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rice和Searl从会话含意和言语行为对隐喻进行语用分析是隐喻研究的一大突破,而Fauconnier从认知角度提出的概念整合意义对隐喻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认知机制描写和解释更深入细致。概念整合理论虽然抽象但操作性强,对认知过程分析井井有条,为我们分析隐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语法隐喻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欣雄  王波 《企业家天地》2009,(12):184-185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反映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隐喻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对语法隐喻,人们有多种研究和界定方法。由韩礼德的语法隐喻观可以推出,语法隐喻是这种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在句法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体现。意义渗透到语法结构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之间的转化。把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结合起来能更好地理解语法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它是通过人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通感也是一种隐喻,它的源域和目的域都是人的感觉。视觉是人类五种感知觉中最高级的一种,视觉隐喻将视觉感知的词汇从单纯的基于身体经验的视觉范畴投射到非视觉的抽象思维范畴,体现了从具体的认知域向抽象的认知域投射。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对比探讨英汉语中视觉隐喻使用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概念融合是隐喻意义构建时一个突显的动态心理过程,它体现本体与喻体两概念系统的整合重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隐喻意义构建时干扰概念融合的多个因素,以揭示人们的认知模式和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5.
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探讨隐喻与意义构建的关系.Lakoff &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认知语义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隐喻模式在词汇意义的形成、演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是语言的意义构建和演化的途径,是理解词汇的新义和多义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6.
隐喻思维的娴熟运用,是《围城》最吸引人的表现手法之一。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对《围城》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转喻、通感隐喻进行解读,可以为理解该部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研究发现,隐喻思维展示和强化了文学作品艺术思维方式的诗性本色,使文学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时诗性语言也促进了隐喻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Halliday在1985年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隐喻观,将隐喻的概念扩充为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语法隐喻的三种类型,即概念隐喻、人际隐喻、语篇隐喻做级转移、类转移和性状转移的分析,认为概念隐喻、人际隐喻与语篇隐喻并不都涉及级转移,提出级转移不是所有语法隐喻产生的必要条件,性状转移与类转移是概念隐喻产生的必要条件,Halliday提出的13种语法隐喻的类型是对概念隐喻的细分.该结论有助于明确语法隐喻的产生条件,加强对隐喻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词的构成通常依赖人们熟悉的词汇,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彰显出旧事物与新事物的相似点,赋旧词以新义,其间无一不体现隐喻思维的机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为指导,以中英网络新词为载体,分析了隐喻在中英网络新词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提出隐喻的研究对掌握词汇发展方向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角度看汉英语言的空间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关于隐喻有指称说、替代说、转移说、变异说、分类说、互动说、语用说、语义说、认知说等等,其中认知说不仅解释了语言现象,而且还解释了人们概念的形成、思维的过程、认知的发展、行为的依据等人类心智的本质特征,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汉语的“上”和“下”,英语的“at”、“on”、“in”为例,具体地从认知角度看汉英的空间隐喻。  相似文献   

10.
从整合理论看人体量词的隐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但是汉语中量词的隐喻现象还没有引起语言学家的足够重视.本文分析了汉语中人体量词与名词结合时产生的隐喻意义,并借用福科尼尔和特纳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人体部位量词隐喻的理解过程和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隐喻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是内化于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思维结构,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呈现出相同或相异的隐喻表达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可有效帮助学生在思维层面上理解异族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文化的异同,建构新的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12.
隐喻理解受语义表达控制,受语境影响,会话含义也是隐喻理解的关键。经验的完形相似为隐喻理解提供了条件,概念整合为隐喻理解提供了范式。隐喻理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洞察人类本身及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学习者隐喻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概念流利性。概念的词汇化表明学习者可以通过词汇了解目的语的概念系统和概念编码方式,而词汇的隐喻化表明外语教师可以通过解释词汇以及词汇意义拓展背后的隐喻认知机制提高学习者的隐喻意识、增强其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现在时这一语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时空概念隐喻理论,它反映的是源域“空间”到目标域“时间”上的映射,是空间上的远距离转换成了说话人心理空间上的近距离。从时空概念隐喻的角度来对历史现在时进行隐喻认知分析,就能够合理地解释历史现在时所突现出来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矛盾,并且找到了认知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方式,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工具,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生成性、概括性等特点。论文拟将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分析研究中,以期解决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哪些水隐喻,这些水隐喻背后的文化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汉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用空间概念来隐喻时间概念是一个普遍的认知过程。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方式:时间在动的隐喻和观察者在动的隐喻。而基于时间参照点和观察者参照点的不同,时间的空间隐喻又可划分为以观察者为参照点的隐喻和以时间为参照点隐喻。  相似文献   

17.
名词作临时物量词除了"计量"的功能,还具备丰富的语用修辞效果。名词作临时物量词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方位隐喻概念之中,并通过概念合成理论中的输入空间和类属空间把语言与认知过程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所在,在传统研究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颜色词可以被用于各种隐喻表达中,颜色词作为源域可以被投射至不同的靶域中,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颜色词在隐喻表达中体现了不同的意义。论文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红、绿、黄、白、黑分别作了分析和对比,揭示了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隐喻意义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崛起,概念隐喻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学者们对它褒贬不一。虽然概念隐喻理论的出现是语言学史上一件重要的事件,但是只要仔细研究,仍能揭示该理论存在不少严重的问题。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提出质疑和批评。论文从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研究、连贯性、一致性等出发,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以期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更好地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把有关职业的隐喻性描述归纳为四种主要的概念隐喻类型:生命体隐喻、旅途隐喻、竞赛隐喻和匹配隐喻。进一步分析职业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发现:除了单个概念隐喻内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系统性的映射,还可以归纳出各个隐喻的类别特征即突显属性的映射,这些突显属性通过相似性直接映射到目标域——职业这一义域中,使作为整体概念的职业的特征更加完整。职业概念隐喻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