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波  翟云萱 《会计师》2011,(12):14-15
<正>一、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是国际证券市场的通行做法,是其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也是发挥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方式。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非公开发行三种方式。另外,混合融资方式有非分离交易发行可转换债券、分离交易发行可转换债券两种方式,按照证券法规定,混合融资也要遵守股权再融资的一般规定,因此,可以将混合融资视为股权再融资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2.
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上市公司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它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由于再融资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再融资的功能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都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行为的分析,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主导了再融资市场。监管政策的变迁带来了股权再融资偏好的何种变化?不同的再融资方式对再融资效率及公司绩效等有何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监管政策的变迁历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当前的再融资状况及各种再融资方式的影响,并给出了规范再融资市场、提高再融资效率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再融资方式有配股、增发、可转债。自1998年以来,增发再融资方式发展势头赶超配股,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重要的再融资方式。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针对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分析海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行制度和监管模式,提出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可保护股东利益的理论依据,总结出多样化的再融资方式、再融资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相对宽松的监管等国际证券市场再融资的国际惯例和共同趋势,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工作的改进提出一系列理论启发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危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通常有利用股权方式融资和利用债务融资两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频频遭到投资者抵制 ,举步维艰的现象 ,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行为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其中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规模大往往都是权重股I同时也因为银行股更是一种信心股是市场信心的风向标。奉文主要通过对2003年至2009年期间我国上市银行再融资所产生的市场效应的分析,进而分析出影响上市银行再融资市场效应的因素,旨在为提升再融资效率的以度降低再融资带来的市场波动找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国内上市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重视对证券市场再融资功能的利用,由于种种原因,公司的再融资行为一度陷入无序状态,业绩作假、资金使用低效率的现象频繁出现。笔在本中试图构建一个说明性的博弈模型,按照从群体现象到微观个体行为的顺序逐次推导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市场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再融资所筹集的资金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也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采用新疆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栾华 《财会学习》2005,(3):21-25
配股与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获得资本市场初始融资后,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的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通常称为再融资或二次发行。获取再融资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得到根本改善或者有所提高,一直是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证券监管机构十分关心的问题。考虑到再融资的另一种方式——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股价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历史的简单回顾上市公司以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是国际证券市场的通行做法。在我国,上市公司增发的历史相对较短。1997年7月,上菱电器的成功增发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单一的再融资格局被打破。2000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  相似文献   

13.
以建立在市场非有效假设上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在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是否存在着市场时机选择行为。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融资时机选择行为,这种融资时机选择现象的存在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的交易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存在"圈钱"的动机。  相似文献   

14.
刘宇 《中国金融》2006,(14):24-26
为进一步完善再融资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2006年5月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自5月8日起施行。本文拟就《管理办法》相对于以往再融资规则的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尚需完善之处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岑健 《新金融》2013,(6):41-44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远大于新股首发(I P O)的规模,且存在现金分红回报率低的弊端。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通过优先股的方式再融资,可以克服"重融资、轻回报"的再融资弊端,并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整个证券市场带来诸多好处。本文还探讨了我国引入优先股融资方式存在的制度障碍和发展前景,并对实施优先股融资的制度安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远大于新股首发(IPO)的规模,且存在现金分红回报率低的弊端.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通过优先股的方式再融资,可以克服“重融资、轻回报”的再融资弊端,并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整个证券市场带来诸多好处.本文还探讨了我国引入优先股融资方式存在的制度障碍和发展前景,并对实施优先股融资的制度安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国内外仍有不少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我国还呈现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说明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存在一定理论依据。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结论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找到充分的理由。我国不合理的制度背景,产生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8.
再融资对于壮大上市公司实力、促进公司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截至2004年底,河南省共有17家(次)实施了再融资,融资总额为58.9亿元,对比上市公司再融资条件,2006年度在经营业绩上具备再融资条件的公司有15家,其中具备增发和可转债条件的有10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查在现有再融资制度下,我国证券市场上不同再融资方式的绩效问题。研究表明:(1)增发再融资方式的AAR数据统计结果较为平稳,配股再融资方式的AAR数据结果波动较大;在再融资公告前一段时间内,除配股之外的几种再融资方式CAR基本呈正值,且越临近公告日正值越大,总体表现出逐渐上升的特征。(2)在再融资公告后,除增发再融资之外的其他三种方式CAR基本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说明投资者在了解具体条款后调整了先前对再融资公司偏高的预期。而采用增发再融资方式的CAR则继续维持上升势头.但增速减缓,在对全时期样本和行情上升期样本的研究结果更加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为了有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并避免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暂停了除债权外所有的融资活动,2006年5月8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场融资功能(包括再融资)得以恢复。采用定向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一时间成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同时,定向增发、整体上市、资产注入也成了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本文对定向增发的目的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