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寿险公司营销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远低于国际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着整体寿险业的形象,甚至一度引发承保业绩的下滑。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寿险公司营销制度不够完善。日本成功的营销员制度曾铸就了日本寿险业的辉煌,在其经济不景气时期是支持其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的条件之一。日本寿险营销员制度是值得借鉴的,针对当前我国寿险代理人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在我国可以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营销员代理——雇佣制。  相似文献   

2.
袁欣  刘刚 《特区经济》2004,(12):192-192
一、我国寿险营销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保险业中的诚信危机保险代理人对客户的误导行为容易引发保险诚信危机。笔者认为误导行为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佣金制的薪酬方式使寿险营销具有利益驱动性,营销员片面强调利益重视佣金,而目前保险公司的佣金发放实行首期业务佣金和续期业务佣金相结合的方式,这对于调动营销人员拓展新业务有较大作用,但同时诱发了营销员的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以及误导客户行为的发生。第二,保险公司在发展初期,管理上不到位,尤其对营销人员的管理片面强调业绩的重要性,而目前我国营销体制是一司专属形式,营销…  相似文献   

3.
冯宝乾 《西部论丛》2002,(12):35-35
香港总人口680万,专门从事寿险业的保险公司有64个,寿险营销员有2.8万人。在平均每200人有一个寿险代理人的社会环境里,香港各家寿险公司经营情况都比较好。究其原因,除了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市场经济这种大环境影响外,在经营上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资寿险公司现行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了许多缺陷。作为寿险企业优质服务的实现者,如何完善现行代理人制度将对寿险业的成功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现行保险代理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改善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寿险代理人市场上出现了越采越多的短期行为.这些行为侵害了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长期利益,阻碍了个人寿险代理制度的顺利运转,成为影响我国个人寿险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究其本质,上述行为均可归结为寿险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个人寿险代理市场上各方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一致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合理.文章主要从代理人和投保人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寿险代理人激励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引入第三方的监督者的声誉激励以期降低寿险代理人和投保人之间逆向选择风险,最终实现对寿险代理人的最优激励.  相似文献   

6.
个人寿险营销业务是对团体寿险直销业务而言的。是一种由寿险公司聘用的个人代理人(以下称营销员)向投保人做面对面的宣传,销售营销险种,并向寿险公司收取代理手续费(佣金)的一种经营方式,是寿险经营体制改革的产物。营销业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终身性保险。投保人为被保险人投保后,被保险人将终身享有寿险保障直至身放为止,对竞争保户,占领寿险市场具有较大作用。二是兼有保险和储蓄两重作用,被保险人既享有保险的保障,又得到储蓄的利益,还有利差返还的保值作用,具有较强的投资性,是人们日常生活较好的必需消费品。三是…  相似文献   

