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郭旭东 《新理财》2007,(5):37-39
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只是编制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该差异调节表只是要求会计事务所审阅;2007年度季报尽管要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但同样是未经审计;且季报所要求披露的信息也远远少于年报,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来看,新会计准则产生的影响最终要在2007年年报中体现出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顾玮玮 《上海会计》2002,(10):32-34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的计算和披露,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介绍国外会计准则在每股收益指标方面的有关规定,并对改进我国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和披露提出几点建议。一、 国外会计准则对每股收益指标的新规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通过合作研究,于1997年初分别颁布了FAS 128和IAS 33,这两个准则对每股收益指标的国际标准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两个准则的内容来看,每股收益的计算和披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新趋势。1. 基本每股收益(basic EPS)和稀释每股…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允许债务人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为绩差上市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实证分析,证明了2007年发生债务重组收益的上市公司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盈余管理,改善了会计业绩。并通过对其2008年度盈利状况的跟踪研究,发现取得债务重组收益的上市公司在后续会计期间其业绩并没有得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盈余管理的理论、动机、手段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盈余管理实证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以我国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验证和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会计准则的改革是为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的机制,尽可能避免操纵会计数字的行为,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那么,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实施对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多大的影响呢?笔者通过对比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着重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在新旧准则转换的第一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时上市公司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环境下也会选择新的会计行为。从已公布的上市公司2007年中报和年报可以看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实现了净资产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一些ST公司乘着新会计准则的春风成功摘去了帽子,或避免了退市风险。上市公司披露出来的报表中,究竟包含了多少公司本身经营管理改善的信号,外部人员很难弄清楚,但很显然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的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盈余管理的理论、动机、手段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盈余管理实证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以我国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验证和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全面收益表看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湛 《现代会计》2001,(5):9-11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英美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先后颁布了“全面收益表”的准则规定,旨在更全面的披露收益信息。全面收益表的产生并非偶然,它与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中的问题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孟建国 《福建金融》2007,(11):12-16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性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主观性增强,管理当局的自由裁量权明显扩大,会计信息由谨慎向中性过渡。在这种背景下,准则体系的变化对我国未来会计监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会计准则及会计信息失真理论入手,通过研究会计准则的历史变迁和会计信息失真历史数据,结合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七大特点,阐述新准则体系下如何开展会计监管工作,提出从审计技术的改良和监管制度的建设两方面进一步构建会计监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底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开始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新会计标准的颁布实施,是否已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又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焦点。本文着重从A、B股上市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角度,研究《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前后新旧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问题,文章分别对2000年、2001年和2002年按新旧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准则双重披露的净利润差异进行了独立检验、比较检验以及深沪两市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会计准则的改革是为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的机制,尽可能避免操纵会计数字的行为.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那么,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实施对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多大的影响呢?笔者通过对比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着重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蒋辉宇 《上海金融》2012,(11):85-90,64,118
在跨境股票融资监管中,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对境外企业在本国范围内的会计准则适用基本形成了单一模式与选择模式等多种适用模式组合。在我国"国际板"市场建设初期,也应通过许可境外企业适用国际会计准则,禁止境内企业适用该准则的手段充分吸引境外上市资源和阻止境内上市资源的外流。与此同时,在"国际板"市场建设中,境外企业会计准则适用的"单一模式"在我国目前不具有可行性。而且,在境外企业会计准则适用的"选择模式"中,我国当前可行的最优方式是,应当允许境外企业任意选择我国公认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进行相应信息披露。在境外企业选择适用后两种会计准则时,应要求境外企业以我国公认会计准则为参照标准提供会计差异调节表。同时,为防止境外企业恶意利用其会计准则适用选择权来规避对其不利的财务结果,"国际板"市场规则应对境外企业持续使用某种会计准则的具体年限进行严格限定。  相似文献   

13.
在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可以采用的盈余管理技术手段主要集中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三个方面。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施行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盈余管理的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对其识别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旧准则体系下的盈余管理技术方法,拟为对上市公司在新准则盈余管理技术方法的识别提供借鉴。需要指出的是,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词,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必需的,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的危害,要尽可能禁止。本文探讨的是过度盈余管理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国际趋同。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准则的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但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和空白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仍然普遍存在。会计准则需要尽快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也要进一步健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国际趋同。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准则的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但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和空白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仍然普遍存在。会计准则需要尽快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也要进一步健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为研究背景,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减值前亏损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避免亏损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从事大洗澡行为,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扭亏盈余管理行为,但能够遏制上市公司的大洗澡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有关投资证券业务涉及到几个准则,不同的投资目的以及投资状况,其会计处理各不相同,对企业报表的影响也不同。本文通过对三家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谈投资的类别、会计处理以及对报表的影响,并总结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要求从2009年开始编制综合收益表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商誉计提减值可以较好地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商誉价值和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信息,但是由于商誉计提减值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估计和判断,计提减值准备的动机使得上市公司在稳健性的名义下仍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选择了2007-200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商誉减值计提的动因及其外部审计监管。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计提是基于其未来收益能力的下降而非盈余管理行为,商誉减值计提越多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这也从侧面进一步验证了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丽 《上海会计》2009,(9):24-27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为确保会计准则的实施落到实处,与新会计准则体系相配套的会计监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会计监管模式入手,在对我国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作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长期资产减值能否转回问题又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本文试图利用实证研究论证我国上市公司确实有利于资产减值转回(尤其是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旨在为《资产减值》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些经验数据。同时重点关注上市公司2006年对于以前年度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方式,以观测新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的确出现了部分学者预言的“最后的疯狂”——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转回的“赶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