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隙是森林生态演替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林隙对森林生态系统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林隙对森林生态时空演化、生态环境、森林更新、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种子库、种群动态变化等6个方面的作用,分析了林隙对生态演化的具体表现,以期为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合理的进行林隙干扰作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林下经济中的林菌、林药、林能3种模式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把林产化工领域中与之相关的林菌有效成分、林药有效成分和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与林下经济的研究联系起来,以期林产化工的研究能给林下经济的发展带来新思路,并最终推懂林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纸一体化理论支撑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林纸一体化的内部优势理论、外部优势理论和组合方式理论三个方面构筑了林纸一体化的理论支撑体系。其中从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双重加价、最优产量决策等方面研究了林、纸企业内部的一体化动机;通过研究林纸一体化的风险规避和产业竞争力,阐明了林、纸企业外部的一体化动因;从林纸企业的资产重组、产业融合、产业集群与网络化组织角度阐明了林纸一体化的组合机理。  相似文献   

4.
世界私有林概览与芬兰私有林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研究人员而言,私有林研究还是一个不十分熟悉的领域,对私有林命题的准确把握还有一定难度。该文通过对世界私有林发展道路的概览性介绍和对芬兰私有林发展模式的典型介绍,希望对我国私有林的发展能够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福建林产业为研究对象 ,利用近些年来福建省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林业统计资料 ,对林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投资比重、就业比重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了林产业是福建省的一大重要产业 ,但其国民经济地位近些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纸产品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木浆、纸浆和纸张为研究对象,以世界林纸产业先进国家为参照,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指数两个指标实证分析了我国林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我国的林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分析影响林纸产品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林纸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成本结构进行界定,明确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的5种成本;然后对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收益进行分析,提出能够在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中带来的3种收益;接着对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的进程进行研究,判断目前所处的阶段,并得出当前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特点;最后提出相应的变迁对策。  相似文献   

8.
徐凤兰  陈致旺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4):243-244,284
本文阐述了法正林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两者对世界林业发展的影响 ,同时对两者在经营取向、理论核心、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深化国有林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国有林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南方国有林经营发展的一个迫切任务。在江西省大余县国有林经营股份制改造实践的基础上,对大余县国有林股份制改造程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转制职工的安置、股权结构与经营机制及股份制改造后的经营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国有林股份制改造模式,为我国南方国有林经营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2000年到2012年期间发表在《世界林业研究》、《林业经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农业经济问题》等几类期刊上以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国有林改革文章为样本,对2000年以来中国国有林改革的过程,从研究内容、研究时间区间、期刊选择文章的偏好等3个维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营林生产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实现。根据营林生产的特点,本文在构造营林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的优势,对黑龙江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的营林生产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森工林区总体的营林生产效率较低,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各林业局营林生产总效率差距较大;对DEA无效林业局进行投影分析,各林业局的投入冗余较为严重,同时营林生产产出严重不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资源浪费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原木进口对洲际森林生态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了1995~2007年中国原木进口引起的森林生态足迹转移,特别关注了中国原木进口的森林生态足迹与全球森林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虽然从欧洲原木进口的森林生态足迹输入有明显增长,但中国原木需求更多依赖本国供给,对亚洲、大洋洲及非洲等区域影响较小,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原木进口严重威胁到世界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3.
Forests provide numerous environmental services such as watershed protection, nutrient cycling, pollution control, climatic regul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flood mitigation, and protection from storms, landslides, and soil erosion. Degrad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s likely to caus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both locally and globally. Further,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natural forests do reduce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floods as it traps water during heavy rainfall and releases the same slowly into streams reducing the run off. However, this link between forest covers and flood damages is still unclear and yet to be settled in empirical literatures. Also, the protective role of forests in Indian context has remained largely unexplored an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ll this research gap.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herefore,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forest cover on the extent of flood damage in India controlling various social,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aspects. The study uses secondary data across the Indian states for the period 1998–2011.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Poisson and ordinary least square (OLS) regression model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orest cover in India ha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lood damages. In addition, socio-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literacy, per capita net state domestic product and population siz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xtent of flood damages. Hence, investments in forest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are necessary to restrict flood damages and protect human lives and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美学及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森林风景美学局限性及综合有关森林生态美学的研究和论述,提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内涵特征,认为森林生态美在起源、审美对象、表现形式、关注尺度、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与风景美学都存在差异。根据生态系统范围大小的不同,将森林生态美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美和人—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美2大层次,并指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在森林景观经营、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森林旅游者引导等方面对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森林认证是创建现代国有林场的重要举措,开展森林认证的前提是具有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森林经营方案。本文通过对10家已开展CFCC认证的国有林场进行调查研究,依据调查结果总结出林场在森林经营方案上普遍存在的7个潜在不符合项分别是:编制的质量、公众参与、年采伐量的控制、高保护价值森林、生态和社会影响的评估、林场职工培训制度以及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保障机制;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剖析提出我国林场在开展森林认证时森林经营方案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建议,以促进我国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推动林场森林认证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6.
从构建和谐林区出发,重点论述了如何处理好森林公安与林业工作、森林公安与资源管护其他力量、森林公安与国有林场、森林公安的生存与发展、森林公安执法中"宽"与"严"、森林公安执法中打击与防范、森林公安与地方政府部门、森林公安民警学习与工作的八个关系;提出以处好八个关系促和谐,以增强六种意识强素质,以倡导六种作风求发展的观点,为构建和谐林区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判定标准的尺度、范畴两方面对生态公益林与高保护价值森林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两者都服务于森林可持续发展,但前者的判定标准从国家层面上制定,属于宏观尺度,后者的判定标准从森林经营单位层面上制定,属于微观尺度;范畴上,两者具有交叉性,两者都涵盖对方的部分森林类型,但不是全部森林类型。将生态公益林与高保护价值森林加以区别,将有利于社会公众及林业工作者更好地认识高保护价值森林,为高保护价值森林类型的判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模型,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水平表现最优的为吉林集团,产业集聚程度表现最优的为龙江森工集团,二者表现均较差的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在产业结构水平评价中,龙江森工集团表现略优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二者差距不大,但在产业集聚程度评价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与龙江森工集团和吉林集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为了促进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规范森林食品产业标准化生产及认证流程,加快推动森林食品产业品牌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森林食品产业科技含量,优化森林食品产业市场布局拓展投融资渠道,完善森林食品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职工收入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职工家庭1997年、2004年和2008年3年收入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国有林区职工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结构变化明显,但林区收入仍然存在差距,贫困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而这些变化是由国有林区进行加工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建立起来新的劳动力要素市场等改革实践所导致的,这些改革也为国有林区职工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在国有林区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是确保林区改革成功,改善职工生活水平,使国有林区资源与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天保工程区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继续实施天保工程之间存在着天保工程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不明确;农户参与林改的热情不高;林改有关政策与天保工程措施相冲突;林农与国家利益如何协调等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国家与林农对森林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明确天保工程区开展林改的范围及分类保护;完善相关政策;调整林木采伐管理措施等相应对策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