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使得职前教师教育课程重构成为了一种必然与可能;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职前教师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西部大开发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为此,西部升格师范学院必须根据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来重新确立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教师专业化标准的课程体系,才能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何既有事物的改革都根植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自身的逻辑发展之中。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亦未能例外。这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幅度之大、影响之深超出了以往对教师的观念、功能、素质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必须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 ,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 ,构建以定向型培养为主体、向开放型培养拓展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以校为本进行培训 ,从容应对课程改革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李先云 《魅力中国》2009,(17):126-128
新的课程改革对现行的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对高中教师的教育和教学理念、行为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面对、适应和迎接新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教师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4.
巴嘎娜 《魅力中国》2013,(22):216-216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精湛的语文教学能力、乐于研究和积极创新的精神,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逐步完善这些能力和素养,才能真正实施好新课程。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也是对教师教育思想的改革、教学理念的革新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新课改下教师不仅要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多元的知识结构,而且应当具备专业发展和教育研究能力,这就要求师资课程的改革,以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对教学理念、教学程序、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以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本应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只有面对现代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出现了诸多心理不适的现象,改革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角色,做好心理调适,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改革的深入,也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相似文献   

7.
贺红霞 《魅力中国》2013,(11):150-150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王湛语)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实施者,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反差。教师的陈旧教育观念、“学科”本位的影响、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用……这一切都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侯红领 《魅力中国》2013,(23):382-382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地理教育目的看,对学生的培养由“知识型”人才的培养逐渐转变为“能力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重专业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从地理教育内容看,更加重视实践性和人文地理教学。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重视自然地理,也要重视人文地理,克服传统重自然轻人文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张镇平 《西部大开发》2010,(1):168-168,198
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转变观念、提高能力、深入生活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功连 《理论观察》2016,(4):157-160
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转型、学习方式变革、新媒体技术涌现及新型开放课程崛起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国家提出了建设应用型高校的转型思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专业型教师,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应凸显应用性,强调课程的实践特质,构建以"案例分析—学生实践—理论讲授—实践回归"的课程模型,实现课程范式的内在变革。  相似文献   

11.
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导致教师片面发展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促进教师和谐发展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原则、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设计一个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主要有驱动作用、认知制约作用和感染作用,其形成因素是教师自我效能感、归因、教学环境、人际偏好及个性等,其调节方法是认知调控、心理匹配、归因控制、自我排解、自我暗示、师生沟通等。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强化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加强课堂教学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搞好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要统一认识,明确目的,营造相对宽松的氛围,避免负面影响,不断完善评估体系,坚持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主体性问题是一个在主体性教育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这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教师的主体性具有复杂性与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师主体性是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协调统一,教师主体性是多元主体交互作用下的主体间性,教师主体性是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与主体人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身份和职责的界定,表明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和职业行为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观念也延伸到道德领域,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呈现层次性、差异性、物质利益性.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准,需要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机整合,完善的补偿和回报机制,具有营造扬善抑恶的辐射效应和提供教师选择高尚德行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完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创新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晖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176-176,F0003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的必要措施.推进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应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校本部分培训,严格管理培训过程,严肃考核制度.为使这项工作进一步创新,应对培训对象作适当调整,实行弹性学时,保证培训效果,加大对岗前培训授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修订和完善培训教材,加强评估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运用SWOT理论对高校教师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企业管理中的SWOT理论,对高校教师资源的现状研究,初步分析影响高校教师资源开发的因素,探讨了高校教师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涵、特性与功能,提出了目前高校教师资源开发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教师失范行为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分化、道德判断标准的分化与混乱、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学校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冲突、教师职业社会化的缺陷、教师社会地位的不一致等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采取加强价值观引导力度、整合社会规范、完善社会监督与奖惩机制、提高教师职位的社会竞争力、完善教师职业社会化机制等一系列社会宏观控制策略,加以调控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荣辱观不仅支配和影响着高校教师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而且影响着其学术责任的完成。目前高校存在的学术责任淡漠现象阻碍了学术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部分高校教师错乱的荣辱观是导致其学术责任感淡漠的重要原因。因此,广大高校教师自觉树立社会荣辱观,是其确立学术价值观、增强学术责任感的前提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