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茹 《经济管理》2007,(8):58-62
经理人员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已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大股东控制了上市公司,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获取私人收益,财务报告舞弊是隐瞒大股东行为的手段。本文以截至到2005年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从股权制衡与培育大股东诚信义务方面提出了治理大股东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春燕 《经济月刊》2001,(12):56-56
透过2001年中报,我们发现,B股上市公司2001年上半年前十大股东中外资大股东的数量和持股比例均大幅减少。境外投资.尤其是大的机构投资.在2001年上半年B股市场火爆的背景下,所做出的选择是——群体离场。这对于开放B股市场吸引外资的预期目标来说.显然是一个令人遗憾却又不容回避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05,(7):i002-i015
2004年,在国民经济稳步向好的大背景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大幅飙升。据统计显示,已披露年报的1376家上市公司(其中本报告中小上市公司样本数为120家.其中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38家,主板中小上市公司82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7.2%)2004年共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4271.48亿元.同比增长31.33%.120家中小上市公司共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66.05亿元占所有上市公司的1.62%,同比增长35.3%。  相似文献   

4.
“股抵债”的由来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苗 《经济师》2003,(11):119-119
上市公司定向回购大股东股份 ,大股东以其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清偿其债务 ,是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手段之一 ,可以简称为“股抵债”。“股抵债”在解决大股东欠款、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价值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回购定价的合理性以及“股抵债”是否被大股东利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方前沿的法金融理论指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会导致代理问题,这在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以及法律对投资者权利保护不足的情况下就更为严重。我国上市公司一般都由大股东所控制,并且独特的二元股权结构导致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发生分离,而法律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也严重不足,这些都加剧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目前进行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改革应公平对待流通股股东、同时应加强法律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以及建设一个强大和独立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治理下的董事会制度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采用各种方式肆意侵犯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无论是注资不实、占用巨额资金,还是非法利用上市公司名义进行担保,大股东恶意违规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际上已经被大股东掏空了。有资料显示,在2003年,676家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占用的资金高达966.69亿元,相当于证券市场一年的筹资总额。  相似文献   

7.
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制度,以1998年~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与大股东资源侵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处在配股前三年时,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减少;但当配股融资完成后,大股东的这种约束行为消失。这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股前的资金支持行为与配股后的资金占用行为。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所披露信息的质量历来为投资和证券人士所关注,虽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运作的日趋规范,上市公司年报的编制,审计水平不断提高,所披露信息的质量亦有明显改善,但仍有少数上市公司的年报质量不能令公众满意,致使相当一部分投资对上市公司年报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上市公司的年报由上市公司编制,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出具审计报告,那么,究竟应该由谁来对上市公司年报负责呢?在此,有必要明确上市公司的会计责任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走好.上市公司2003年业绩向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与上市公司业绩“红旗飘飘”相反的景象是,一些上市公司增收不增效。以被价值投资理念捧红的石化巨头中石化的年报来说,每股分红仅6分钱(含税);而上海石化也才8分钱(含税)。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向好,然而不少上市公司的利润却出现了严重的渗漏.这实在让投资者失望。  相似文献   

10.
国有股"一股独大"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重要特征,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中小股东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及表现形式进行剖析,指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权力的不对等导致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从而产生二者的利益之争。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牟涛  向杨  杨雪 《宏观经济研究》2012,(10):38-46,83
本文在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制度环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信息披露及时性,同时,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影响机制在不同产权背景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主要受到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债务治理的显著影响,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独立董事比例的影响并不明显;法治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都不显著,但法治水平、市场化程度分别与年报披露及时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有股“一股独大”最近被认为是上市公司种种弊端的重要制度根源,是导致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不尽如人意的最大问题。据统计,截止2001年4月底,我国1102家A股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以上的达到890家,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9.2%。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统计资料显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是由国家持股的占公司总数的65%,第一大股东为法人股东的占公司总数的31%,两者合计高达96%。国有股股东的代理人缺位,严重地恶化了内部人控制问题,使我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上市公司普遍出现“一年绩优、二年平平、三年亏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上市公司缺乏核心能力,产生衰退时企业随之衰退;上市公司盲目投资,陷入多元化陷阱;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等。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流通不好使——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在股票市场流通.2001年以后.监管部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股票市场的“全流通”。但遭到了市场的强烈反对,于是暂停了该项工作。但一段时间以来,理论界对解决“全流通”的呼声日见高涨。认为“全流通”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其立论依据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1)从理论角度看.全流通之后上市公司股权高度分散,中小股东就可以通过“以手投票”来发挥股东的监督功能.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恶意收购.炒掉不称职的经理人员.从而提高治理效率:2)从实证的角度看.美国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治理效率居世界前列.因此股权分散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3)股权分置使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大股东只关心“圈钱”.而不关心股价的涨跌,致使中小股东损失惨重。只要实现全流通就可以使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上述问题就可解决。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十分普遍,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根本性问题。可以说不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任何治理措施都将流于形式,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花样不断翻新的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本文试图以比较简洁的表达方式,以增强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为目标,提出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02年上市公司红利分配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红利分配的动机是为了进行再筹资、满足大股东套现和配合庄家炒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有4种类型的大股东目前1千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根据他们与中小股东的关系,根据他们对中小股东的态度,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做势炒作型。这类大股东利用其信息优势、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以及与其他庄家的合作优势,先低价吸入本公司股票,然后制造种种题材,使股价在短期内猛涨,然后抛出股票,获取厚利。这种厚利的去向有两种:一是进入大股东及炒作伙伴的腰包;二是进入上市公司的帐户。前者是大股东利用其地位对中小股东的财富转移;后者是公司现有股东对已出售股票且已遭受损失的股东的财富转移。曾创造百元股…  相似文献   

18.
大股东占用资金行为的成因、后果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转轨经济国家,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集中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层与外部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但伴随而来的是大股东利用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利益。2006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刮起了一场“清欠”风暴。在清欠过程中,边清边欠,年中占用,年末偿还等现象说明,一场清欠风暴并没从根本上制止大股东占用资金行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仍是我国公司治理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独立与激励     
曹丽莉 《财富时代》2002,(11):57-59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重融资不重改制、大股东滥用上市公司资源等现象。随着猴王、济南轻骑、三九医药等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控制董事会。大高非法交易,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利益的事件不断曝光,借鉴国外公司治理的经验,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8月22日.证监会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它的出台,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正式步入我国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2004年上市公司(深市)年报中的审计报告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分类,认为盈余管理仍是当前影响会计质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