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经营,究竟多元化好,还是专业化好,一直有争议。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企业经营之道千变万化,多元化专业化各有各的做法:多元化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资源共享并发挥协同效应;专业化关键在于能否把产品定好位并集中资源打造出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马蕾 《东方企业家》2005,(12):68-70
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永远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民营企业有过切身之痛。其时,多元化几乎是一个潮流,从王石的万科到史玉柱的巨人集团,都走过多元化的道路,其结果,多是失败和不尽人意。多年以后,在谈及多元化的时候,史玉柱仍然心有余悸:“多元化经营没有几个可以成功的,巨人集团就是典型多元化的失败案例,最后的下场是一塌糊涂。”这并非史玉柱的个人之见。2001年,在段永基发起的泰山研究院一次会议上,与会企业家的共识是:多元化行不通,应该专业化因为“郎顾公案”而在国内名声鹊起的郎成平也一再强调,中国企业不能走多元化的道路。但是,区别于十几年前的是,问题还是当年的问题,企业却已不是当年的企业。与十几年前相比,不论市场环境,企业实力还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都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尽管多元化似乎声名狼藉,事实上这样做的企业并不少。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讨论,似乎应该跳出该不该的问题,而关注于怎样做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次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上,GE副总裁陈治、统一执行副总罗智先和杉杉董事长郑永刚关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讨论,或可作为外企、台企和大陆企业对于这个问题的多角度思考,提供实践性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 入世以后,市场竞争势必更为激烈,与国外大企业相比,中国很多企业还是相当弱小的。那么中国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做“强”还是做“大”?“强”和“大”能否得兼?这涉及到企业在运营当中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还是进行多元化经营和扩张的问题。我们认为,专业化是多元化的前提和基  相似文献   

4.
一、从万科谈起对于企业而言,到底是多元化好,还是专业化好,历来是一个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话题。在现实世界中,既有多元化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如美国的GE,也有专业化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如芬  相似文献   

5.
宁高宁 《企业文化》2012,(12):83-83
中粮集团的实践。一共是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多元化、专业化的问题,第二个是业务组合的问题,第三个是管理架构的问题。多元化企业是很有前途的,目前学术界基本理论是这样的;在专业化后面最终得出来这样一个理论,比完全专业化好一点。  相似文献   

6.
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多元化经营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元化的发展,我们体会到有如下一些好处。第一,多元化发展能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第二,作为企业集团能够有效的规避一定的风险,使一个企业能够始终保持良性发展的势头;第三,多元化发展能实行优化整合,充分整合内部优势;第四,多元化发展,能抢得更多的发展商机;第五,多元化发展能够凝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复星集团总裁郭广昌:多元不应该跟专业化对立,多元应该跟集中或者专一化对立。我同时做几个产业是多元,只做一个产业是专一化。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代放:企业发展中对环境的选择。任何一个环境,物种在这里生存,关键在于我们对这个环境的适应,内部怎么去变革我们的基因来适应这个环境。无论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关键还在于我们内部机体怎么适应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通过拓展产品种类和市场范围,同时在几个不同的业务领域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在更多的细分市场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战略形式。多元化战略是与专业化经营战略相对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多元化战略在分散经营风险和充分利用企业过剩资源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多元化发展战  相似文献   

8.
我们认真地回顾一下过去三年里面所取得的成绩和问题,我们不能不正视三个问题,我叫做三个悬念。第一个是中国物流发展的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第二个是很多制造企业比如说海尔,进军物流是一种正确的战略还是一种错误的选择;第三,很多的物流企业正在转型,正在走专业化的经营。比如说过去做货代的现在做第三方物流,很多做仓储的也做了第三方物流。那么,这种未来的战略发展,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三个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过去这三年中。我们知道物流热的现象在过去三年内体现得非常充分。其一,政府关心、企业用心、市场热心,物流园区发展几年内赶…  相似文献   

9.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外界环境下,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企业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是一种战略选择,正如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一样,这两种战略的选择都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手段。那么,企业到底采取专业化发展战略好还是多元化发展战略好呢?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都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所  相似文献   

10.
刘志明 《公司》2003,(9):36-38
中国家电业有两个企业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海尔,目前除主营业务外,足迹又深入到金融、保险与物流等行业;与之相反,格力电器从始至终,死死咬住空调这个单一产品不放,多年来保持业内第一的业绩。 多元化还是专一化?面对这个企业十分头痛的问题,海尔显得踌躇满  相似文献   

