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不长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在经营战略上,中国银行业放眼全球,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在外汇业务经营上,扩大了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这个市场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原有外汇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银行加大了对外汇经营服务差异化的决心。毫无疑问,2008年将是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1997—2010年中国银行业规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规制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市场约束、政府监管能力与资本充足率在促进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与降低银行业风险上不完全显著,但交互项对促进银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与降低银行业风险方面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业:2006年回顾与2007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兆强  刘勇 《银行家》2007,(1):50-52
回眸2006年的中国银行业,首要的一个问题当然是,在WTO过渡期的最后冲刺阶段,中国的银行业如何衔枚急进、奋力冲刺?而所有的努力又都指向一个目标——中国的银行业准备好了吗?中国的银行业伴随着日益升级的“银行业是否贱卖”的争论走进了2006年。很幸运,这场争论在一年一度的“两会”后嘎然而止,中国的银行业吸取了“正”“反”双方的“营养”继续前行。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依然是中国银行业改善治理结构、提升竞争能力的一步必下之棋,但实施策略和节奏趋于审慎和稳健。事实上,受惠于“争论”的不仅是“引资”,2006年底中国政府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也深深打上了“争论”的烙印。中国的银行业在争论面前避免了“非此即彼”的历史老路,在驾驭银行业全面开放的道路上趋于成熟,这恐怕是2006年中国银行业最值得标榜的进步。2006年,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质量、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继续沿着相好的方向演进。中行和工行两地IPO,建行收购美银亚洲;招商银行夺得中小银行海外IPO头彩;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部分城商行迈出跨区域经营步伐;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中国的银行业朝着多元化、市场化的标杆努力奔跑。必须看到,2006年,中国银行业的诸多问题还依然延续。中国银行业依然是一种四大行占居绝对市场优势的格局,中国银行业的运营依然靠传统的存贷款支撑,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依然偏低,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依然是“形似”大于“神似”,农村金融的脱媒问题依然严峻……所以,我们不能说,2006年的中国银行业完美冲刺;我们也不能说,中国的银行业已为全面开放做好了充分准备。所幸的是,WTO给中国银行业回旋的余地仍不小,中国银行业依然可以掌控2007年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步履,中国银行业依然可以在与外资银行的正面交锋中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4.
段琳 《中国外资》2014,(3):48-49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业如何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石,银行业是中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引擎和稳定器。为提高银行业服务水平、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业经济体的效能、培育市场竞争力,早在十年前,中国银行业便掀起了所有制改革,由此,各种形式的股份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将具有巨大的提升盈利能力的潜能,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内银、行业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还因为国内银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整体经营素质的提高潜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2001,(5):35-36
多年来,国内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围绕的核心是以公司信贷业务为主的公司业务,其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利差收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银行业提供的个人金融服务在总量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零售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取得迅猛发展,业务品种已从获得利息并保障安全的储蓄存款发展到支付、结算、外汇买卖、临时透支、贷款融资、经营投资和综合理财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中国银行于2000年正式提出了“大公司与大零售并重”的业务发展战略,在国内银行业中第一次明确地将大零售业务上升到与大公司业务并重的位置,这一重大战略调整是国内商业银行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必然抉择,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三月“两会”的召开使得诸如设立外汇投资公司、利率调控、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升值、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村金融改革等问题复又成为人们当前议论的焦点。在中国金融改革中,银行业改革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早已毋庸置疑。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已经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再发展到分业和混业的高级阶段——专业化经营相比,中国银行业刚刚处在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过渡阶段。这也预示着中国银行业未来在参与国际化的竞争中必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也对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的中国银行业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经营信用的单位,与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强调的是客户信用、产品经验以及信誉的积累,而当前商业银行的改革在用人机制上却呈现出重学历而轻经验的趋势。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实际上和目前中国金融运行的大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待金融改革,我们既要放眼全局也要体察局部,为此,本次“银行家论坛”请来一直关注中国金融改革问题的多住专家、学者,从多个思路和视角探讨当今中国金融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以飨读者。(本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其所在单位无关)  相似文献   

