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力的稳定供应是保障一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而电源结构合理与否则是影响电力生产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在我国电力产业的发电环节,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决定了资金投向将以营利为目的,导致在统筹配置各种电源资源方面存在失灵的可能性。市场机制对目前初期投资巨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的水电、核电和暂时不具备经济竞争力的新能源发电等电源资源暂时还无法有效配置,而是倾向于利用不可再生矿物燃料的火电,由此形成了目前过度依赖火电的电源结构,虽然这种状况与我国的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其不合理性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2.
张宝生 《科学决策》2005,(12):53-55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一次能源的主体。当前,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是石油,天然气是最具新强成长力的能源,而煤炭则作为有清洁使用条件的必要能源成分。中国的能源资源有其特殊性,其资源结构恰恰与这种优势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相背离,因而进行中国能源结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余热锅炉作为一种节能设备,是回收各类余热资源、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受热面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明确受热面失效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和防止措施,有利于提高余热锅炉的检测和使用寿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多年来,煤炭在我国一次商品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5%左右。从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及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燃煤发电是我国煤炭利用的最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用于发电的煤炭已超过总产量的50%。煤炭液化将是缓解我国因油气资源相对匮乏而引起的石油等液体燃料短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全球性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煤炭经济与进出口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是一次性能源的主体。煤炭占我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94%、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6%、社会消费总量的69%。我国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供给的稳定性以及与石油相比价格的优势,决定了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煤炭经济运行形势的好坏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文章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影响我国煤炭经济运行和煤炭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呼市的能源结构概述呼市地处呼市—包头—东胜金三角资源富集区,是国家中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种类多、储量大。一次能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地热。二次能源主要有电力、轻质燃油、石油液化气、煤气、焦炭等。呼市周边不仅有大量的小煤窖,而且有我国大型露天煤...  相似文献   

7.
顼继芳 《中国经贸》2015,(6):124-125
中国属于世界上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比较大的国家,其所承担的减排压力非常巨大。近年来,受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不断增长、一次能源赋存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煤炭能源成为我国各种能源中的基础性能源。在对煤炭能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量非常大、环境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煤炭能源开采部门一定要重视其开采及利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而才能使国内的煤炭能源实现低碳发展。文章中笔者对我国煤炭能源低碳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为实现高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煤炭开采和消费大国,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均占70%左右。由于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其他新能源难以大规模发展,而煤炭资源丰富、价格稳定,其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虽然会逐年下降,但主导地位不会改变。因此,如何高效、清洁、合理地使用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东道国划分为经济发达国家、资源丰裕类国家、新兴经济体及其他不包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等3类,在使用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O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国别差异。研究表明,影响我国OFDI对资源丰裕类国家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双边的经济总量以外,我国与东道国之间经贸往来的稳定性也是决定我国投资于资源丰裕类国家的重要因素;我国对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是以突破与规避贸易壁垒以及开拓新市场为主要目的,运输成本、东道国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影响我国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因素为东道国的投资自由程度及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东道国划分为经济发达国家、资源丰裕类国家、新兴经济体及其他不包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等3类,在使用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O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国别差异。研究表明,影响我国OFDI对资源丰裕类国家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双边的经济总量以外,我国与东道国之间经贸往来的稳定性也是决定我国投资于资源丰裕类国家的重要因素;我国对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是以突破与规避贸易壁垒以及开拓新市场为主要目的,运输成本、东道国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影响我国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因素为东道国的投资自由程度及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法进程中范式认识上的不足影响着我国民法现代化的良性发展。解决民法现代化问题及纠正范式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于厘清民法的价值目标。民法作为部门法,其核心价值目标应界定为私权自治,探讨民法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关注私权自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探讨电力公司绿色效率值的影响因素,分析电力行业绿色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可行性。选取10家影响力大的发电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其绿色效率,分析影响绿色效率的因素。通过将绿色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发现,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有装机容量、燃料成本等。电力公司的绿色效率受到公司规模和环境相关政策的影响。电力行业绿色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徐君 《开放导报》2012,(2):98-101
本文将影响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为7个内部动力因素,6个外部动力因素和2个耦合动力因素.在分析各个动力因素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模型、外部动力机制模型和耦合动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网站的收入、成本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鹤芹 《特区经济》2006,(5):211-212
主要分析了影响电子商务网站盈利的收入来源、成本构成、管理等因素以及讨论了电子商务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东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建设问题,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现状、发展趋势及影响;从资源、能力两个方面,总结了公司具备的优势及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识别了影响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的关键因素,总结了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广东电网公司充换电设施的投资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市企业的融资行为的不断深入,多数研究文献认为我国上市企业偏好股权融资。本文以河北钢铁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实际为例,运用新的思路方法分析河北钢铁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建立了基于风险的资本结构数学模型,并结合唐钢股份的实际资本结构对河北钢铁上市企业的融资偏好进行了实证应用。  相似文献   

17.
马哲伟  杨方文 《科技和产业》2010,10(7):93-96,114
资本结构在现实中对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随制造业的发展,资本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尝试借鉴西方资本结构理论,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建立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模型,同时鉴于新准则的实施,将分为2004-2006和2007年两段财务期间,以四川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西部省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权力结构、强化市场型政府和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出现了异化,并对其给出了基于权力结构的解释。文章认为,强化市场型政府是一国市场走向健康和规范的源泉,它奠定了市场健康和规范发展的产权(权利)基础、规则型契约基础和公平竞争秩序基础。然而,只有在权力结构均衡时,一国政府才有可能变成强化市场型政府,在权力失衡下,政府更可能变成萃取型政府,以萃取(掠夺)为主要职能,这就回答了奥尔森所未能回答的问题。针对中国权力结构失衡状况,文章分析了为什么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会因为权力结构失衡和权力嵌入市场而走向异化,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总结了中国市场化改革异化的八大表现,给出了基于事实的实证。  相似文献   

19.
白晶  赵瑞  薛建杰  王凌  徐莹  苏向阳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31-338
在能源低碳转型背景下,光伏等清洁能源的渗透率日趋提升。为了应对光伏电站出力的波动性与随机性,首先对影响光伏出力的特征要素及燃气机组的出力特性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提出不同燃气模型下的光-气聚合模型,完成模型的降维处理。最终,构建了兼顾社会效益和光伏最大化消纳的目标函数,以及充分考虑光伏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运行稳定影响的安全约束。给出抑制波动性下的容量配比的计算方式,通过多场景的案例分析验证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Ratz Ram 《De Economist》1981,129(2):253-261
Summary This paper questions the usefulness of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s in which current school enrollment structure is included as a regressor in incom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Theoretically, the postulate of current school enrollment pattern affecting present income distribution is argued to be implausible. Empirically, using a sample of 70 countries, it is shown that, in terms of R z and plausibility of the estimated coefficients, specifications that treat school enrollment structure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ith income inequality as one regressor, are superior to those that have income inequality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school enrollment structure as one of the regressors.Jan C. Stewart provided excellent research help. The author alone is responsible for all errors and defici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