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为分析碳交易市场在碳减排方面的作用,在碳排放限额机制下,针对由多个制造商和多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网络系统,利用均衡理论和变分不等式的方法,构建了碳交易市场参与下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当碳排放权分配极度不合理时,碳交易市场的存在会抑制制造商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当碳排放权分配存在适当偏差时,碳交易市场具有调节分配不合理的作用;碳交易价格较低时,碳限额政策和碳交易市场并不能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当碳交易价格较高时,碳限额和碳交易会抑制企业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碳交易试点尚需不断完善,在全国碳市场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碳市场建设对促进全社会减排、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社会温室气体减排、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消费等发展目标,分析了我国面临日益增长的第三产业和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挑战。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创建互相联通、互为补充的配额碳市场、减排量碳市场和普惠碳市场,形成"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复合型碳市场,按照基础先行、示范引领、统筹推进、逐步完善的思路,分阶段推进多层次碳市场建设工作,最终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碳陷阱”:理论辨析与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都议定书》面临失效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不以其它国家减排为条件的减排承诺及相关实证研究的缺乏,加重了人们对三种低碳陷阱的忧虑。理性地辨析碳陷阱,关系到中国发展模式及相关政策的选择。本文基于低碳经济与金融发展理论指出,即使国际强制碳减排不复存在,中国的低碳发展目标不仅仍需坚持而且可行。相对低碳陷阱,高碳陷阱是中国面临的更现实的风险。基于欧盟14个国家2005—2009年面板数据建立的双固定效应模型则进一步证实:相对减排目标是可行的,经济增长有助于实现相对减排目标,碳金融对降低碳排放强度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自主碳排放强度的区域结构则说明中国应在碳博弈中增强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4)
中国是一个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要求强制减排的压力。由于国家碳交易市场发展缺乏政策和技术条件,区域碳交易试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目前己经建立七个区域碳交易试点。文章首先对天津市区域经济概况和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再针对天津市碳交易市场规制的理论、碳市场交易主体、排放配额及交易过程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天津碳交易市场规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天津的碳交易市场应加强碳排放源的检测,积极培育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这对于天津碳市场的成熟稳健发展及与国际碳市场接轨,进而实现碳控排减排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际碳市场的建立是否有力地降低了全球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碳排放量,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厘清国际碳市场机制的宏观价值。本文针对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结果显示:尽管国际碳市场机制的建立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其对全球碳排放总量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肯定了国际碳市场的减排绩效。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7个碳市场试点已建立并运行,碳定价机制逐渐使控排企业意识到商业运营决策中管控碳排放的重要性,相关的管理办法和体制机制正在完善之中。回顾碳市场运行以来影响机制设计有效性的因素,可有效发挥碳市场引导碳减排及促进低碳投资的功能。文章通过分析碳市场配额供需、边际减排成本与碳价间关系,探讨碳市场中碳价格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机理,挖掘阻碍碳价传导不畅通的关键因素和问题,定性分析规制适用条件及范围,为碳交易市场价格的有效传导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囊括能源市场和碳减排的多地区多行业的一般均衡模型,将生产中能源的使用、碳排放、碳税、碳关税以及全球生产网络纳入模型,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量化研究低碳政策的福利和排放效应奠定方法基础。本文利用结构式方法估计了模型的主要参数,量化研究了中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碳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了新颖的渠道分解方法。结果表明中国实施碳市场可以降低中国碳排放、优化产业结构,但将通过降低出口竞争力为中国带来一定的福利损失。由于存在碳泄漏问题,中国实施碳市场对全球碳排放的降低影响有限。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对中国出口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对全球碳减排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8.
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政策中率先落地的一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在各方关注下走完了上线之后的第一个履约周期。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1.79亿吨。  相似文献   

9.
