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冬生 《江南论坛》2010,(11):22-23
近年来,如皋抢抓被列为全省首批“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县(市)的机遇,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万顷良田工程为突破口,以“三化”深度融合为主抓手,扎实推进“三集中”,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二五"规划已把城乡结构列为优先解决的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金融业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只有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加大金融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最大程度地集聚集约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从 2008 年开始,江阴市率先在全省县级市中启动了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全面竣工,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国家有关部委、省、无锡市有关领导多次到工程建设现场进行指导,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赖继秋 《发展研究》2003,(11):61-62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从上杭的实际出发,探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着力推进“三化”进程,突出解决“三农”问题 只有改变传统思维,实行城乡统筹、经济与社会统筹,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关键内容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丽娟  刘玉亭  程慧 《经济地理》2012,32(4):113-118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首的"五个统筹"的战略思路,标志着我国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纷纷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实践。但目前,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层动力机制仍不明确,一定程度上使得规划实践具有盲目性,具体表现为统筹内容的重点不明,统筹实践依旧延续过去城市发展优先的模式,统筹规划被当作"霸占"农村土地的"合法"手段,严重偏离城乡统筹发展的初衷。为此,学界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旨在从不同视角综述统筹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现状,并从基本内容和关键内容两个层次讨论统筹发展的内容,为地方政府编制城乡统筹规划,确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镇化进程,云南将创新政策措施,用全国最优惠的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本文通过了解云南城乡统筹的现状,并对其发展条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云南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邓朦  杜广强  张鹏 《经济师》2013,(4):224-22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实现辽宁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在社会建设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却明显滞后。针对辽宁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和途径探讨中,学者们较少从文化深层对辽宁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进行透析,也较少针对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的持续性进行中长时段的分析研究,文章对辽宁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足作出回应,将辽宁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问题与文化区隔结合起来进行探讨,探析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推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小城市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一个目标,五大桐庐"建设、惠及全县城乡居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分水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为例,在分析加快推进桐庐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强调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突出规划领先,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探索包容性增长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贯彻“五个统筹”。其中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质就是要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过去,对于加快城市腹地建设的重要性,由于大城市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而有所忽视。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应当高度重视中心城市及其腹地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在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约束明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推进四川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应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一直令人关注,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大背景下,笔者通过在浙江不同地市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调查了315名农村居民的休闲行为和休闲方式。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休闲行为特征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他们的休闲观与休闲行为现状仍旧不容乐观。文章认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休闲行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朱磊  关晓月 《现代财经》2007,27(12):78-81
通过对津京沪农业的横向比较与自身农业的纵向比较,天津农业经济结构、农民文化程度、农民收入及农村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通过实行惠农政策,改善农村基础公共设施,支持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坚持科技富农,推进乡镇企业产业化.最终实现科技化、产业化和生态化的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13.
《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3(3-4):383-387
The traditional rural–urban compact, now almost ten thousand years old, whereby the countryside sent products and people to the city in exchange for the city's products, services and governance is not working anymore. The rural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ly marginalized and natural environments are increasingly destroyed. A new rural–urban compact needs to arise where cities acknowledge and pay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this new rural–urban compact there would be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more income coming to the rural areas, and the cities would benefit from a sustainable supply of rural product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restored rural environm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why this is important and provides several ideas on how to implement programs.  相似文献   

14.
浅谈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支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建立中国财政运行新模式的一个重要定位。现阶段中国财政支农应调整支农政策,着重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加快长株潭"3+5"城市群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对增强湖南的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高湖南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3+5"城市群空间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产业发展的关联、转移和集聚效应以及新时期信息产业发展对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影响,探讨了推动"3+5"城市群空间演进的产业机理。并在最后提出了长株潭"3+5"城市群空间建设的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发展模式主要有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籽种农业等。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市场经济发育欠成熟、土地流转机制未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制约因素。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建议将北京地区划分成观光休闲农业圈、科技示范农业圈、特色种养农业圈及合作辐射农业圈。在不同的圈层区域,都市型现代农业应按照不同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把职业教育的优势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积极为“三农”服务,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回顾近些年的食品安全事故;然后阐述我国近年来城乡差距扩大的过程以及基尼系数的表现;再从博奕论的角度分析,在现行监督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最后说明食品安全问题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化所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温和表现,并指出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三农政策的落实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考察了我国城乡关系发展三阶段中效率与公平状况的变迁,分析了计划体制下的城市偏向战略与效率公平的双重损失、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城乡关系的调整,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失衡等问题,探讨了在统筹城乡发展新阶段中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对策措施;提出要继续推进城乡市场化改革,实现城乡要素市场的统一、协调发展,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转移支付的力度,逐步过渡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阶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战略意义,认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一方面要在体制上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扭转要素单向地从农村流向城镇的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体制,形成工业支持农业、城镇支援农村的要素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