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更是船舶运输的重中之重。无论中国或世界其他国家的船舶建造安装和设计机构,都需要在船舶轴系校准过程中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时间、人力等。螺旋桨、中间轴、主机、齿轮箱、艉轴共同构成了船舶推进系统,轴系是船舶对外传递功率的重要部分,在工作过程中运用螺旋桨为水提供助推力,船体受到水的反作用力后利用舵系内部的舵叶为船舶确定方向。正因如此,需要提高船舶推进系统安装技术功法和相关质量控制,从而更好地保障船舶运行安全,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产品     
意大利 C.S 公司目前已把它的第二代综合桥楼系统升级换代,以替代该公司二年前生产的Vector 系统。这种升格的新一代综合桥楼系统—MasterBridgeⅢ的中心区设置了 IND970图形指挥驾驶站,能显示船舶航行信息,诸如船舶首向,定向操舵,回转速率,船只航速,主机转速,螺旋桨螺距,舵角,航程监视(其中包括偏航距离、时间、与航标的距离和象限角、预计到港时间),船位,漂程,倾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为辽宁大平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自行设计研发的53.86 m双甲板冷冻拖网渔船。新船采用艉滑道结构,艉上网形式,以母型船49.8 m双甲板冷冻拖网渔船为基础,结合东南大西洋渔场特点及航行环境的特点,确定新造船舶主尺度、总布置图及型线图,优化船舶性能。合理选定主推进系统及渔捞设备,使其既能满足渔获物的捕捞能力,又能满足节能环保要求。该船经中国船级社图纸审查和建造检验,稳性满足远洋渔船的要求,节能环保方面达到要求,鱼品加工及储藏达到欧盟标准。  相似文献   

4.
司莱斯(SLICE)船型是美国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研制的一型小水线面四体系列船型,自从问世就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它采用四支柱、四下体式的小水线面船型,各下体都采用球鼻艏和尖锥艉型;前双下体间距小于后双下体间距,又都采用短支柱,这有利于高速航行和保持高耐波性;前后四下体的线型和重量分配均采用优化设计,使其避开兴波阻力曲线峰点,以减少兴波阻力,提高推进效率和航速、改善运动姿态.  相似文献   

5.
综合信息     
可保证上下船安全的绞接式舷梯挪威Brude安全设备公司开发的新型可折拢、伸缩的绞接式舷梯,能够为旅客和船员在船对码头和船对船的上下通行时提供安全保证。这种可用于小型和中型船舶的绞接式舷梯,有长度为11米和14米两种款式,既可作为船上一个独立的通行工具安装,也可作为船上舷侧的一个组成部分安装。如果选择后者安装形式,在船舶的进口围榄处通过设置一钢质门以加固舷侧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造船动态     
SCHOTTEL双螺旋浆(STP)是最新研制的新型推进系统,是一种可环四周操纵的推进装置。它与传统的可转导管螺旋浆的不同之处是装有两个大小与旋转方向都相同的螺旋浆,效率提高了大约20%,噪音很低。它覆盖了可环四周操纵推进器的整个功率范围,是客船、渡船、货船和供应船等所有中等航速船舶的理想推进装置。100多年来,用两个效率极佳的低负荷螺旋浆取代单独的一个高负荷螺旋浆的想法在造船界有  相似文献   

7.
SAM电气设备公司推出的SAM4683系统。是一款满足IMO规则和DNV规范要求的双坐标多普勒计程仪系统.可通过计算一艘船舶在首、尾处的横向速度,为船上准备进坞信息。这些信息和其它与船舶航行有关的数据能连续不断地显示在该系统连带的一台具有高清晰图像的大型液晶显示器上。  相似文献   

8.
表面驱动传统的螺旋桨与桨轴都浸没在水中。表面驱动装置只有螺旋桨的桨叶浸入水中。桨轴及其支架都在水面上,它们不再产生附加阻力,而且改善了流经螺旋桨的水流,螺旋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尽管二百年前发明的第一个螺旋桨以及此后密西西比汽船上的明轮都属于表面驱动一类,但并非为了提高推进效率,而是因为还未发明有效的轴封装置。为了把表面驱动原理付诸实用,Arneson Drive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该系统在尾构架后方螺旋桨轴装有万向节,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9.
ABB 公司日前新推出了一种代替传统方向舵的吊舱式反转推进系统(CRP)。这种主般安装在传统推进器的后面,与传统推进器的推进方向相反。该系统不仅适用于高速渡船,还可用于液化天然气船。据悉,这一吊舱式反转推进系统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通用电气(GE)于4月3日宣布,该公司在海工动力系统市场的地位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过去12个月,该公司共获得了金额高达6亿美元订单,由其Power Conversion(动力转换)业务部门为多艘(座)钻井船和半潜式钻井平台提供电力推进、动力定位(DP)、船舶自动化和钻井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