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刘宁 《现代商业》2012,(24):187
中国人民银行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金融趋势,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施扩大浮动幅度。从长期角度来分析,人民币兑美元处于升值的波动趋势,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民币升值,实质上是指以美元为主导地位的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升值,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那么,人民币汇率出现的波动又对中国的经济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汇率改革虽有中断,但是逐渐向前推进,并稳步提速。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向前逐步迈进。2012年4月16日,央行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格浮动幅度从5‰调整至1%,推动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即汇率的稳定性降低,有利于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局面,促进人民币双边波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前景的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 《市场周刊》2004,(8):60-61
当全球面临通货紧缩时,世界再次聚焦人民币,猜测人民币汇率能否顶住升值压力。研究从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入手,进一步思考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的汇率决定因素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变更与金融稳定、人民币汇率与什么挂钩这些问题,提出了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  相似文献   

4.
如何规避汇率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璟 《国际市场》2005,(12):75-7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人民币汇率升值2%。随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加大,对于有结售汇业务需求的客户来讲,其所承担的汇率风险也相应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一、2009年汇率走向 1.人民币对美元采取紧盯战略 自2005年7月21日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从汇改前8.27的水平升值了21%。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遵循的是典型的爬行盯住汇率制。2009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步入一个稳定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称为对美元的“软盯住”,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在6.82~6.83之间。  相似文献   

6.
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呈双向波动中整体小幅贬值的趋势,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在6.05-6.40之间,波动频率将加大,人民币相对其它货币仍将保持强势.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处于弱势复苏中,呈错综复杂态势,欧元区经济回升疲弱,日本经济复苏动能减弱,新兴经济体走势分化加剧,美国经济确定性复苏,其量化宽松政策正式退出,加息也有望在20 1 5年实施.另外,全球资金重新流动,美元汇率快速升值,欧日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竞相贬值,致使货币战争硝烟弥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改过去单边升值的态势,双向波动加剧,同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呈上行态势.2015年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需评估内外形势变化,才能穿过货币战争弥漫的硝烟,看清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RMB/USD及人民币兑澳元汇率RMB/AUD与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及三支个股每日收盘价为样本,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股票价格走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及人民币兑澳元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股票价格与RMB/USD关系显著且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对RMB/AUD反应显著但二者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股票价格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敏感度也因受不同行业因子的影响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便升值2%,此后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断,价格屡创新高.本文以2005年7月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的人民币汇率为研究时象,以汇率改革日为界点,分析这一时间段内出现人民币升值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油价波幅加大,国际油价冲击对汇率的传导作用问题为国际社会所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双边汇率存在传导效应,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先贬值再升值。在国际油价波动日益剧烈的今天,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稳定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通过构建ARMA-GJ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特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正向"非对称性"特征,即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应,人民币升值会给市场带来更大幅度的波动。最后针对汇率波动"非对称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改革一年多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缓慢升值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4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7.7349元人民币,较2005年7月21日升值首度超5%;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中间价为100日元兑6.5070元人民币,升值约11.7%。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对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开始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大。人民币升值,主要是中国经济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其作用在于:使汇率机制不断完善,改变中国政府形象,提高政府调控手段,部分对冲通货膨胀。当然,人民币升值也存在弊端。因此,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自2005年7月中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在频繁波动中逐步升值.作为农民仍占多数的国家,中国人民币汇率变动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对农民福利的影响需要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汇率走向回顾 1.人民币对美元采取紧盯战略 自2005年7月21日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从汇改前8.27的水平升值了21%。在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遵循的是典型的爬行盯住汇率制。2009年以后.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升值2%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波动的升值状态.人民币汇率变化已经成为影响船舶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现象的主要特征,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而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不绝于耳,2005年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为什么同样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的政策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大受赞扬,而在几年后却饱受批评,显然,这是纯粹的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同样的人民币该不该升值、升值多少合适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新选择问题。因此探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范义秀  张骅 《商》2012,(7):115-115
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停地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自2005年7月21日起,完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选择了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善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趋势。人民币自2005年起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也一直表现出上升态势。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加和升值的大趋势使得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齐石 《国际市场》2006,(2):74-75
2005年,对我国外贸企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7月21日晚,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将人民币兑美元价格一次性升值2.1%,并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以往的盯住美元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制度。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经历近十年升值后,汇率贬值导致外汇储备的急速下降,由此引发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通过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周期性分析可知,人民币汇率变化处在经历了2个短周期,进入第3个周期,或者是经历1个10年中周期,进入第二个经济中周期。人民币汇率变动直接影响到外汇储备存量,对出口的影响相对有限。因此,从政策上来看,外汇储备存量稳定是货币政策重点关注的要素,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是稳定汇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MS-AR(1)模型对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和英镑的汇率波动特征进行研究,采用MS-AR(3)模型对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波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兑英镑汇率构建的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没有将机制转换的状态完全分离;而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人民币兑欧元和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波动特征,且各汇率的波动极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