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开放经济的视角出发,阐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优势战略运用引致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化以及由此发生的产业以及贸易结构变革,并借HOV模型和计量模型解析对外贸易、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增长、资源要素禀赋改变以及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化原则的利用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的选择及实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选择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是在国际产业转移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禀赋条件,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途径。但随着劳动力要素价格的上升,比较优势会逐渐递减;特别是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内,利益分配倾向于跨国公司,出口国利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角度,中国须逐渐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完成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向内需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生产服务业、内生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借助新贸易理论,构建了一个反映生产服务业同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模型。生产服务业知识、信息密集的特性使得其具有规模递增的产业特点,进而可创造出内生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文章利用中国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距离是测度国家间可量化的政策成本、运输费用和难以量化的信息、监管等贸易壁垒的探索性方法。本文利用2009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传统贸易理论为支撑,从生产成本角度测算出中国与9个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距离和各国16个贸易产业的比较优势。研究显示,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济距离小于中国同美、日的距离,中欧贸易便利程度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迅速下降;中美贸易结构的强互补性伴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中国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日本相似,而劣势产业的生产成本远高于日本。因此,强化贸易关系,利用产品差异和技术优势挤入高端制造业市场,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是缩小中国贸易产业的经济距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说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成为指导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 ,为防止跌入“比较利益陷阱” ,并研究当今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竞争特点可得 ,发挥竞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国际贸易竞争的特点。进而引发了对中国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并发挥竞争优势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玉娟 《商业时代》2011,(13):44-45
目前需求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制约,而出口增长在需求的增长中又一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中国的人口结构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出口导向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7.
声音     
《华商》2012,(6):24-24
林毅夫:中国经济至少可保持20年8%左右增长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任何发展中国家都可以维持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的后发优势潜力仍然很大,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保持20年8%左右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红利的比较优势。而目前这种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经济增长减缓、下滑,形成压力倒逼着经济要加快转型。中国经济转型要注重挖掘要素红利,把其作为驱动力,要抓住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内生动力,文化创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坚持制造业立国,服务业强国。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理论曾对我国各地区出口导向型的开放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传统的贸易格局似乎难逃"比较优势陷阱"的怪圈。本文以比较优势、贸易条件、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对黑龙江省现有的比较优势、贸易条件以及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计量统计方法对比较优势、贸易条件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全面研究。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外贸出口中,服装类商品的比较优势不断扩大,钢铁和农产品的比较劣势相对明显;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并未出现比较优势陷阱的总体特征,但服装类商品面临比较优势陷阱的严重威胁,机电类商品掉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可能性则较小。  相似文献   

10.
苏崇华 《商业研究》2005,(12):146-149
建立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基础上的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成为指导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为防止跌入“比较利益陷阱”,并研究当今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竞争特点,发挥竞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国际贸易竞争的特点。继而引发了对中国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并发挥竞争优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1980-2000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对以上问题做实证分析时,本文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年至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鄄vantage)和净出口比率指数(NetTradeRatio)。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上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12.
殷俊  汤琦瑾 《北方经贸》2003,(9):104-105
新疆的地上、地下资源在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相互配置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然而拥有这些自然资源优势的企业却没有发挥这种潜在的比较优势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地区由企业构成,企业是否具有优势,决定着地区是否具有优势。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借鉴一些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实现新疆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企业群的建立就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3.
秋风 《中国海关》2010,(5):55-55
西方学者讨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有制度框架前提的。现代经济学还有更深层次的伦理预设: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许良良 《江苏商论》2020,(2):138-14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不仅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指明了具体目标,也对世界范围内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有着正向的作用,为其提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成功的案例和可以借鉴分析的经验。文章采用文献整理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出发,结合实践展示了这种创新和发展在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刘菁蓉 《商业研究》2006,(6):206-210
目前,我国经济全面持续稳定的发展受到了考验。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在不断的扩大;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总体的较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资源品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西部地区应该突出发挥其能源产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产业比较优势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从实际数据可看出,虽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下降,但目前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数据也可看出,中国比较优势最强的产业也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国产业竞争优势变化也与比较优势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间产品贸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中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间产品贸易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比较优势、垂直专业化、价值链及市场内部化等角度阐述了中间产品贸易产生的理论基础,客观地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产生的现实条件和近年来我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大连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下,大连已经成为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具有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但也面临着港口业发展竞争激烈、吸引外商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等主要障碍.大连应采取发展临港产业、加强区港联动区功能建设、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等策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化危机为转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