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众多重组蛋白质药物取得巨大成功,但就蛋白本身特点、生产过程等也均存在许多不利因素,直接影响蛋白药物的发展,需要在研发、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追求更安全、迎有效、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等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将重点探讨重组强白质药物的研发及生产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医药生物技术及生物技术药物(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给制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以重组蛋白质药物、治疗性抗体、生物技术疫苗、基因药物及基因治疗、细胞及干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揭开了医药产业发展的崭新一页,2008年全球医药产品销售额前15名中就有四个生物技术药物。  相似文献   

3.
抗体药物始于免疫血清疗法,经历了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工程化抗体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步入成熟。目前已批准的30多种抗体药物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其销售额已占全部生物药销售额的40%。全球正在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抗体药物有270多种,抗体全人化、抗体高效化、抗体小型化、抗体融合蛋白等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重庆科润生物医药研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是国家级“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重组蛋白药物中试放大及分离纯化技术刨新研发平台”,重庆发改委“重组蛋白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药物的专利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专利在生物制药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等理论,重点探讨生物医药中的专利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庆科润生物医药研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是国家级“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重组蛋白药物中试放大及分离纯化技术创新研发平台”,重庆发改委“重组蛋白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高崇明 《化工管理》2001,(10):16-16
生物技术顶替了某些化工产品。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对化学工业发展模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科学家可以应用生物技术代替化学合成方法,并可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聚合物。例如,利用DNA重组技术,可以改进果糖和乙醇的生产方式,而乙醇又是当今可替代汽油的再生资源;将橡胶合成酶基因引入微生物体内合成天然橡胶,或将由生物生成的橡胶合成酶在体外催化天然橡胶合成;用DNA重组的微生物发酵生产聚酯。这是一种与塑料相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用它生产的塑料相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用它生产的塑料最大的特点可被生物降解,这是人类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产品。用微生物生产的聚酯,不仅具有高熔点、高结晶度、高相对分子量和高弹性等特点,而且耐紫外线,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炎症,完全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它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各种酶制剂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去污剂行业在洗衣粉中添加细菌脂肪酶、蛋白酶,从而减少了对化学工业品的使用量。在造纸行业,造纸黑液的处理一直是令人头 疼的难题。我国科学家将产酸菌接种碱法草浆造纸黑液中,不加任何化学品,在一日内将黑液的PH值从12左右降到8以下,使全化学草浆产甲烷菌种培养驯化和工业化应用技术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然而,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总额约为18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市场比重的2%,同时,我国整体医药市场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比重则已达到7%。  相似文献   

9.
陈福民 《化工管理》2014,(10):91-92
基因的故事很多。科学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把药物产生的密码克隆出来,然后把它组装到表达的载体当中,再通过培养表达载体来制造药物。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药物叫基因药物。及至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克隆了300多种人用蛋白药物的编码基因,且有多种蛋白药物基因已经在宿主细胞中进行了显示。这些蛋白药物正在做对各种疾病治疗效果的检测,有些已获准进入市场。这里仅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基因药物方面研制的几个片段。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工程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同时通过DNA重组的方式对自然界中的各种蛋白质实施突变,在目前药物研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可以说这种技术能对药物成分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改造,这样能进一步保障药物的稳定性以及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研发的质量。而生物药物是现有新药研发的重要构成,研发人员将关注点放在生物药物的研究工作中,重视思考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所以文章对此进行深度思考,探究该工程技术在生物药物研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