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连更 《新智慧》2008,(10):35-36
一、“研发支出”科目的归属问题 “研发支出”科目是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设置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两个明细科目。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期(月)末,应将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由此可见,“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是“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而“管理费用”是一个损益类科目,所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也应该是一个损益类科目。显然,把一级科目“研发支出”归类为成本类科目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2.
李刚 《新智慧》2008,(5):41
一、开发阶段支出全部资本化有风险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日益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支出,而且数额越来越大。然而,如何对这项支出进行会计处理,各国会计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综观各国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实际上可归纳为两种,即:全部费用化和部分费用化(即有条件资本化),然而两者各有不足之处。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的不足表现在:第一,不符合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研究开发支出在研究开发期间往往金额较大,若一概列为费用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则研究开发期间的利润就相对较低。而在开发成功后产生经济效益的期间,与收益相配比的费用却为零,有违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第二,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无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而开发项目成功,将使企业在以后年度直接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支出理应属于资本性支出,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则有违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第三,影响了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当期费用易受研究开发支出的影响而大起大落,使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大打折扣。第四,未能体现重要性原则。随着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也将越来越大,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必将关注企业的科...  相似文献   

4.
研究开发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争议,反映了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将决策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首要的质量特征,“资本化”是更为合理的。并可考虑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中增设一项“待开发无形资产”。从而能在资产负债表中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持有的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研制和开发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以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为此,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无形资产准则”)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了具体规定,本文对此作以下思考。一、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比较目前世界各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较典型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费用化模式,另一种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符合一定条件的资本化模式。1、费用化模式。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XB)第2号准则公告的要求,研究与开发支出应当全部列作当期费用。但有一个特例,即根据FAXB第86号准则公告的精神,在计算机软件行业,如果技术上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的话,研究与开发支出也是可以资本化的。可见美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基本上是费用化的思想,即开发不管成功与否,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的当期计入期间费用,冲减当期损益。该方法认为研究与开发活动最终成功与否很难预测,研究与开发费用所带来的未来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避免企业风险考虑,将其费用化符合稳健性原则。这种方法受...  相似文献   

6.
一、成本、费用和支出的关系支出是指资产的减少,不仅包括成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还包括偿债性支出等其他支出;费用是一种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耗费,是期间化的耗费,是和收入相配比的耗费。费用性支出可以形成费用,然而费用还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如预提的利息费用等。成本是一种对象化的耗费,是为了某种获得而付出的一种代价,但其不需要期间化,也不需要与收入配比。成本性支出形成成本,而成本中也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总之,成本、费用和支出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都有自身特定的含义,不能混淆。二、《企业会计制度》中部分会计科目名称有待商榷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会计科目的名称不够科学,容易造成成本、费用和支出之间的含义混淆或自身的含义不清。《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制造费用”科目属于成本类会计科目,除了“制造费用”科目之外的上述其他几个会计科目均属于损益类会计科目。“制造费用”科目字面上表示的是一种费用,但它所表示的是一种要计入生产成本的间接成本。损益类科目是核算企业损益时所运用的会计科目,该类会计科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收入性质会计...  相似文献   

7.
陈丹 《新智慧》2008,(6):13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本文就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谈谈其应资本化的金额及其发生减值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开发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争议,反映了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将决策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首要的质量特征,"资本化"是更为合理的.并可考虑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中增设一项"待开发无形资产",从而能在资产负债表中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持有的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1.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不合理。现行制度规定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平均摊销 ,不尽合理。如商标权 ,为扩大商品的销量和商标的知名度 ,前期需投入大量的广告费 ,成为知名商标后 ,也需较多的费用来维护其商标的专有权。所以从均衡费用的角度来说 ,前期应多摊 ,后期应少摊 ,而不应采用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可根据无形资产的项目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 ,如商标权、版权、专利权等可采用年数总和法摊销 ,其余的可采用直线法摊销 ,一方面可均衡各期应负担的费用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稳健性原则。2.无形资产摊销的价值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不合理。首先 ,有些无形资产项目与管理费用无直接的联系 ,将无形资产摊销价值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容易误导信息使用者 ;其次 ,有些无形资产项目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或销售成本 ,而把无形资产摊销价值列入管理费用 ,不符合配比原则 ,应视其性质和用途 ,分别将其摊销价值计入有关费用、成本账户 ,而不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账户中。无形资产摊销应根据用途分别列支 :①与生产有关的无形资产价值摊销应列入“制造费用”科目 ,如专利权、版权等 ;②与整体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 ,以及很难分清用...  相似文献   

