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出口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企业出口波动风险,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范围经济,并获得学习效应;但是出口市场多元化存在较高的成本,使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如果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超过企业的能力边界,则会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低效率,因此从理论来看,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以20002005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为样本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低出口强度样本中,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对企业利润率没有显著影响;在中高出口强度样本中,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对企业利润率有显著负影响。该结果在考虑了变量内生性和变换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衡量指标后,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看,一方面,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可以降低出口企业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率,另一方面,也可能降低出口产品价格而将国内要素应得转化为国外消费者福利,因此研究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与出口企业利润率的关系是观察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的重要视角。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要素价格负向扭曲程度越高,出口企业利润率越低;劳动力价格扭曲作用大于资本价格扭曲,这表明出口企业将国内要素应得通过出口方式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出口企业从出口中获得的贸易利益非常有限。因此,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导向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改变强调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的政策思维,着重提升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的决定因素及出口潜力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发现:进出口双方的GDP、双边距离、是否使用共同语言及进出口双方的经济自由度会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产生显著的影响;中国大陆对主要的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包括中国香港、美国、卢森堡和德国等)普遍"贸易过度",而对"小型"的出口市场则普遍"贸易不足";经济自由化模拟的结果表明,放松国内经济管制,提高经济的自由度,会大大促进中国金融服务出口的发展,而通过提高贸易伙伴的经济自由度来促进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的发展则空间非常有限。最后,文章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促进中国金融服务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城市层面的数据建立简约式的差分模型,识别出口下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Bartik方法构造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出口下降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速下行的一个原因,与其他地区相比,出口下降较多的地区其经济增长率降幅更大。为了捕捉地区间商品贸易和劳动力流动对外部冲击经济效应的影响,本文还建立了一个多区域量化空间均衡模型。结果表明,出口下降对东部地区特别是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省市如广东、上海、天津、福建、江苏的影响较为明显;若出口下降10%,则全国实际GDP会下降0.17个百分点,福利水平会下降0.15个百分点;提高国内各地区的生产率以及降低地区间的贸易成本可以抵消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分析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行为对其经营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表现越差的出口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越大;企业退出出口市场行为对企业经营表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就业增长和产出增长方面,而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总体不显著。具体表现为,企业退出出口市场会对其就业增长和产出增长产生持续的显著负向作用,这说明我国国内需求尚不足以使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后继续保持退出前的就业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率。因此,在提倡出口转内销的同时需注重提高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网络与贸易:一个扩展引力模型研究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群锋  杨汝岱 《经济研究》2019,54(2):84-101
网络是传递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已有文献关于网络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外部网络的讨论。本文试图将企业自生贸易网络引入到标准引力模型框架中研究网络对于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当期的出口网络会影响下期的出口行为,并以此构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搜寻强度指标,在标准引力模型框架中讨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以及相应的虚拟地理距离对出口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自生贸易网络及相应"虚拟距离"后,引力模型能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更好的解释力。网络搜寻强度提高一个标准差,会使得出口关系的出口概率上升3.1%、存活概率上升3.0%、出口额上升36.5%;贸易网络的出口促进效应,会依对应"虚拟距离"衰减,且企业自生网络对应的"虚拟距离"比物理距离有更强的解释力。文章还从信息传播、制度质量、产品差异等角度对影响机制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在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集聚带来的促进效应并不理想,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上游沿江中心城市则提升效果显著.同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高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存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一般贸易企业转变的可能.机制检验表明经济集聚是通过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国内中间品投入比例的提高实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此外,地区经济集聚有助于推动国内中间品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企业国际化参与度.就外部性影响来看,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强化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16,(8):57-71
本文研究了最终品进口自由化对本国纯内销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短期均衡时,最终品进口自由化使得更多外国企业向本国市场出口,加剧了本国产品市场的竞争,降低了本国纯内销企业的利润率。而在长期,由于企业能够充分进入和退出市场,一部分本国企业会退出市场,均衡时留下来的企业利润率升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解释了上述现象,随后利用我国2000—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利润率影响的渠道。实证结果发现,中间品关税下降会对本国纯内销企业的利润率产生正向影响。最后,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还证明了,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的生产率越高,其利润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学术前沿,而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该理论,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是由其异质性即生产率差异决定的,在出口和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两类企业中,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这一结论的经验检验文献已较为丰富,但用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分析并不多见,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分9大行业验证了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数据是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贸易引致学习"的视角,以生产率提高作为获益的代理指标,以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利用2000-2006年合并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通过考察出口额对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来对此进行回答。面板数据二阶段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表明,出口额增加能显著提高生产率。此外,出口额相同的情况下,与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目的地技术水平越高、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比越大;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商品种类越多,越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中国对外贸易策略的调整可以考虑从出口市场分布、贸易方式和出口商品多样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陈雅 《当代财经》2023,(2):106-119
