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0例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妇科门诊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患者,均行HPV-DNA检测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和镜下多点活检。结果 130例ASCUS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慢性炎症87例(66.92%),CIN以上43例(33.08%),其中,CINⅠ11例(8.46%),CINⅡ17例(13.08%),CINⅢ10例(7.69%),鳞癌5例(3.85%)。其中,经HPV-DNA检测阳性者为52例,其中CINI以上共31例(59.62%);HPV-DNA检测阴性者为78例,其中CINI以上共12例(15.38%)。两组CIN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id评分3分或以上者34例,其中CINⅡ及以上者为32例(94.12%),而CINⅠ及以下者Reid评分3分或以上者仅4例(36.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HPV-DNA检测是进行CIN筛查的有效手段,对及早发现宫颈及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本院2010—2013年的收治的116例ASCUS的患者进行HPV检测,并且采用宫颈细胞学对感染类型进行诊断。结果①阴道镜活检结果中,宫颈鳞癌3例,宫颈湿疣及CINⅠ共36例,宫颈炎症65例,CINⅡ~Ⅲ12例。②HPV-DNA检测结果显示,54例患者呈现HPV阳性,高危型37例;HPV阴性62例。③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患者,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的炎症、宫颈湿疣、CINⅠ、CINⅡ~III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分型检测结果中,HPV低危型感染者与高危型HPV感染者宫颈湿疣、CINⅠ和宫颈癌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两者炎症和CINⅡ~Ⅲ病变检出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PV检测是ASCUS患者分流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的ASCUS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刮片与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100例有接触性出血等临床可疑症状的CIN患者分别行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然后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用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6例患者行病理组织血诊断后确诊93例患者异常,其中CINⅠ38例、CINⅡ26例、CINⅢ10例、HPV感染伴部分CIN改变16例、微小浸润癌3例。阴道镜检查结果与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其诊断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诊断符合率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宫颈刮片与阴道镜检查联合使用,镜下定位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既避免常规四点活检的盲目性,又能减少各自的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院门诊通过宫颈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下活检,进行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232例患者,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和随访效果以及最终的疗效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后经宫颈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正常的达到98.84%左右,均无复发现象。结论目前宫颈环形电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该方法治愈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活检防治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43例阴道镜门诊检查者,与同期肉眼活检上皮肉瘤变(CIN)的诊断率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检查者中有108例(12.8%)在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而同期采用肉眼活检则只有4.8%的检查者被诊断为CIN,二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23.15)。CINI~III中血管异常分别为11.5%、12.5%及46.2%,白色腺体和腺口白环分别为31.0%,25.0%及7.7%。结论阴道镜下活检防治宫颈癌效果较佳,敏感性较高,且诊断费用远低于细胞学检查TCT法和CCT法。  相似文献   

6.
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们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宫颈癌标本中Brn-3a 和MDM-2 的表达,同时行64SCTCA 检查,旨在了解两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病理科明确诊断的石蜡片共55例.其中正常宫颈组织(因患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10例(对照组),CINI 组10例、CINⅡ组10例、CIN Ⅲ组(CIN Ⅲ及原位癌)10例、SCC 组(鳞状细胞癌)15例.CINⅢ组和SCC 组依据2000年的FIGO 分期标准,分为0期组9例、I期组6例、Ⅱ期组8例、Ⅲ期组2例、无Ⅳ期;SCC组按照组织学细胞分化程度分为:I级8例(高分化组)、Ⅱ级5例及Ⅲ级2例(中低分化组).所选研究对象同时行64SCTCA 检查,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因CINI~CINⅢ行LEEP术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血平均为(12±5)ml;LEEP术前后病理诊断一致率89.7%(113/126),术后病理结果较术前病理结果升级10.3%(13/126),降级34.9%(44/126),CIN的治愈率为98.4%(124/126),病变持续存在1.6%(2/126),复发率2.4%(3/126)。结论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对宫颈病变有进一步诊断作用,是一种理想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法库县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联合HPV检测。统计阴道镜检测、HPV检测、阴道镜联合HPV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阳性和阴性例数,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一致性程度;比较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阴道镜检测、HPV检测以及阴道镜联合HPV检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其中阴道镜联合HPV检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最高Kappa系数(K)=0.945;阴道镜联合HPV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阴道镜检测、HPV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HPV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筛查更加精准,漏诊率较低,对癌变前患者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3893例自愿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呈阳性的538例患者,对比观察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84.01%(452/538),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6.06%(463/538),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538/538),结果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三种方法联合应用筛查宫颈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1837例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站就诊并自愿行宫颈TCT检查者共计1837例,对颈管和宫颈鳞柱交界处脱落的细胞用宫颈管刷来进行收集,而后将其放置于专用小瓶内,用ThinPrep2000系统来进行过滤和处理,再行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 1837例TCT标本满意1821例,满意率为99.13%。对不满意的标本重新取材制片。1837例TCT标本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1689例,占91.94%。细胞学阳性病例共148例,检出率8.06%。其中110例为ASC-US(5.99%),36例为SIL(1.96%),2例为SCC(0.11%)。结论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较佳,检出率高、涂片满意率高,得出的涂片背景清晰、厚度均匀,能够有效地完成临床与细胞病理之间的沟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3149名铁路女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提高广大妇女对宫颈细胞检查的重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癌保健的目的。