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1美元兑人民币7.9982元,创下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新高点。  相似文献   

2.
近期,外汇市场上美元节节败北,人民币汇率走势却日趋强劲,不断创下新高。据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了7.3992元,以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前1美元兑8.28元为基准汇率,人民币升幅达到了约10%,由此人民币升值不仅引起我国人民的普遍关心,也成为国际社会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公告》发布一年多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4.1%。从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首破8元大关,到2007年1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创下7.7895的新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进入“7时代”。  相似文献   

4.
一、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主导汇率走向 1.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7.1% 最近,人们非常关注亚洲货币汇率的变化,自6月份最新统计,2005年以来,韩元兑美元已经升值超过10%,升值幅度达亚洲货币升值之最.进入5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也明显加快.今年6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6180新高.7月1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58关口.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7.1%.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便升值2%,此后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断,价格屡创新高.本文以2005年7月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的人民币汇率为研究时象,以汇率改革日为界点,分析这一时间段内出现人民币升值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庆  文芳 《新财富》2007,(12):14
人民币的升值步伐显著加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从10月22日的7.51下降到11月9日的7.42,升值幅度为1.25%,是自2005年7月22日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幅最大的三周。到11月23日,汇率又突破7.4关口,升至7.3992。看起来,人民币升值的显著加快已经加剧了恐慌性抛售美元的压力,甚至有迹象表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7月22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中间价由1美元兑8.27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在美元持续走强、外界压力相对减小,尤其是上半年我国GDP数据比预期要好的情况下,改革人民币汇率正当其时,有助于我国积极调整结构,也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平稳发展。但这毕竟是一个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短期对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的冲击。本文试从政府、银行及企业等几个角度就人民币升值对盐城市外向型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收于6.9920,突破了“7”这一重要心理关口。根据最新统计的数据,白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超过15%。2005年升值幅度为2.5%,2006年为3.2%,2007年为8.7%。今年1-3月份,人民币已累计升值3.9%。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人民币进入加速升值阶段。市场分析人士预计.2008年人民币预计升值8咿10%。  相似文献   

9.
时下,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2010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暗示要求人民币升值;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公开撰文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3月16日,美国130名国会议员又联名上书美商务部和财政部,要求对中国施压以迫使人民币升值,甚至要求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就连美国财长盖特纳的访华,也被许多媒体解读为为人民币的升值铺路。就在社会各界在对人民币汇率之争评头论足之时,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据悉,从2009年底以来,人民币兑欧元、英镑的中间价分别上涨12%左右,对日元中间价也升值4.5%左右。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即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由1:8.2765(中间价,下同 )调为1:8.11.人民币升值短期内有利于进口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一、2009年汇率走向 1.人民币对美元采取紧盯战略 自2005年7月21日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从汇改前8.27的水平升值了21%。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遵循的是典型的爬行盯住汇率制。2009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步入一个稳定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称为对美元的“软盯住”,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在6.82~6.83之间。  相似文献   

12.
杨楠 《商场现代化》2005,(29):142-143
2005年7月21日晚7点,中国人民银行一纸<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激起巨大回响.<公告>明确指出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 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盛传已久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终于成为现实,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一样.总体而言,对于纺织品等轻工行业影响较大;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进口数量巨大的能源行业其中长期影响巨大;汽车行业也应当受到一定的降价压力.  相似文献   

13.
自2005年7月21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蓝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从8.2765元调整为8.11元。国内外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依然存在,人民币忙率有可能进入一个持续的“上升通道”。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验证了专家们的判断。作为对汇率变化最敏感的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风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笔谈几点个人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汇改当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人民币升值似乎成为一种常态。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纵深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2014年以来其双边波动趋势已经形成,由此带来的企业汇率风险的进一步凸显令,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国际商务财会》2013,(9):61-61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双边和一篮子多边汇率升值。根据报告,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2012年末升值1.7%,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累计升值34%。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较2012年末分别升值3.3%和升值16.7%。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价总体处于中间价升值区间,前五个月持续贴近并一度触及中间价1%的浮动区间下限,日间最大波幅日均为0.95%,主要是年初以来跨境资金流入持续偏多的市场供求作用结果;6月份,受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7月的8.2765到当前的6.1665,升值幅度超过25%。近期,由于美国经济的复苏以及日本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一季度中人民币持续走强。而人民币的升值不仅影响我国的出口,也影响着我国的国内经济。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进出口经理人》2015,(4):58-59
从2005年7月21日起,到2015年7月,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走过10年漫漫长路。回头看10年来人民币汇率走过的轨迹,尽管其中有过波折,但"升值"成了不变的主旋律。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来计算,人民币升值了30%以上。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汇率走向回顾 1.人民币对美元采取紧盯战略 自2005年7月21日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从汇改前8.27的水平升值了21%。在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遵循的是典型的爬行盯住汇率制。2009年以后.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5月15日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这也是自去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新高点。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15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1美元兑人民币7.9982元,创下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新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