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旧区改造导致风貌破坏,历史保护问题亟待重视。土地利用价值的逆向调整,限制了城市更新中通过改变土地用途弥补改造成本的可能性,直接加大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项目的改造成本。倡导实施"单元最小化"改造模式,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地价支持,降低更新改造成本。城市更新是城市政府通过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文环境的综合整治活动。如何运用现行土地政策,推进  相似文献   

2.
城市更新改造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目标复杂系统工程,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为例,回顾了"三旧"改造政策近十年来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三旧"改造政策的实施虽然缓解了土地供给短缺的压力,但仍存在政策目标设置单一、缺乏规划统筹协调、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问题。结论认为"三旧"改造应转变以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核心目标的单一政策导向,坚持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以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推进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改造;地方政府应转变角色定位,针对旧村庄、旧城镇和旧工厂改造加强分类政策指导,制定规划对商业、居住、工业等不用的土地再开发类型进行协调管控,在"三旧"改造中着重发挥统筹规划、调节土地收益分配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是我国当前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性难题,在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通过大面积农用地转用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三旧"改造正是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下,针对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居的改造,目的在于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促进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三旧”改造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三旧"改造是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土地集约化发展要求下,针对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居的改造,目的在于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具体来讲,"三旧"改造是指对土地利用效率低、人居环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在土地所有制和行政体制方面与我国有一定相似性。作为土地资源极为紧缺的城市国家,新加坡通过统筹空间规划与分类开发建设管理两方面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市场积极作用,在保证城市空间蓝图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高效管控有限空间资源,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土地经济价值。我国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对集中管控与分类管理、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专业保障和公众参与的统筹,处理好规划实施管理中的"合一"与"专一"、"底线"与"弹性"、"专业化"与"大众化"等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转型时期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既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挑战,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也是为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汉阳区的用地概况汉阳区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区工业基础扎实,但服务业发展不足,目前正经历传统产业腾退,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新旧交替关键时期。从土地利用来看,增量开发与存量改造并重。目前土地利用中待建空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在用途管制制度基础上,对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进行统筹和优化配置。当城市发展从空间扩张走向存量提升阶段,增量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因此,研究针对存量土地利用的规划问题,探索存量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特征、编制思路与政策机制,完善存量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很有必要。上海在存量土地优化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三个集中"、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提示本文从福建省福州市城市更新的实践探索出发,探讨了城市更新和土地政策融合面临难点与挑战,总结了福州在盘整资源资产、建立健全更新规划体系、提升更新规划与土地政策耦合度等方面的城市更新实践经验,并提出了相关工作的对策建议。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土地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更多关注到城市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将土地整备作为解决"三旧"改造中土地整合难、项目落地难、审批效率低等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土地整备的政策、计划、流程、实施等方面进行探索,提高了改造项目的实操性。  相似文献   

10.
旧工业区改造是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重要潜力空间,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改造工作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政策瓶颈。本文通过详细剖析这些瓶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宏观上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得出目前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仍处于适宜利用水平,对集约利用的隶属度为0.34,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潜力主要包括存量建设用地和一定量的旧城改造潜力、土地置换潜力:今后必须适时实行"挖、储、供、管"等一揽子集约用地工程,制定并贯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系统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和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绿色转型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2006—2020年,我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结论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撑。(2)试点政策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积极影响存在短期滞后性,总体呈现出波动特征。在试点范围扩大过程中,该影响具有明显的推广效应。(3)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4)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城市区位、规模以及类型的异质性,表现为该效应在中西部、大规模以及资源型城市中发挥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扎实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持续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实施方案,赋能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研究》为国土资源部2013年度软科学研究成果(201306),由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袁国华、郑娟尔、王世虎研究团队著。研究团队在1993年即开展了系统的矿业城市发展研究。本书在全面总结20多年来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实践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了资源型城市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土地政策、相关经验、做法与教训,强调只有创新才能促进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未来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四种模式:优势延伸模式、优势互补模式、优势组合模式和优势再造模式。针对  相似文献   

14.
<正>这几年有关部委推进城乡建设用地使用"增减挂钩"政策,也扩大城市"三旧改造"的推进力度,有改革的意思在里头,也有显著的效果,但因为配套改革跟不上,这种改革的意义也会打折扣。总体看,土地制度改革远远落后于现实发展的要求,必须大胆解放思想,不能捋起袖子只洗手。今后的改革部署,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第一,明晰产权,优化权界。城市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权应永久不变。第二,调整体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从时空二维视角刻画和识别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时序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土地资源尾效模型、空间变系数模型、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总体呈上升态势,低尾效城市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区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2)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差异经历了扩大—缩小演进特征,并伴随着轻微多极分化现象。三大流域核密度曲线在位置、峰度、峰数和拖尾上具有各自形态和变化轨迹。(3)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存在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出强弱交替变化特征。局域空间格局特征呈现为高值集聚型、低值塌陷型、低值集聚型和高值凸起型4种集聚类型,数量上呈现出LLHHLHHL特征。地理上存在空间邻近同伴效应和空间邻近溢出效应,形成了"城以群聚群分"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论:根据长江经济带不同城市空间集聚类型实施差异化的土地配置和产业布局政策,发挥各城市在降低土地资源尾效上的合作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广东省从创新土地政策入手,以珠三角地区为重点,严控新增用地、改造存量低效用地、淘汰和转移落后产能,不但实现了存量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而且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珠三角低效用地改造的主要做法创新土地政策,实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步推进。首先,探索推动低效用地改造的政策创新。珠三角地区低效建设用地大多是历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以土地资源配置方式遵从优势区开发原则到服从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规则演进规律,解释现行中国治理模式下国土空间管理逻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优势区开发理念为早期区域发展带来了集聚与规模经济效益,但其内部仍存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降低了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传统优势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念转型,是中国特定时期具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明确地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核心定位,应以法律规范"央地"土地关系、差别化实施政策制度安排、引导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创新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结论:不同分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协调是世界性问题,转型时期中国国土空间优化和规制治理重点在于厘清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精准落地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主体功能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的影响效应与内在机制,以期从环境政策的角度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低碳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考虑地区与时间特征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该促进效应为1.16%。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首先,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具有促进作用,并表现为第一、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和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其次,低碳城市建设所引致的城市创新能力的增强,通过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提升效应。研究结论:应通过持续推进低碳试点政策改革、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引导产业转型、鼓励技术引进与创新等措施促进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规律,以1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信息熵权法对2003—2012年间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集约度由0.40提升至0.47,区域间差异日趋缩小;从空间上看,呈现"中东部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程度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对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型——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璞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2):39-41,45,56
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命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河南省永城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生态问题严峻、人地关系紧张,2010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出现3.48hm2/人的生态赤字,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绩效低下,应着力从发展"黑、白、绿"三色循环经济、开展以采煤塌陷区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塑造"小生产、大生态"的土地利用格局三方面转变发展路径,并基于产业、生态、民生三要素完善管理政策与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