基于贸易竞争效应理论,主要采用中国工企数据库、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中国海关数据库和CEPII-BACI数据库的2002—2013年匹配合并数据,考察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市场规模的初始生产率调节机制对技术创新数量及质量的影响、出口市场规模增长率影响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增长率的时间点选择。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只有当企业初始生产率超过临界值水平时,出口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积极影响才能显现;从结构上看,出口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影响均为正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气设备制造业;从时间点看,一般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增长分别发生在出口市场规模增长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因此,地方政府应改善营商环境,为出口企业减税降费;出口企业应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扩大出口市场规模,缩短创新决策时间,以发挥出口市场规模对创新数量与质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均已改变,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发展战略遇到了巨大挑战。本文力图从本土市场效应的角度,探讨市场分割状态下国内市场规模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以便寻求中国制造业出口战略的调整方向。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越依赖本地市场的企业或行业,在本地市场规模越大时,出口竞争力越大,这验证了"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这也表明了国内市场对我国贸易发展战略调整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力供给下降、工资逐年上涨的背景下,生产效率提高的幅度超过工资上涨的幅度会导致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这意味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从而可以激励工业企业更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文章综合工资和生产率因素,以单位劳动力成本衡量企业的竞争力,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单位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密集度的影响.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单位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密集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会抑制企业出口,企业会降低出口密集度并增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Heckman选择模型两步法也表明,单位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会导致企业减少出口倾向和出口密集度.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发达程度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产业集聚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出口和进口成本的贸易自由化过程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具体采取的贸易政策:当自由化进程中的贸易政策使得更多种类的出口生产企业集聚于发达国家,那么两国的经济增长率会得到改善,贫富差距缩小;自由化政策若使得更多的生产企业集聚于发展中国家,则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但发展中国家的福利会得到改善,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会缩小.  相似文献   

15.
移民网络与企业出口边界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6,(3):163-175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如果企业能够支付一笔一次性沉没成本,企业的出口关系将持续存在。中国的数据却表明,持续在位关系主导绝大部分出口的同时,不同维度出口关系进入退出频繁,优胜劣汰现象突出。基于此,本文从移民网络角度研究企业出口边界动态演变问题。研究发现,移民网络能够明显降低出口目的市场的不确定性,服务于企业的出口"试错"机制,从而显著提高在位出口关系出口额的增长率(集约边界),提高新进入出口关系的存活率(扩展边界)。进一步,不同角度的异质性检验均符合预期,且对于不同的检验方法和变量定义均稳健。本研究扩展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确定性世界"的基本假设,也有利于从微观出口动态层面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彭冬冬  罗明津 《财经研究》2018,(3):125-138,153
当前,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国外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增长构成严重的威胁.那么,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文章采用2009?2011年GTA数据库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定量识别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1)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显著地降低了受影响企业的出口规模,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每增加1次,受影响企业的出口将下降17%左右;贸易保护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受影响企业的出口将下降52%左右.(2)从影响机制看,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制造业出口的抑制效应是通过降低出口的数量和质量来实现的.(3)贸易融资对制造业出口的边际影响最大,而贸易救济措施是对制造业出口整体影响最大的贸易保护措施.(4)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外资企业、同质产品以及中间品出口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既为理解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在持续推动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应对贸易保护壁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财经资讯     
《时代经贸》2013,(3):7-14
国际贸易1、金砖国家采取措施开展贸易交易2、中国是金砖国家中唯一服务业占比不足50%的国家3、诺奖得主:发展服务型经济提高"中国制造"利润率4、中国超过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5、哥伦比亚调整进口关税影响我国服装出口6、2012年中国和香港成为法国女装第一大出口市场7、中国超过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相似文献   

18.
出口高增长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是2003年以来经济持续高增长主要的市场需求动力。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出口结束高增长;国内城镇承载能力的瓶颈,开始制约住房、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两个方面需求水平下降,必然使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减弱。城市承载能力不足,还使城市劳动力成本提高,房租、物流等成本提高,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减弱了企业的发展动力和能力。汽车、住房市场降温不仅影响到汽车工业、房地产建筑业,而且影响到重化工原材料、装备制造、能源、交通运输等多个产业,导致国内市场需求增速全面下降。而劳动工资、土地、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污染排放收费标准持续提高,则增大了企业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市场,中国是否因"贸易竞争效应"挤出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机会,还是通过"全球价值链效应"促进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机会呢?本文基于2000~2014年10个发展中国家在HS两分位水平上对世界各国的出口数据,考察各国出口供给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供给能力同步提高,相关性强;各国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供给能力有所下降,但中国出口供给能力的波动较小;反事实研究显示,在中国出口供给能力保持在2000年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平均下降1%,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平均下降0.7%,但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增加0.02%,这表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0.
一体化还是差别化——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企业常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区域或区内贸易自由度较高区域作为生产区位,这可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产业集中具有溢出效应,因此产业的空间集中提高经济增长率,而区际收入的差距,随资本存量区际差距的扩大而扩大,随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而缩小.产业集中又导致拥挤效应,此时如果产业的空间集中度低,则经济增长率随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如果产业的空间集中度很高,则经济增长率随产业空间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因此,大范围的产业集中必须要适中.要实现产业活动的适度集中,外围地区必须拥有一定份额的产业活动,这就需要建立适度的差别化政策来约束外围地区的产业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实行差别化政策而不应实行一体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