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使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但这种基于数量扩展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本身存在较多弊端,也制约了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以泸沽湖为例,用旅游承载力分析法对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实现西南民族地区(特别是以旅游接待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区域)的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京口、晋陵地区在六朝以前土地尚未垦辟,农业生产很不发达,直至六朝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仍低于先进地区。本文探讨了京口、晋陵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南朝末的农业发展历程,认为:六朝以前京口、晋陵地区的农业生产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两次高峰,但经济发展很不稳定,常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导致农业生产的倒退和衰落。进入六朝时期以后,京口、晋陵地区的农业得到了较为稳定的发展,其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渐赶上了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永嘉以来大量南迁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矛盾。(2)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初步改变了本地不利耕作的自然条件。(3)六朝政府的重农和安抚流民政策,促进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3.
蔡伟民  吕怀珍 《农村经济》2007,(11):117-119
少数民族科技人才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和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从宏观上建立健全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专门的民族地区人才招聘制度、建立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努力发展地方经济吸引人才,完善民族地区人才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独特的传统文化,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传统文化。要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转变传统观念,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创新。因此,本文将对传统文化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的西南民族地区,拥有相似的地理资源条件,又承担着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的重要使命。但由于经济落后,农业发展止步不前,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农业资源是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介绍了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与农业政策等优势,阐述了适合西南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如:自然资源型开发模式、龙头企业加工型开发模式、产业文化型开发模式、垂直立体农业模式、水平而立体农业模式等5种模式。最后从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加强农业资源综合管理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力度;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乡村聚落分布和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把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以西南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并对其城镇化水平进行有效测度,以更好地探究其发展状况。[结果](1)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分布较为广泛,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整体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聚集度。(2)西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且发展速度不快。(3)西南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与乡村聚落分布存在一定联系。西南民族地区处于我国阶梯过渡地带,受地形因素影响,其乡村聚落分布特征不一。[结论]西南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分布广泛且各具特征,对此进行把握,及测度其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其今后的城镇化发展。并且,乡村聚落与城镇水平发展相辅相成,寻找出其内在特征和当前发展状况,是西南民族地区今后乡村发展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7.
徐珺 《农村经济》2003,(12):50-52
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但近年来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状况不但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反而由于金融的萎缩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民族地区金融萎缩正在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 ,改善民族地区农牧民的金融服务 ,解决民族地区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 ,是贯彻“三个代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课题。一、民族地区农村金融萎缩现状1 民族地区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肩负着发展经济的重任。但由于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民族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却明显不高。究其原因 ,一是国家在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8.
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这两条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的指导思想。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样,全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新疆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什么?如何对战略资源进行综合系统开发?这是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时要考虑的基本问题。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特别是对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战略资源。本文把战略资源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0.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特点与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自然、历史、文化及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金融作为支持经济的重要手段,其运行环境不够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劣势和对金融支持的迫切需要,本文认为,应通过完善农业投融资机制、发展农业保险、谨慎开展金融创新等措施以推动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均衡,使得京津冀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影响区域协同发展效果,需从提升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推进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入手改善京津冀地区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李晖 《农村经济》2003,(9):25-26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地区和中心城市 ,发展势头令人鼓舞。但同时人们也发现 ,部分远离重点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县 (含县级市 ) ,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财政状况十分紧张 ,人民生活水平仍然较低 ,情况难以令人满意。加快西部县域经济发展 ,迅速改变部分县域较为贫穷落后的面貌 ,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探究西部县域经济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实现更快的发展 ,是西部地区十分关心的课题。笔者认为 ,在推动西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措施当中 ,抓好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是不可…  相似文献   

13.
国民对经济增长结果的分享既是经济发展本身,也是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有所背离,甚至在有些方面是严重背离的。回顾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果,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经济和制度原因。我国的农业应该成为一个保障性产业,而不是一个为非农产业积累资本的支持性产业。制定并执行体现这一观念的战略性规划,是消除城乡发展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在城市化发展途径、速度和道路等方面各地区都会不同。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分析民族地区农村城市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民族地区可以采用点轴布局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结合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色产业优势,走以点带线、以线串珠的特色农村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以2009年数据为准,构建了甘肃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21个民族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与比较。结果表明,地处甘肃 河西的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高,而地处甘肃中南部的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据此,提出促 进不同类别民族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实行集约经营是民族山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百色地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土特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建国四十六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山区民族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各族同胞生活逐步改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全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落后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目前,全地区尚有107万贫困人口在温饱线下,经济发展与先进  相似文献   

17.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时期更是一个普遍性规律。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差距随着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启动,有所回落,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处于滞后状态。为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分析其经济滞后的成因,并居于民族地区的特点,从保证发展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技术进步、鼓励招商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提出增加政策性转移支付额、重新确定中央与民族地区的税收分成比例、实行全额贴息的专项贷款政策、对于外商的重点投入实行投资抵扣制度、对于为民族地区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的单位实行免征营业税等具体的可操作性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民族地区一般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相对较低,资源优势没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家应在政策上对民族地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予以扶持,加大民族地区矿产勘查投入,搞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输入,促进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9.
发展商品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面临的历史任务。在兄弟民族地区发展商品经济已日渐为人们所重视。兄弟民族地区和内地汉族地区比较,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有什么特殊性,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制定一系列适合于民族地区情况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战略,是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本文以凉山、阿坝、甘孜彝族自治洲(以下简称“三州”)的情况为依据,试对四川省兄弟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20.
1.自然趋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过程的延伸,我国先进地区相后进地区的经济差距已经拉开。就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看,这种差距在相当时期内将会加大。这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集聚效应所导致的。特别是在幅员广大、外来资金不足、自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情况尤其突出。 2.国家干预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后进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