西天然气进驻之前,上市公司因股权分散,大股东无法绝对控股,治理结构涣散,董  相似文献   

19.
谢永珍 《董事会》2012,(12):82-83
董事会超期服役在我国蔓延的根本原因,是在《公司法》以及相关规定存在漏洞以及监管不力的前提下,大股东超强控制或者过度制衡的结果,更是大股东利用法律漏洞对上市公司实施控制的蓄意行为  相似文献   

20.
《董事会》2013,(10):36-37
在上市公司的江湖里,围绕控制权展开的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像*ST联华那样股权结构分散、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董事会一直纷争不断,大股东频频变脸,隐藏在背后的操纵力量扑朔迷离,利益地图若隐若现,俨然一场现实公司版的"战争"。然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其间所揭示的董事会治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