方法对3149名铁路女工进行妇科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结果体检3149名铁路女工,正常987例,占31.34%;宫颈慢性炎2072例,占65.80%;宫颈息肉32例,占1.02%;宫颈上皮内瘤变56例,占1.78%;宫颈癌2例,占0.06%;各年龄组发病情况,以31~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女工生殖保健,提高女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超声诊断表现。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取超声检查方法并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得到确诊的50例乳腺非肿块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肿块乳腺病变的50例患者中,病理显示34例(68.0%)为恶性病变,16例(32.0%)为非恶性病变。超声显示36例(72.0%)具有片状低回声表现,为1级;11例(22.0%)具有含散在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表现,为2级;3例(6.0%)具有微钙化呈散在或簇状分布表现,为3级。结论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较低的特异度,临床应结合多种影像学方法对乳腺非肿块病变进行辨别,确有需要时可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方法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相关性、找出提高活检术准确性的方法。方法选取60例均为T1-2N0M0乳腺癌患者,采用美兰作为前哨淋巴结的示踪剂,注射于乳晕及肿瘤周围皮肤,5~15分钟后进行术中定位及活检术。结果全部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SLN和ALN活检,成功率96.67%(58/60),灵敏度94.44%(17/18),准确率为96.55%(56/58),假阴性率为5.56%(1/18),假阳性率5.56%(1/18)。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能较准确的评估腋淋巴结转移,有助于保腋窝手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进行穿刺活检。将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分析,研究组织病理诊断,观察穿刺活检成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取材成功有58例,成功率为96.7%,组织病理学诊断阳性为50例诊断率为83.3%,细胞学诊断确定为阳性40例,诊断率为66.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进行穿刺活检对于肺部肿块和周围性病灶能够很好的定位,准确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15.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诊断价值早已肯定。近年来,通过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上皮移行区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观察研究,使阴道镜的应用有了新的进展。本人对我院半年来100例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病因及其诊断方法,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膜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不明原因腹水患者112例,应用穿刺活检针对上述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腹腔穿刺腹膜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必要时行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结果 112例患者均经一次穿刺成功,经病理证实腹膜间皮瘤43例,结核性腹膜炎32例,转移性腺癌29例,淋巴瘤1例,腹膜假黏液腺瘤1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一次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0%,经腹膜活检明确腹水病因的诊断率为94.6%。结论经皮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特别是对腹膜间皮瘤、转移癌和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引导下腹膜活检,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无并发症发生,诊断准确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细针穿刺活检术在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复发及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住院诊治的85例甲状腺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前是否行细针穿刺活检术,随机分为细针穿刺活检组与非细针穿刺活检组,其中穿刺活检组45例,非穿刺活检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术后回访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风险及远期预后。结果通过术后回访结果,分析得知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直径及病理类型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远期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细针穿刺活检组的患者中,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甲状腺癌并与术后病理符合的阳性率为66.67%(30/45),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穿刺阳性率最高(100%)。结论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应用细针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恶性肿瘤诊断阳性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的术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第2位,仅次于女性乳腺癌[1]。大多数宫颈癌患者主要死于宫颈癌的复发或转移侵润其它远处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继发症状,而肿瘤临床治疗的难题也正是肿瘤的浸润与转移。医学界研究认为多种生物因子在宫颈恶性肿瘤的外部浸润转移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明确这些因子的生物学基础,对以后宫颈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的磷酸化糖蛋白,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骨质形成与吸收等有关;它含有Arg-Gly-Asp(RGD)序列,可与整合素CD44等受体相互作用,在细胞信号传导、恶性细胞的趋化、黏附和迁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子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较低的特点。本研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技术即 ELISA 方法测定两个指标在宫颈正常组织、CIN、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前应用间苯三酚与卡孕栓软化宫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行宫腔镜术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1例患者在术前应用间苯三酚与卡孕栓软化宫颈,对照组61例患者单纯使用间苯三酚软化宫颈,比较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宫颈扩张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宫颈软化有效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宫颈扩张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61±18)s、(19.8±2.9)min,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74±20)s、(2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与对照组患者的1.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术前应用间苯三酚与卡孕栓软化宫颈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提升宫颈软化有效率,并缩短宫颈扩展时间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3例术前经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P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TRUS检测。结果 33例患者经TRUS检查后有29例发现低回声恶性结节,形态不规则,检出率为87.88%,3例误诊,1例漏诊,误漏诊率为12.12%。结论 TRUS是一种比较可靠诊断PCa的检测方法,检出率较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操作简单,应用方便,应作为PCa的常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