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影响。国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和政府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股力量,特别在“赶超型国家”中,政府力量尤显重要。我国政府可从5方面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非常严峻。许多因素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已构成阻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作出贡献的乡镇企业增速下滑;户籍屏蔽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非正规就业的劳动保障、社会保障问题也成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加之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本身数量很大,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分析受阻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可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要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前提下,打破城乡分割的三元结构,并立足现实,将农业内部吸收与推进城镇多元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切实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是存量大、素质低、政策法规观念淡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包括向外转移和就地转移等。为此,应以长远的和全局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寻求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关系我国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的重中之重。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落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动力,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保障,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将为劳动力转移及工农业协调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已从传统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考察和研究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于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培训关系的短期模型,解释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不够,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铁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倒“U”型相关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为“U”型;FDI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范围内FDI通过作用于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  相似文献   

9.
韩春 《全国商情》2010,(10):48-5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政府应提供制度和体制创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在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倡导城镇化及发展劳动密集的第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转移的层次低、盲目性大、转移不彻底、转移的难度大等问题。为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和对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和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的缺陷,我国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转移出去。为此,应加大改革力度,实现制度创新,从制度安排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关键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认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策性因素、市场性因素、个人禀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和流出地区两个方面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意义。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及实行“层级流动”的转移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的转移面临诸多困难。而大力发展小城镇,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不失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十分庞大,与现代化建设极不适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国家对城镇居民在就业政策上的过度偏护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许多障碍。增加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水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农村职教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历史必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是非常艰巨的.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为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还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和制度上的障碍。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其产业升级,消除制度性障碍,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