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取得公民身份,在大多数情形下,是在自然状态下完成的,人们把"公民"看作自己的基本社会身份,也是不暇思索的.这表明"公民"已深入人心,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认可.但是,自然取得的公民身份是否就意味着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呢?谁是公民,不是贴一张公民标签就够了.判断谁是公民,从观念上讲,更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公民意识.如果仅有公民身份,观念上却存在着群畜意识、臣民意识,那么他只是"顺民"、"臣民",非公民.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界对公民意识和民主研究非常关注,公民意识和民主的理念的源头就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公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我们考察公民意识与民主的历史渊源,就能够进一步解读公民意识与民主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朱晓明 《黑河学刊》2010,(12):68-70,72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习惯,我国社会严重欠缺公民意识,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公平感为基础,激发和调动国民的权利意识及政治参与热情,推进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构筑将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法治秩序与环境的确立,有赖于法治意识、法律制度等多个层面的一体推进改革与互动,公民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且以法律信仰为最高境界的国民精神状态,它作为法治主体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动力,在中国传统人治社会转型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加快培植国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法治国家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国民意识,即公关意识、消费意识和发展意识,其形成与发展有着继承性,不同类型的国民意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国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也起着推动作用。我国国民意识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成分。公关意识与国民经济"公关"是公共关系的简称。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染,使我国人民形成了一种以"义"、"礼"为核心的群体主义公关意识,即"重义观念"和"重礼观念"。重义观念在微观经济活动中表现为:在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国民积极捐款捐物、献血,许多志愿者活跃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些感人的画面实际上向我们昭示着中国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形成。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抗震救灾过程中唤起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仍然是朦胧的,是感性的。这就需要对这种朦胧的公民意识精心呵护,认真培养,使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深深的植根于每个公民心灵的深处。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权利得不到主张是"被时代"来临的根源。另一方面,"被时代"的出现也是公民的权利意识集体觉醒的标志之一,不仅公民的权利认知开始走向自觉化,权利主张日渐趋向普遍化,权利要求也逐步趋于纵深化。告别"被时代",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提高公民自身文化素质,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机制,促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就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促使大学生养成对自身主体国家公民身份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高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文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新时期我国国情和构建和谐高校的背景,阐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相关概念及其主要内容,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所处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20多年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但是广大公民现有法律意识诸方面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呈畸形发展态势,即在人们的法律意识结构中,法律认知、义务意识、守法意识,实体法意识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法律情感、法律理念、法律意志、权利意识、用法意识、程序法意识则严重滞后甚至缺失.公民这样的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实和潜在的思想羁绊.因此,亟需要促进广大公民法律意识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正处于激烈的变革和转型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全民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的重大历史任务迫切要求培育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我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和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等原因使得当代农民公民意识培育仍面临很大的阻碍,因此亟待寻求切实有效的对策加快培育新时期农民的公民意识,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基层民主法治事业不断进步,进而推动公民社会的构建,真正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论强化公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今天,强化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公民关于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国家的地位、性质、作用以及权利义务等思想观念的总和。一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强弱,反映这个国家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包括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公民的爱国意识等。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强化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公民主体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城乡二元格局仍然存在,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农村地区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而农民公民意识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基层民主的价值体现和发展空间.为全面促进城乡一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农民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公民意识缺失的表现和培养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国民的社会公益意识还相当淡薄,已成为制约民阃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通过公益文化建设,促进广大民众对公益的认知、了解、接受、赞誉和付诸行动,使国民牢固树立公益价值观,使公益行动从少数人偶然的善行发展到绝大多数国民的道德自觉--自觉的公益意识和积极的公益行为.  相似文献   

14.
谭和平 《黑河学刊》2014,(8):113-1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嵌入公民意识教育,既是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主旨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更是促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内在途径。把公民意识教育分解为有关公民的教育、通过公民的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三个层次并嵌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形成不同课程之间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各有侧重、形式多样,课堂教学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嵌入与课外实践过程中公民意识的体认相结合的全过程覆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自觉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但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公共事件频发。以厦门"PX"事件为开端,公民的环境意识在媒介的促成之下开始觉醒,开始以种种手段来实现自己对环境的诉求。大众传媒在普及环境知识、增强公民环境意识、促进公民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环境利益诉求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战略任务。但从当前河南省公民意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对"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公民意识教育进行研究,对区域经济经济建设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年发展本质与城市软实力建设所体现出来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具有公民意识的新青年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应将青年公民意识培育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路径:一要"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一体,构建特色青年公民意识培育体系;二要"政治参与、法制教育"并行,构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政治实践机制;三要"传统媒介、新兴媒介"互补,构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全方位传播系统。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环节,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群体中的重要力量,其公民意识的培养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新建 《黑河学刊》2013,(4):125-126
"国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公民教育本不排斥国家,但如果"公民教育"过分流于"国民教育",甚至带有国家主义倾向",公民教育"将会走向歧途。高中历史课程应突显公民教育的功能。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历史课程,理应从时代性和学科性两个方面明确我们的公民教育观。高中历史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公民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和法律精神、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四个认同"的重要场所之一,使之形成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思当前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重新定位民族团结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索民族团结教育新途径,能够有效地促进"三个意识"的形成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