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球制造网络与我国制造企业嵌入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着企业知识基础薄弱、技术能力缺失、创新能力落后的状况,这一现状决定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旗舰企业主导的全球制造网络中,处于网络边缘化的位置。为此需要通过两种模式嵌入全球制造网络:①密切与国际旗舰企业的联结,学习和获取资源、知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是本地企业和国际旗舰企业之间的交互关系;②试图构建自己主导的全球制造网络,主要涉及本地企业和全球资源、能力的整合与互动。所以,研究全球制造网络与我国制造企业的嵌入模式,对于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制造网络是制造业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产生的创新型组织结构。从企业资源观角度出发,以Ferdows国际工厂战略角色模型为基础,引入企业社会资本概念,提出全球制造网络企业战略角色模型。通过地理优势和企业能力两个维度,归纳出低成本优势、技术和知识优势、市场优势和外部社会资本优势4个系列12类战略角色,揭示了在全球制造网络中企业资源、能力和战略角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装备制造产品的复杂性、集成性特征揭示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研发的跨组织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制造网络对装备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水平的影响,为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式创新的大环境下,单个制造企业越来越不可能完全依赖自身完成产品的全部创新活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的知识转移成为提高企业知识存量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总结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知识转移活动进行调查,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知识转移过程分为信息搜寻与匹配、合作模式及利益分配谈判、知识转移与创新3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互动内容,总结了关键影响因素,并从政府、科技服务业、制造企业3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开放式创新的大环境下,单个制造企业越来越不可能完全依赖自身完成产品的全部创新活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的知识转移成为提高企业知识存量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总结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知识转移活动进行调查,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知识转移过程分为信息搜寻与匹配、合作模式及利益分配谈判、知识转移与创新3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互动内容,总结了关键影响因素,并从政府、科技服务业、制造企业3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的机理,在分析科技服务业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知识转移与创新视角的互动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了互动过程中知识转移与创新的变化趋势,并对系统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了影响知识转移与创新效率和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企业的知识势能呈S形增长,通过互动不仅发生了知识转移,而且实现了知识创新。影响知识转移与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互动技能和知识势能差。  相似文献   

7.
自从美国于20世f690年代首先提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先后提出了自己先进技术发展计划和先进制造发展战略。当前,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将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先进制造业不仅要具备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还要有完善的创新网络和极强的创新能力。在全球FDI快速流动和制造业价值链不断跨越国境的条件下,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网络在GVC中的有效嵌入。这种嵌入又取决于创新网络治理模式和GVC治理模式的相互作用,以及治理模式所决定的知识转移方式。治理模式与知识转移模式之间的协同促进了价值链从模块间无序耦联、有序化程度提高到模块间整合的动态演进,从而实现了作为动态嵌入式系统的GVC升级。  相似文献   

8.
识别网络结构资本对技术能力的影响是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核心问题,现有研究对这种影响关系形成的内在机理还缺乏系统认识。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发现: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能提升外部知识获取和知识转移效率,网络多样性则只能正向影响外部知识获取。外部知识转移只能对技术创新能力产生正向作用,外部知识获取则与技术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显著正向关系。知识距离对外部知识获取在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与技术基础能力,网络多样性与技术基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起调节作用,但完全调节外部知识转移在网络中心度与技术创新能力、网络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吴悦  顾新  王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0):132-135
信任可以通过调节知识网络中各组织在知识转移活动中的行为与策略,进而影响组织间知识转移效率。通过分析知识网络中组织间信任关系演化过程,并据此作为时间维度,探讨了知识网络中组织间知识转移机理,构建了知识网络中组织间“信任演化—知识转移”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加强对“网络组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界定网络组织、知识管理的含义,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组织动态能力内涵,以LB为例深入分析了其网络组织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知识转移视角下LB网络动态能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樊春  胡胜蓉  魏江 《技术经济》2010,29(10):12-18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与制造企业进行知识转移和互动,促进了制造业的创新。本文从互动强度和互动时间两个维度,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的3类界面——销售式界面、咨询式界面和联盟式界面,剖析了三类界面中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提炼出7个影响互动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不同界面下这些因素对互动创新绩效影响的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The ease with which a firm can tranfer its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transferability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involved. A key determinant of transferability is the nature of the knowledge that has accumulated in the transmitting firm. The life cycle model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a discussion of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home for manufacturing process tranferability over time. Drawing upon ideas of tacit knowing, the authors chllenge the assumption that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necessarily becomes more tranferable as it matures. Data drawn from six case studi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how tacit knowledge can aflect the transfer proces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typology of tacit knowledge in the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and sugests steps which a firm might take to improve its transfer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13.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Ever since the 1960s, especially 1980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ickening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round the world, the transfer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mong countries and areas gets great momentum and impetus. During 20-plus years in which China has adopted the policy of opening-up and reforming, our country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taking part in the transfer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t advances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na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ccelerates national industrialism and 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some initial study on the regularity of transfer of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discusses the profound impact of such shift on our nation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economics and society, and also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shift.  相似文献   

15.
原毅军  李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1,(4):137-140,165
分析了承接高端制造业如何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并将这种影响分为直接带动影响与间接带动影响。并在这种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了解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资本及技术转移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时间。进而提出积极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制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先进制造模式。本文在系统阐述服务型制造的起源及特征的基础上,将一般服务模式融入传统制造业运行模式中,构建了一种以顾客为中心、体现"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智能制造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基于嵌套的CES生产函数来构建含有智能制造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劳动收入份额理论框架,刻画智能制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通过构造智能制造指标体系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智能制造与传统生产方式之间的替代弹性决定了智能制造-劳动扩展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方向。根据“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发现智能制造与传统生产方式之间的替代弹性为互补关系,使得智能制造-劳动扩展型技术最终偏向于智能制造,从而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此外,智能制造发展提高了平均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但要素之间的互补关系使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资本与智能制造产生超额需求,提高了资本和智能制造所得,限制了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因此,应完善收入保障机制,如降低劳动所得税收,通过收入再分配提高劳动者的福利保障,同时也要加强对劳动技能的培训,使得与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相匹配,进而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加拿大经济中最重要的财富创造部门,也是加拿大最大的私营经济部门。2010年至今的数据表明,加拿大制造业的产值、就业、产能利用率、投资和利润等核心指标均正在逐步恢复至全球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左右的水平。2011年,加拿大制造业资本性支出大幅回升,利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制造业已成为加拿大通过扩大产能推动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加拿大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增值产品出口状况恶化,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匮乏,市场需求不足等。为应对挑战,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制造业走向更加先进、知识技术更加密集以及创造更多的高水平就业的政策措施。加拿大制造业恢复发展的经验以及应对挑战的政策措施,值得我国制造业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浅析实施敏捷制造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捷制造模式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但是企业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它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而实施敏捷制造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本文重点分析影响企业敏捷制造的社会环境因素、技术基础以及如何营造有利于企业敏捷制造的社会环境、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