7.
保险业的分业经营,如产险和寿险的分离,再保险和直接保险的分离,等等,既是世界保险业通行的国际惯例,也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国保险法应体现这一客观要求。采取中外合资的方式,比单纯引进外商独资公司更显得对中国有利。对合资公司来说,必须使每一个合作者在企业中保持一种战略上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保险业的主要发展特征是:保险业发展迅速,在国际金融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新兴工业化国家保险业发展迅速,但发达国家保险业依然占据垄断地位;寿险业发展相对下降,非寿险再次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各国保险密度均不断提高,但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国际寿险业保险深度不断上升,非寿险保险深度出现下降趋势;保险产品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投连产品等创新产品发展迅速;非寿险公司边际偿付能力下降,寿险公司资本金大幅度减少,国际保险业经营风险加大;国际保险业兼并收购愈演愈烈,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9.
郭振中 《魅力中国》2012,(32):39-39
数百万保险营销员的辛勤耕耘,推动了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制度变迁、演化,影响着队伍走向及从业人员胜任能力与专业水平。在保监会公布《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背景下,概述营销员制度及管理模式,归纳营销员相关法律问题,揭示营销员制度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营销员队伍走向,形成思考结论,力求找出一条营销员通向保险经纪从业人员的发展路径,为保险经纪公司引进专才、汲取营销制度积极因素提供借鉴价值,更好地发挥保险经纪人在保险事务与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保险业正在大举进入农村市场,保险正成为许多农民新的“烦恼”,不规范的农村保险市场所带来的诚信危机已经笼罩在田间地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农村调查发现,在拓展市场的大旗下,国内不少寿险公司片面增员求发展,凭保费论英雄,而轻视管理和服务;保险代理人靠人情做买卖,以牟利为目的,误导、骗保现象时有发生。面对保险“狂潮”,懵懂的农民除了被动接受之外,有的是更多疑惑,乃至愤怒。更为严重的是,与寿险的蓬勃凶猛不同,日益枯萎的农业保险依旧崎岖前行,谨慎而又无奈。新农村亟需“三农”保险,但“三农”保险服务农村,却不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1.
保险资金的大规模入市和保险基金的设立势在必行,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的投资型保险也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寿险市场的主导产品,这意味着保险竞争将从传统的价格竞争转变到保险公司投资管理水平的竞争,保险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所以投资决策与管理人才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事关成败兴衰.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险业竞争力诊断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保险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04年底全面放开我国保险市场后,外资公司大举进入,与中资公司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提高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客观地诊断和评估我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建立我国保险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结合我国保险市场的实际数据,对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分别对我国的财险和寿险公司进行了竞争力比较和排名。论文最后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保险代理人制度自从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是我国保险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对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同时,中国的保险代理人制度由于发展时间短、相关法律不完善,人员素质低等问题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只有正视并重视了这些问题,并且采取合理措施予以解决,我国的保险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方有恒  曾晓佳 《特区经济》2005,(12):293-294
一、个人代理制向员工直销制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的个人代理人分销模式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保险市场中的主要销售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二00五年二季度保险中介发展报告》显示,到2005年二季度,全国个人保险营销员为146万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速度的确很快,但保险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根据1995年世界保险业的统计资料,中国人均寿险收入为1.4美元,在全世界78个保费超亿元的国家和地区中名  相似文献   

16.
保险业正在大举进入农村市场,保险正成为许多农民新的“烦恼”,不规范的农村保险市场所带来的诚信危机已经笼罩在田间地头。 《中国经济周刊》记在农村调查发现,在拓展市场的大旗下,国内不少寿险公司片面增员求发展,凭保费论英雄。而轻视管理和服务;保险代理人靠人情做买卖,以牟利为目的,误导、骗保现象时有发生。 面对保险“狂潮”,懵懂的农民除了被动接受之外,有的是更多疑惑,乃至愤怒。 更为严重的是。与寿险的蓬勃凶猛不同,日益枯萎的农业保险依旧崎岖前行,谨慎而又无奈。 新农村亟需“三农”保险,但“三农”保险服务农村,却不能急于求成。[编按]  相似文献   

17.
李欣霞 《特区经济》2004,(12):220-221
一、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分析 寿险和非寿险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险种,因此本文主要是对我国非寿险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方友林 《改革与战略》2009,25(12):78-81
由于寿险本身的抗周期性以及我国寿险发展所具有的一系列有利条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经济减速的形势下我国寿险的保费收入仍有望实现较快增长,而挑战在于低利率环境下逆周期战略所导致的保费过快增长对寿险公司实现长期利差存在较大威胁。当前,通过业务转型提高保赍质量、提高代理人的素质并降低寿险投资对股票市场的依赖性,对实现我国寿险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林耸  郑凤旺 《山东经济》2005,21(6):105-107
我国保险业在最近2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3年人身保险实现保费3011亿元,同比增长32.4%,占总保费收入的77.6%,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中资寿险公司现行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寿险公司只有对现有的营销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全面树立顾客关系营销的理念,才有可能保证我国寿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寿险个人营销体制中的个人营销员身份定位不清、素质良莠不齐、流失严重等问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亟待转变。与个人营销体制相比,收展制能突破现行个人营销体制发展瓶颈,有效提高续期收费水平,提升公司的市场开拓力和竞争力。加大对收展制的探索力度,有助于整个寿险业寻找继个人营销员制度之后的第二条飞跃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