11.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通过拓展产品种类和市场范围.同时在几个不同的业务领域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在更多的细分市场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战略形式。多元化战略是与专业化经营战略相对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多元化战略在分散经营风险和充分利用企业过剩资源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在现代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关于企业专业化与多元化之争大有逾演逾烈之势 ,本刊为此曾新辟了《多元化经营》专栏 ,发表过一些文章。但总的来看 ,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争议“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的层次上 ,其方法仅限于“观点加案例”。实际上 ,中外企业的成长史表明 :无论是专业化 ,还是多元化 ,都有成功的企业 ,也都有失败的企业。也许 ,专业化与多元化的争议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 ,而企业成长的真正问题是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专业化?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多元化?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多元化经营能力?为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刊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康荣平先生及其合作者柯银斌 ,作为《多元化经营》专栏的主持人 ,从更深的层面 ,并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来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康荣平先生自90年代开始 ,以跨国公司和华人企业以及多元化经营为研究领域 ,于1996年出版《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专著 ,发表有关企业研究方面的论文近百篇 ,并担任《世界华商经济年鉴》(每年一期)常务副主编 ,是企业研究与咨询方面的资深人士。柯银斌先生是康荣平的长期合作者 ,除学术研究外 ,他曾长期身处企业经营的实践之中 ,在企业经营的诸多方面(战略、策划、法律等)拥有实践经验。与康荣平先生共  相似文献   

13.
专业化和多元化是企业的两种战略选择。这一问题也是这几年在企业界争论比较多的话题。据我所知,讲多元化讲得最多的可能要算海尔的张瑞敏;而讲专业化讲得最多的可能要算我。浙江华立集团总裁汪力成以前强调专业化,批判多元化,最近似乎也在倒向多元化。张瑞敏不仅是主张多元化的代表,也是做多元化的典型。据海尔集团公布的数据,集团拥有86大门类1.3万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有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电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看专业化和多元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50-60年代,世界有一种多元化风潮。各个企业、公司不管规模大小,自身经营领域的特点及自身素质状况,纷纷要搞多元化。人们常说,多元化可以分散风险。“不要将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伴随着全球很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失败,人们似乎认识到专业化战略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公司的主业上,采取专业化战略。他们认为“你只有一双手,提不起十个篮子”。 那么中国现有企业究竟是实行多元化战略还是专业化战略?我个人的观点是企业要根据所处的外界环境特点和自身特点动态的选择不同的战略。具体实施时应该沿着企业的生命周期这条主线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企业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一般地,当宏观经济处于增长期,则行业发展趋好,行业竞争较弱,此时多元化经营比较容易成功;当宏观经济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则行业发展趋势变坏,行业竞争加剧,多元化经营则难以成功。经济转型将使传统行业的发展趋势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加大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专注的意义     
从山西回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到底该走专业化路线还是多元化路线?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走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道路?多元化是“馅饼”还是“陷阱”?这样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是否会有结果谁也不知道。如果等到一切都有了定论, 等到经济学家意见统一了再去干,那中国的企业可能离世界500强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18.
迟忠波 《中外管理》2014,(11):109-109
企业到底应该专业化还是多元化?虽然不同企业面临的情况不同,但是,企业和人是一样的,精力都有限,很难同时在多个领域都做强,尤其是在各行各业都挤满竞争者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仇勇 《中国新时代》2004,(11):42-43
《中国新时代》:走多元化或者专业化道路在中国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您看来,在中国有哪些现实原因使得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多元化? 赵晓:如果绝对化地认为多元化一定就是不好的,这种判断肯定不对。如此武断地得出结论的人,不是神仙就是江湖骗子。经济学中的一个常识就是,任何最大化都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专业化好还是多元化好,完全取决于约束条件。国外企业多元化、专业化的都有,不同阶段流行的理论和实践均有不同。而且,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不一定能简单地套用在中国。 在中国,企业搞多元化的较多。分析一下,有若干条件使…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年代,安索夫一篇名为《多元化战略》的文章一石击起千层浪,引发了企业界对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问题深刻思考,对于企业来说,这仿佛是一个生存和毁灭的问题,无法逃避,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