1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的事项,包括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的报告年度损益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生的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在新会计制度中,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调整增加(或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借(或贷)记有关科目,贷(或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企业由于调整增加(或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亏损)而相应增加(或减少)的所得税,借(或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或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调整后,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无余额;在利润表中,取消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由此可见,“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影响的是期初未分配利润,不影响本期的损益,也不在利润表中反映。该科目不应再属于损益类科目。实际上它调整的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从性质上应属于所有者权益科目。此外笔者认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可以不设置,如果企业涉及到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增减及由此带来以前年度所得税的增减,可以直接记入...  相似文献   

11.
廖沁芳  和普霞 《新智慧》2005,(13):54-55
财政部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后,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由此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主张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支出进行合理分类,进而对研究支出实行费用化;对开发支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费用化。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后,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由此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主张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支出进行合理分类,进而对研究支出实行费用化;对开发支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费用化。  相似文献   

13.
吴春滢 《新智慧》2008,(5):39-4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支付的价款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没有余额。由此笔者认为,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应分两种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制度的规定,企业委托证券公司代理发行债券(本文仅指1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下同)而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相关费用是作为增加长期负债时的辅助费用,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进行会计处理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若是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增加的长期负债,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发生的费用,可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即“在建工程”科目),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财务费用”科目)。(2)在筹建期内发生的(上述(1)情况除外),计入开办费(按现行制度,股份有限公…  相似文献   

15.
售后服务是企业为树立形象,确立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企业都提出优惠的售后服务承诺,在财务处理上企业一般都把售后服务费作为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不尽合理,现表述如下:一、不符合配比原则售后服务发生时,其收入早已计入以前销售实现的会计期间内,但发生的费用现却计入当期损益,造成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不配比,因保修期长而发生的售后服务费甚至会影响到几个会计年度,虚增了销售期间的利润。售后服务是企业的一种促销政策,严格来说售后服务费是一种销售费用,把其全部当作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会造成收入和成本的不配比。二、不符合谨慎原则售后服务费是企业在未来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时间和金额上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不预计售后服务费,而在发生售后服务时计入后期管理费用。这样把前期的费用推移到后期,虚增了销售期间的利润,增加了后期费用,加大了企业后期的经营风险,这种做法不符合谨慎原则。笔者认为,售后服务费应该在销售产品时根据销售额按一定比例计提,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由于售后服务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说明企业存在管理问题,同时售后服务又是企业的一种促销政策,所以售后服务费应...  相似文献   

16.
熊程 《新智慧》2008,(4):42
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下简称“应用指南”)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解释看,该科目为损益类科目,期末,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没有余额。  相似文献   

17.
新准则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将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这是新准则的亮点。但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及与相关具体准则之间的规定存在矛盾,通过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为主轴,同时从经济学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析,重点分析了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界定、资本化的条件,并对资本化与费用化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为正确界定无形资产研究与研发活动、合理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和财务信息披露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论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很大程度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国际上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为代表的全部费用化和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有条件地资本化。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与开发支出的新特点下,美国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式显得过于谨慎,而有条件地资本化则更符合会计的配比性和相关性原则。我国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将研究活动与开发活动进行界定,并有条件地进行资本化。  相似文献   

20.
钱俊 《新智慧》2005,(7):61-61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简称《准则》)规定,当“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应当开始资本化。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215;资本化率。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仓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