碳市场元年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履约完成率达99.5%,也就是说,仍有0.5%核定应履约量未完成履约。2022年新年伊始,全国碳市场就爆出"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第一案"。对于起步阶段的全国碳市场,企业的碳排放配额相对充分,但为何会出现这一结果?除了未按时履约,数据造假问题同样引起关注。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这也成为全国首例公开披露的碳排放报告造假案件。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围绕着碳价的争论从未中断。一方面,控排企业认为碳价偏高,提高了碳排放配额有缺口企业的履约成本;另一方面,专业人士和机构投资者认为碳价偏低,全国碳市场并未真正体现出碳价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气候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市场机制工具,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指令型和财税型减排工具,碳排放权交易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近年来,我国以《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框架,不断致力于推动符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滕玥 《环境经济》2023,(13):44-47
<正>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迎来2周岁“生日”。这一天可以说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在地区试点探索、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和配额分配规则调整后的又一里程碑。全国碳市场成立两周年之际,全国碳市场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召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家电力行业企业、5家钢铁行业企业相聚武汉,为碳市场建设献言献策,共商全国碳市场深化发展和企业低碳转型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低碳投融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财政主导、信贷机构支持、资本市场融资、碳排放权交易等多元化的低碳投融资模式。借鉴发达国家低碳投融资的经验,中国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创造国内碳商品需求来撬动低碳资金供给,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展和完善碳市场机制,以缓解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13.
碳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碳交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碳市场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降低减排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全球获得迅速发展,并将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文章探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各种构成要素,分别阐述了不同碳市场机制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碳市场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识别了碳无形资产概念,按照碳排放权的不同来源将企业的碳无形资产分为配额碳无形资产、项目碳无形资产和减排碳无形资产三类,指出三类碳无形资产对企业低碳竞争力提高的贡献程度不同。针对通过文献回顾得出的碳无形资产视角下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企业低碳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及假设,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研究假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逐渐恶化,碳减排已成为社会共识。中国积极推动经济低碳转型,采取措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其碳信息披露有利于碳减排政策的落实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选取典型高碳行业(火电、钢铁、建材、石化、有色金属)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19—2021年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各个企业差异较大。对此,政府层面要建立碳信息披露相关制度及运用财税政策,企业层面要主动构建碳排放管理系统及完善碳排放绩效考核机制,社会层面要培养消费者低碳理念,从而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6.
自愿减排对构建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作用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愿减排指自愿碳减排市场中,个人、企业、政府为了对自己排放的温室气体作出抵偿,力图实现"碳中和",而购买碳信用额的一种交易模式。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自愿减排是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前的有力尝试,具有重要意义。从自愿碳减排的角度,分析了自愿碳减排在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自愿碳减排现状,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控制碳排放,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很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或者相关规制建立碳排放标签制度,我国也即将开始实施。政府(或环保组织)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碳标签政策方面,需要解决碳排放标签标准如何设置的问题。考虑当企业面临对产品价格和单位产品碳排放均敏感的消费者时,分析企业在碳标签环境政策下的产销和减排决策,在企业与消费者纳什均衡的基础上,站在碳标签标准制定方的视角,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决策标准,定量给出了碳标签标准的设定。最后,单纯的碳标签政策虽然对于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有显著作用,但是对于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却存在不确定性,应把碳标准政策与碳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才能实现单位产品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碳信用市场发展与我国碳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碳信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碳信用交易框架的建立和碳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潜力巨大的金融市场。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碳信用市场发展状况及主要碳金融产品交易和开发现状,指出我国碳信用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国内金融机构对碳信用市场的参与度不高。二是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三是碳金融产品数量和创新不足。最后提出了我国碳金融产品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碳信用作为一种特殊而稀缺的有价经济资源在资本市场流通,并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逐渐由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过渡,体现在金融资产属性、金融资源属性、金融功能属性三个方面。在碳信用市场,价格仍是核心机制,市场均衡和均衡价格最终会形成,所有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将趋于相等,碳信用市场能够激励国家或地区企业以最低成本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20.
齐绍洲  王薇 《环境经济研究》2020,(1):1-20,F0002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第三阶段改革成效显著,研究其关键改革政策对碳市场的影响,将为我国的碳市场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本文选取了第三阶段三项主要改革政策——配额总量递减、折量拍卖、市场稳定储备机制作为评估对象,以第三阶段欧盟碳配额期货价格的日度数据为被解释变量,三大改革政策为解释变量,采用时间序列协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各因素的影响作出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改革政策都与碳配额期货价格呈正向协整关系,通过改善市场供求失衡状况,有效推动了第三阶段碳价格的提高,对减排企业形成了长效的激励和约束,提高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运行效率。因此,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进程中,要根据本国情况合理设置配额总量和配额分配方式,设置配额柔性调整机制,不断提高市场流动性,促进碳价格的提高,保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