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的特征,所以金融体系风险大,动荡不稳定。金融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金融监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很多缺陷,所以有必要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管。本文将讲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论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及有效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整个经济增长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而金融系统本身是蕴涵着高风险性的。因而金融监管成为各国金融当局的稳定金融体系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银行业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银行银行业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业的稳定。本文就当前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从宏微观分析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得出当前监管的总体效率不高。并从监管体系,法制建设,协调机制以及宏观环境等方面对其原因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万青青 《中国电子商务》2014,(2):212-212,214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资金的使用率和配置情况在逐渐的提高.并且在当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市场仍旧有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存在则严重妨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那么本文针对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和改革、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并阐述了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改革和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顺应国际潮流,在保持国内金融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能逐步对我国当今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并实现金融界统一监督管理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从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这次危机启示中国金融业,必须防范国际全融风险,保持本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受和金融危机处理机制,保持金融监管水平与金融创新步伐同步,以保障我国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5.
刘广义 《商》2012,(16):113-113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这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特别是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全球金融监管越来越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只有在一个好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中金融业才能有序的发展,探索全球金融体系变革成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围绕全球金融体系变革与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探索。首先研究了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基本态势,然后介绍了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稳健有效的金融体系可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尽管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已建立,但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德隆事件为例,重新审视"德隆系"崩溃的真正原因,并进一步反思了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金融体系制度的运行是国家经济稳而快发展的重要表现,而若想实现金融的稳健运行,金融监管制度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转,为金融市场营造一个更公正、公开、公平的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也在日益加大,金融业处在巨大的变革中,而金融监管制度是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也在巨大的变革中。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正是进行有效金融监管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金融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首先阐述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概括,从法律法规、监管方式、内控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施育进 《现代商业》2007,(33):18-19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如何实行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维系金融业正常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已势不可挡,所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必须改革.英国金融监管由混业监管到统一监管的改革经验,对我国监管体系改革有很大的启示.完善金融立法,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督协调体制并且强化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职责,严格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最终实现统一的综合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金融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竞争变得空前激烈.我国金融业随之暴露出了许多管理体系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合理金融体系的构建策略.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当前金融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随之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体系合理化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法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必然趋势,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目前,银行被批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为混业经营做了铺垫.但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应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明确混业经营的法律地位、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健全金融监管模式、加快信用体系立法,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奠定法律基础并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完善的现代金融制度,高效而且合理的金融监管必不可少.金融监管是实现金融秩序稳定,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有效地运行,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金融监管的公共产品性质以及金融体系自身固有的脆弱性,决定了政府对金融业进行监管的必要性.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全球金融体系盼稳定,也引起了对金融监管体制的全球性探讨.我们应该借鉴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认真分析金融监管面临的新挑战,逐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本文将对金融监管体制的含义进行界定,时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历程进行简要陈述,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施育进 《现代商业》2007,(27):18-19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如何实行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维系金融业正常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已势不可挡,所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必须改革。英国金融监管由混业监管到统一监管的改革经验,对我国监管体系改革有很大的启示。完善金融立法,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督协调体制并且强化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职责,严格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最终实现统一的综合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艳 《商业研究》2001,(8):127-129
80年代以来,始于西方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冲垮了许多国家原有的金融体制,相应地也使各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成熟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与方法.加入WTO,不仅意味着我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标准趋同,而且意味着市场监管标准趋同,即中国金融业要与国际金融业监管的共同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16.
一 哈萨克斯坦金融体系格局和发展情况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对原有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和重组,目前,其金融体系主要由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法律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监管,其理论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即使在80年代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也没有简单否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相反将其作为管理自由化趋势的一道“安全防线”并予以加强,以减少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在我国进行全方位改革的今天,有效地进行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首先,加强金融监管是由金融业的特点决定的。金融监管不单是个金融问题、法律问题,更重要的它还是个关系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大问题。金融监管的目标就是维护投资者、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持行业内的公平…  相似文献   

18.
张丽娟 《商业会计》2012,(23):14-16
综合经营逐渐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现实情况下的分业监管模式与综合经营这个国际潮流如何"契合"?本文认为,需要改革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构建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金融监管体系,稳步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必然趋势,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目前,银行被批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为混业经营做了铺垫。但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应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明确混业经营的法律地位、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健全金融监管模式、加快信用体系立法,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奠定法律基础并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志炜 《财贸研究》2002,13(6):69-71,100
理论上,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体系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和波动性,这构成了金融监管的客观原因。本文首先通过论述金融监管的历史演进,说明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的适应性,然后通过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简要回顾,指出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