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标准化》2006,(10):54-55
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群 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差距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所有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但市场占有率却达40%,销售额超过50%,而与此相应的是,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全国出口额中的比重不足10%。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50%以上。在中国即使像“海尔”这样企业,海外销售额不到10亿美元.只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2.
2004年1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列95位,实现了中国品牌“零”的突破;2005午8月,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联合调查推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海尔名列首位;2005年中国名牌战略委员会推出的3个“中国世界名牌”,其中就有海尔;海尔品牌价值已经连续4年居全国品牌首位,2005年海尔品牌价值达702亿元,高出第2名222亿元;2006年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全球200个品牌,海尔在我国6个入围的企业中,再次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3.
华为和海尔.可以视为中国企业的两大”样本”。 说它们是“样本”.一则这两个企业或低调或高调.企业文化迥然不同;二则这两个企业走出了两条国际化路径:华为的“技术道路”与海尔的“品牌道路”.  相似文献   

4.
沈思澄 《企业导报》2012,(16):87-88
在中国,对企业进行危机管理已经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共识,海尔、华为等一些企业相当重视企业危机管理,危机在我国大中型企业里是一个普遍现象。本文以蒙牛乳业"毒牛奶"事件为例,首先分析饮料行业品牌危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除品牌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来,有关专家纷纷指出,中国的企业千万不能忽略了海外的市场,应当积极的走出去。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要进行跨国经营当然要在品牌和质量上大做文章。"走出去",打造国际品牌两会期间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集团的老总分别谈了各自跨国经营战略的发展模式和成效。海尔集团的副总裁、人大代表杨绵绵谈到海尔的最终目标是走出去,站住脚,争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品牌扩展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推出 改良产品或新产品、以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 的一种名牌创立策略。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品牌培育和发展就成了企业工作重心, 企业经营已从产品行销转向品牌行销,如青岛海尔集团,自 1984年到1991年7年的时间里,只生产一种产品--"海 尔"牌电冰箱,当"海尔"牌成为当时中国家电产品唯一驰名 商标后,海尔集团利用"海尔"名牌效应和健全的全国性销售 与服务网络,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 炉、彩电等27个门类的产品,成为国内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 的成功典型。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企业盲目实施品牌扩展策 略,似乎企业涉足的行业越多,产品门类越齐全,便越像一个有 综合实力的大公司,结果不但没有取得实效,反而把企业给 "拖垮"了。因此,总结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规范的实施办法,显得十分重要。 纵观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的实践,我们发现,有 三个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驰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驰名品牌,已成为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并不是所有知名品牌都是由知名的一流公司创造的,但几乎没有一家知名的一流公司是在缺失知名品牌的情况下创建并发展起来的。然而,品牌发展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走出去"。经验数据表明,品牌经营者/委托加工者的利润高达80%,甚至更高,而贴牌生产者/产品加工者的利润只有20%甚至更低。因此,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开展品牌营销,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相似文献   

8.
“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名片”。在成功的企业品牌策略中,海尔堪称佼佼者。在首届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中,共评出57个全国名牌,其中海尔集团公司囊括了电冰箱、洗衣机、家用空调器、微波炉、彩电等5种家电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是什么原因使海尔品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面对WTO挑战,国外跨国公司与知名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已是不争事实。为此,我们的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全球化品牌经营,认真吸取过去品牌经营失误的教训,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做法,在六大方面亟待进行企业品牌经营战略辩证创新。一、追求品牌满意更要追求品牌信誉在不少企业中,追求品牌满意度往往停留在企业品牌经营的目标上,“顾客第一、顾客是上帝”,只是口号,做得极少。其实,由品牌满意变为品牌信誉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企业持之以恒,不断付出艰辛努力。海尔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较早地提出“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出口创牌,…  相似文献   

10.
张瑞敏带领海尔创造了"海尔神话",海尔品牌成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一、世界最有影响力100品牌之一;张瑞敏也因此被评为世界最有影响的25位企业领袖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CEO"、"中国最优秀的管理大师"、"中国管理教父"。张瑞敏的成功备受世人关注,每年有数万人前来海尔学习、取经,试图移植海尔模式然而人们发现,海尔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创新,使得海尔模式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口总额2004年就已经超过5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和出口国。但是,中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并且部分企业品牌仅仅体现为一个商标,在国际市场几乎没有品牌知名度、认知度。  相似文献   

12.
开场白:2007年8月8日,不仅是北京2008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也是首届中国品牌节暨第四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的日子。中国品牌节之所以选择与奥运搭台,是希望借助迎接奥运契机促进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是我国的品牌发展不平衡,依然是品牌"小国",品牌的建立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实现新发展的主要难题。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把握奥运商机,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呢?下面请几位嘉宾就相关问题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志翔 《企业文明》2012,(10):41-43
品牌不仅是企业产品的标识、窗口,更多地是营销价值资讯的载体。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能"与品牌无关",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失败,与"品牌竞争有染"。今天的中国,没有哪个行业看不到国际品牌的身影,而中国本土品牌,史无前例的处在走向国际舞台的前夜。当前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高度同质化,品牌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非品牌不准入市场,非名牌不能进各店"的现象屡见不鲜。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品牌仍处于"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格局,据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11年"全球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品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消费者依赖品牌来辨别、选择产品和服务,依靠品牌表现自身的口味、价值和情感取向。制造商和服务商则通过品牌来传达产品质量、情感价值及其取向,以赢得顾客忠诚和随之而来的长足发展。对企业而言,最具价值的是品牌。本文从海尔品牌振兴之路入手,分析海尔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及自身文化的管理模式,以树状图结构重点探讨了海尔的基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从海尔管理模式中得到启示: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信誉、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无形驾驭有形,以知识驾驭资本,这是品牌经营的最高境界,也是企业经营的最高修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制造”的领军企业以及中国品牌的全球典范,2009年,“海尔”悄然开始谋求由制造型向营销服务型企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福州第五届家博会于8月23日举行,共近300个品牌亮相,品牌企业多、大企业多成为本届家博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通过记者两天的走访,发现家博会在成功的同时却鲜有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面孔,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的民族品牌就难以抢占市场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肖明超 《数据》2011,(8):20-2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海尔、联想、华为、中兴、TCL、海信、吉利等品牌为代表,中国品牌正在试图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料行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一批著名的饮料品牌。但是,其中有些品牌由于品牌经营失当,呈现出品牌认可度下降、市场占有率降低、综合竞争力减弱等品牌老化现象。有些品牌甚至由此而退出了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企业的腾飞也就有20多年的历史,因此,目前还很少有人对品牌老化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饮料品牌老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对国内饮料品牌老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为中国企业跳出品牌老化的瓶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钟超军 《企业文化》2005,(11):25-26
2004年年末的时候,奥美CEO谢里·拉扎鲁斯对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的记者说,“中国无品牌”,“中国企业不懂品牌定位”,“海尔、联想都想成为品牌企业,但目前还不是”……事情已经过去多时,奥美CEO的断言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不断有人对谢里的“断论”提出  相似文献   

20.
总体来看,中国品牌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只有少数一线企业初步在国际市场上塑造国际化品牌,同时这些企业的品牌国际化之路普遍处于发展初期。 海尔(Haier)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成功实践者,在各国际目标市场中初步济身于一线品牌行列。联想(Lenovo)在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近两年将是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华为(Huawei)在非洲、拉美、中东、东南亚等相对低端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在欧、美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也稳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