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吉林省首创以国家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直补款作为担保对象为农民提供信贷资金的“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产品,此项业务开办近4年来,根据农民的需求特点和贷款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制度逐步健全,产品不断完善、成熟,已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信贷品牌。截至2013年末,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业务已从公主岭等9个试点县(市)扩大到吉林省48个县(市),覆盖672个乡(镇)。经办银行业机构已达到7家,累计发放贷款200亿元,贷款余额97亿元,占吉林省农户贷款的25.5%,惠及农户113万户,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1年4月13日起,我省在全省粮食主产县(市、区)全面开展以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以下简称"直补资金")担保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开展至今,发挥了很大作用,有效解决贷款担保不足问题,特别是缓解了种养大户和一些困难户贷款难问题,降低了农民办贷成本,减轻了农民生产负担,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金融机构办贷效率得以提高,办理此类贷款无须联保、保证,只要夫妻  相似文献   

3.
"直补保"贷款是吉林省信贷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具体体现,是2011年初省政府组织省财政厅、省农行、省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经过试点成功后,在全省推广的新的信贷产品。"直补保"贷款经过半年多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连日来,任丘市财政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粮食和农资综合直补工作检查组,深入乡村,走访农户,认真开展直补“回头看”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支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吉林省财政部门创新"三农"扶持方式,实施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即农民用以后年度可获得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作担保,银行按还本付息率确定信贷额度,以低利率向农民发放贷款。2010年在公主岭等九个试点县(市、区)开始进行试点,全省当年共计投放贷款10.9亿元。2011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省48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共发放贷款50多亿元,当年有30.2万户农户受益,占全省农户的8.3%,户均贷款16558元。粮食主产区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有效缓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落实“两补一降”政策,安陆市从规范“卡书”填发人手,狠抓直补资金的社会化发放,精心组织,规范操作,较好地落实了各项改革政策。按要求农业税降低了3个百分点,第一批粮食直补资金674万元和5万元的早稻粮种补贴90%以上已发到农户手中。截至目前,全市没有一例因早稻补贴不实、不执行粮食直补政策或违规操作和农业税收问题而出现农民上  相似文献   

7.
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是以中央财政拨付给农民粮食直补资金为质押发放的贷款。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一是解决了农民贷款无抵押的难题,二是贷款利率相对较低,节约了农民的融资成本。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几个新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财政直补资金担保小额贷款是吉林省创新支农的一项新举措,经省政府和省农行批准,辖内农业银行舒兰市支行被确定为财政直补资金担保小额贷款的试点行之一。该行于5月21日正式开始发放第一笔农户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至7月31日,已对19个乡镇209个行政村发放财政直补资金担保小额贷款7930笔,金额6313.77万元,占舒兰市财政直补资金的51.06%,试点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宋延边 《金融博览》2004,(11):59-59
20 0 0年以来 ,各地农信社积极推进农户联保贷款 ,有效地解决了农户贷款难、信用社放款难问题。但由于农信社信贷管理和农户信用差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户联保贷款出现了较大的隐性风险。一、存在“一户多保”、“多贷一用”或“同户联保”取得农户贷款现象 ,形成欺骗性贷款风险。当授信额度满足不了部分种养大户和多种经营大户的资金需求时 ,他们便以个人或配偶、子女的名义同时参加一个或多个联保小组借款 ,或者动员其乡邻、族人、员工分头组成联保小组借款 ,供其一户使用 ,一旦该户经营出现问题 ,便给贷款带来风险。部分农户为获取联保…  相似文献   

10.
一是小额农户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与实际收入增长幅度不相符。2004年以来,国家实行了种粮直补和减免农业税的政策,但由于化肥、农机具等涨价较多,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为农民带来得收益,实际农民收入增  相似文献   

11.
一是小额农户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与实际收入增长幅度不相符。2004年以来,国家实行了种粮直补和减免农业税的政策,但由于化肥、农机具等涨价较多,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为农民带来得收益,实际农民收入增  相似文献   

12.
《金融纵横》2010,(12):F0004-F0004
东海县农村信用社——东海的银行、富民的银行、支持“三农”的金融主力军 东海县信用联社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响应“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要求,切实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东海县“苏北进五强。全面奔小康”快速、和谐发展。目前共支持3.5万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创业发展,贷款总户数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户数的96%,其中:发放农户贷款17.26亿元:发放各类中小企业贷款7.52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央行“窗口指导”,扶持莫旗特色农业稳健发展。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大支农信贷投入。目绕支持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优化贷款投向,以保支农保春耕为重点,突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扩大农贷发放面,增加投放量。  相似文献   

14.
截至3月10日.安国市全面完成2009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工作,共发放粮食补贴资金3462.7万元.补贴标准为81.5元/亩。比上级拨付资金多补贴1.7万元,受益农户达8.577户。其中:直补资金552.7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910万元。粮补工作的圆满完成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贴息信贷产品扶持天祝藏区农牧业发展情况 自2009年在天祝藏区推行“妇女小额扣保贷款”以来,激发了农牧民妇女生产经营的热情,农村种养业初具规模,农户信贷需求日益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先后探索出“双联惠农贷款”、“双业贷款”等三大贴息信贷品种,使“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等问题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放大直补资金担保贷款惠农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发放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为例,全面分析了财补资金担保贷款所产生的巨大惠农效应,深入探讨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提出推动财补资金担保贷款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是宣城分行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的重点领域之一。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该行在继续为农民提供储蓄、汇兑、理财等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发放农户贷款的有效方式,针对当地家禽养殖业较为发达、龙头企业实力较强的状况,以优质龙头企业为依托,创新开展“公司+农户”贷款业务,破解农户贷款担保抵押难题。  相似文献   

18.
伊犁河谷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为了缓解农牧民“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牧民增收,伊犁州直各级政府与当地人民银行充分合作、因地制宜,通过深入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活动(以下简称“三创”活动)和成立“农户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  相似文献   

19.
农民贷款难,抵押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为履行农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进一步服务“三农”,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行随州市分行通过推广惠农卡暨小额农贷业务、开展“公司+农户”贷款业务、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业务等一系列服务手段,从有效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农户贷款需求,很好的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农户的欢迎、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安远县和遂川县是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确定的该省“奖补资金”小额贷款到户工作试点县。2005年至2006年2月末,两县共向所辖41个乡镇的2873户贫困农户累计发放“奖补资金”小额到户贷款2464.5万元,累计贴息76.8万元,重点扶持了种植、养殖、水果、木竹、药材等产业。小额贷款到户的推广,拓宽了贫困农户的融资渠道,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提高了农村信用社放贷的积极性。但在调查中也发现这项工作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