8.
加强信息科技监管,不断提高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银行业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着眼长效机制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举措;中国银行业的经营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变革,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不断进步,信息科技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加强.信息科技运行总体呈平稳、健康态势。  相似文献   

9.
日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目前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称影响是有限的,风险是可控的。09年中国银行业“我百分之百地肯定,我们能够跑赢大市(全球银行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9):39-39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称将尽快建立完善的银行业从业资格认证体系。 在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刘明康强调,面对即将全面对外开放的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中国银行业迫切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2.
集团化: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金融日益全球化,世界性的银行并购活动和集团化经营在全球持续地发生,并且愈演愈烈,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银行业的竞争态势。中国银行业应在认真研究世界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基础上制订自己的发展战略,实际集团化以迎接未来银行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银行家》2006,(11)
2006年岁末将至,此时中国银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由入世过渡期行将结束而带来的全面开放的问题。为了应对全面开放后的竞争,我们业已看到,2006年这一年中国银行业正在加快改革的步伐,建行、中行、工行先后成功上市;这一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技术环节被广泛讨论,方向也越来越明了;这一年,转型与创新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上的主旋律;这一年,综合经营已经成为一些银行的战略选择;这一年,想尽各种办法补充资本金成为各类银行的共同任务。所有的这一切的变化与努力都源于越来越加剧并且不可逆转的金融全球化趋势。考虑到外资机构的全面进入,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对于中国银行业非常关键。有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银行家精神的中国银行家们一直在探索这一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为此,2006年10月14日,由本刊主办的中国银行家论坛’2006就以“全球化下的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年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让中国各商业银行的行长们来分享彼此的成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银行家》2006,(12):16-24
2006年11月16日,国务院478号令签发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出台,已经先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标志线——12月11日,宣示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时代的到来。从此以后,我们或许将迎来中国银行业市场最好的时代——对于消费者而言,抑或将面对中国银行业市场最坏的时代——对于竞争者而言。比较来说,在消费者与竞争者这两大市场主体中,我们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后者。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银行业进入全面开放时代”这部“大戏”中,他们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主角”。为此,本次“银行家论坛”我们邀请到了多位青年专家共同来预测“剧情”。  相似文献   

15.
历诗 《国际融资》2009,(11):56-58
建国60周年的金秋之际,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携手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这是双方首次合作对中国银行业进行的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这份报告反映了中国银行家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发展及银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银行业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之策;同时,也搭建了一座促进监管当局、国内外市场与中国银行业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正>银行业面临着从本土传统市场到面向全球化经营和服务的转变,形成跨境跨市场的经营格局是中国银行业继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中国银行业继续扩大"走出去"加"引进来"的双向开放,在与国际市场环境的交流、竞争、协作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实施相对超前发展战略,实现银行业发展目标的大调整;坚持“开放,竞争,分工”的基本发展方针;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积极探索银行业务经营新格局,使银行业整体上走内涵式稳健型发展的道路;重视业务创新,拓宽经营渠道,重视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拓展国际化经营;重视不良资产消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重视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加快银行电子化建设,加速推进网上银行发展等方面对中国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这5年,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考试结果不仅对银行业自身和未来,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安定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银行业交出了一份让党和人民都非常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9.
李双平 《甘肃金融》2004,(11):57-59
一、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决定了必须拓宽收入渠道   从宏观金融形势看,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完全对外开放日期的临近,国内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中国银行业风险和银行业改革上.有人说,2004年将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年,其实从2003年国家领导人的言论中及银监会成立后的一系列政策上就已看出未来两年将是中国银行业最不平凡的时期.   ……  相似文献   

20.
新政出台     
《中国金融家》2011,(6):15-15
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 近日,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推动我国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稳健运行,提升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中国银监会印发《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确立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国内银行业经营和监管实际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