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历史文化是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核心资源和基础,是城市发展成功的深层因素.本文从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保护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保护开发的建议,特别指出应建立文化保护区的理念,通过立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入挖掘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积淀,打造特色的文化精品,塑造福州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旅游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福州地区博物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文化旅游将成为时尚和潮流,而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正迎合了这一潮流,西方博物馆旅游的兴盛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博物馆必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福州地区博物馆旅游也迎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但是目前博物馆旅游还不尽如人意,问题很突出,是处于亟待开发利用的一座"富矿"。有鉴于此,本文拟对福州地区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客源市场及应采取的对策作初步探讨,希望对福州旅游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态学理论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具有指导作用。社区博物馆作为一种保护文化生态的理念,运用于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与开发,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具有地方历史人文特征的文化景观。在建设福州三坊七巷生态社区的过程中,文化价值与经济利益间的矛盾、保护与利用如何有机结合等问题仍成为打造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闽都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是其最具代表的一个缩影。本文从三坊七巷的"精"、"气"、"神"三个方面,阐述三坊七巷奇特的建筑"精"髓、浓烈的闽都"气"息及深厚的文化"神"韵,揭示三坊七巷不仅是空间建筑的存在,不仅是一些名人足迹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形式,是闽都古城福州千百年来"精.气.神"的一种特别的呈现方式。从它身上折射出福州独具特色的"天.地.人"和谐融合、钟灵毓秀的城市特征和文化性格。通过对三坊七巷"精.气.神"的诠释、宣传、推介,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与价值认同,激发榕城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动力。  相似文献   

5.
福州是海峡两岸旅游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其客源市场定位已面向全国直至全球。在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和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福州市高星级饭店承载着加快福州旅游业质量提升的重要功能。为此,有必要对福州市高星级饭店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文章从福州星级饭店业的发展背景出发,对福州高星级饭店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福州高星级饭店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健康、时尚、休闲的旅游方式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目前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已有遍地开花之势,对福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进行梳理,指出福州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地域背景提出福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形象定位,基于区域特色提出福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基于资源特色提出福州市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7.
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高铁时代的到来,强烈冲击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拉近了城市的距离,使得旅游者们的出行变得更加快速便捷,给旅游者的出游线路设计及目的地选择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基于对福州市民在高铁运行前后出游目的地选择类型变化的对比分析,结合对福州南站、兰亭新天地、宝龙城市广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活动密集区和居民区进行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通过对时间和空间两个序列进行比较实现双层次多方位的研究,探讨高铁发展对福州市民选择旅游目的地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旅游文化传播中震惊产生的心理机制是旅游者认知结构的变动,即由于旅游者的认知心理平衡被破坏导致的。客源地的文化与目的地的文化距离落差越大,越能够提起旅游者的好奇心,对旅游者产生的吸引力也越大。但也可能产生负向的作用,即震惊形成交往障碍。所以,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克服障碍,不带有文化成见,把旅游过程当做是增长知识和阅历的过程;作为旅游中介的导游要善于引导旅游者了解目的地旅游文化,并告诉交往技巧;目的地要做好自身文化的介绍,并能根据旅游者的文化背景来接近旅游者,把负向作用转化为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福州三坊七巷“电光刘”是福建近代经济史上的一枝奇葩。它规模宏大,管理技术先进,核心人物有魄力和眼光,家族成员多英才,这些与本地工商业家族和外地同行相比,出类拔萃,一枝独秀。究其原因,福建的地理环境塑造了闽人海洋文化的性格;三坊七巷和其家族的工商业气氛有利于其成长;崇文重教的传统使其具备中西眼光。简言之,它是海洋文化、中原文化、西方文化交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间隔年旅游是一种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由生活方式改变而延伸出来的旅游方式.以间隔年旅游者为研究主体,借用现象学的相关理论。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方法从间隔年旅游体验的角度对这一新兴的旅游现象进行解读.结果发现.间隔年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在生活世界的推力和来自旅游世界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旅游者在旅游世界中主要通过旅游观赏、旅游交往和旅游参与三种方式来获取体验;并且旅游者通过间隔年体验与经历开始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分析信息渠道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对旅游市场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湖南溆浦县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基于信息渠道的旅游者行为,结果表明: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行为有赖于通过信息渠道收集信息;口碑效应尤其是亲友的口碑效应对旅游者行为影响巨大;信息的真实程度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的评价行为和复游行为.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是中国旅游发展中备受关注但始终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讨论了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基本内涵及内容范围;从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政府3个方面阐述了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的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根源。提出应当构建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系统工程。该系统工程的内容主要由立法部分、执法部分、教育宣传部分构成。前两部分发挥基本运作功能,后一部分发挥外围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旅游业专业化与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北京、上海、西藏、海南、云南、广西和福建的旅游专业化程度在全国最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青海、河北、河南和宁夏等省的旅游竞争力较弱。其中,国内旅游者的首选旅游目的地是广东,国外旅游者的首选旅游目的地是北京。  相似文献   

14.
竞争与整合: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诠释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的现状与动力机制;探讨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的若干误区与困境;揭示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的趋势:竞争仍然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主流;对“无障碍旅游区”建构的关注,恰恰说明行政区域利益分割,对于旅游者所构成的旅游障碍的真实存在:价格歧视、服务疲软、信息不对称、通行不便、安全隐患、对财产权的关注而忽视旅游者和目的地社区公民的权益,基于“以旅游者和社区居民为本、建构旅游和谐体验环境”的价值目标取向,中国区域旅游将迈向权益保障与质量竞争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通过长沙市城郊乡村旅游旅游者的第一手旅游市场调查资料,在对长沙城郊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体验性评价调查基础上,通过所占百分比分析方法,分析长沙城郊乡村旅游者客源结构、主要旅游动机、体验性评价和旅游认知:根据乡村旅游者主要动机和旅游后体验性评价的对比,提出长沙城郊乡村旅游产品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研究旅游者消费结构的现实意义,以历年入境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统计数据为基础,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者旅游消费特征与发展趋势,并对入境旅游者各项旅游消费市场开发潜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旅游者态度与旅游决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旅游地的综合形象对旅游态度的形成又有着重要影响.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对旅游者态度的形成和特点,全面分析旅游者态度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为旅游地良好形象的树立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兴旅游消费者的越发成熟、有主见和独立,旅游供给者也需更好了解旅游者需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创新。一反以往把旅游者主体与客体独立分开的观念,从主体与客体互动角度分析旅游者如何感知"意义",即旅游者对旅游情境的感知。既突出旅游情境的物质性,也强调其精神性。结合已有文献和编码分析,得出旅游情境中影响旅游体验质量的八大因素:主题/故事、氛围、物理环境、纪念品、关系、价值及个人因素。同时依据旅游者赋予要素的不同体验意义,提取出3种平遥古城旅游情境:历史情境、休闲情境和新奇情境。然后运用定量验证不同旅游情境感知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分析旅游者不同属性对旅游情境感知及二者关系的不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扬州自古以旅游休闲和传统文化取胜,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繁多,依托"文化"与"生态"两张优质名片,已发展成国内知名、国外有一定影响的风景旅游城市。文章详细分析了扬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历程和发展的现状,进而阐述扬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定制旅游为旅游者打造个性化行程,确保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能够按照自己希望的计划进行旅游行程。本文以武汉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定制旅游过程中,如何将美食文化融入进去,让旅游者能够将旅游计划与美食文化完美结合这个问题进行探析,以推动武汉美食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