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交通肇事罪是日常多发犯罪之一,社会危险性较大,研究本罪的量刑对于增加公众的交通安全知识,加强驾驶人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诸多学者对交通肇事罪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发生的案例,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以及与相关犯罪的区分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就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问题加以重点阐明,另对现阶段在我国设立危险驾驶罪作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对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司法走向进行了瞻望.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可得交通法规将交通肇事罪的发生空间界定为“道路上”,对于何为“道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现如今,不少高校校园、住宅区、企事业单位等特殊区域不断扩大,大部分基本上都是处于对外半开放状态,社会车辆和行人均可以通行,公共性质愈发突出,且近几年来特殊区域发生人车相撞的事故越来越多,此类事故性质的认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特殊区域路段的道路是否属于交通肇事罪中的“道路”直接影响司法实务中的定罪量刑,关乎当事人的权益。目的解释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刑法适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通目的解释的刑法适用,本文将以目的解释为出发点,探究交通肇事罪的规范目的和保护的法益,合理的界定“道路”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3.
导读: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滞后存在空白,关于酒后驾车犯罪的定罪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要么套用交通肇事罪,以致量刑过轻,不足以起到震摄作用;要么套用以危险方法危害社会罪,以致量刑过重,无法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结合国外对酒后驾车行为的处罚经验及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给出三点建议:一是适当提高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幅度;二是增补新的罪名;三是完善刑罚设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交通肇事罪罪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共犯及刑事责任的解读,认为该罪只能用交通肇事罪冠以罪名。其罪的构成为:主观上是过失,主体是一般主体,客体是公共运输的安全,客观方面仍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必须出现严重结果的行为。尽管该罪实际存在着共犯,然而“逃逸致人死亡”只是该罪的量刑情节,更无共犯可言。肇事者无能力赔偿或者拒绝赔偿应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陈璐 《大众商务》2010,(8):249-24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拥有量也呈现与日俱增的趋势,随之而来是交通事故的增多,交通肇事的行为屡见不鲜,最著名莫过于杭州胡斌宝马飙车案。那么交通肇事罪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和自首,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拥有量也呈现与日俱增的趋势,随之而来是交通事故的增多,交通肇事的行为屡见不鲜,最著名莫过于杭州胡斌宝马飙车案.那么交通肇事罪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和自首,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立法者根据肇事者在交通肇事后是否逃逸以及因逃逸所造成的后果为标准,为交通肇事罪设定了由轻到重三个层级的法定刑,可见正确界定“逃逸”的含义是准确认定交通肇事罪的关键。然而自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司法解释)以来,关于逃逸的目的规范历来存在立场非常鲜明的两大观点,分别是“逃避法律追究说”和“逃避救助被害人义务说”。本文将通过对逃逸规范目的的分析以及逃逸一词背后的立法价值来把握逃逸的准确含义,并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交通肇事逃逸独立成罪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情节处理,导致交通肇事罪与类似过失犯罪法定刑的量刑失衡,不能有效遏制交通肇事行为。另外,现行法律调控手段失灵,立法与司法解释同刑法理论相冲突,迫切需要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作为独立罪刑处理。文章对交通肇事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将定罪情节的逃逸、情节加重犯中的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逃逸纳入交通肇事逃逸罪,并进一步提出立法构想,以期消除刑法及其司法解释与刑法理论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一、慢行交通出行环境不容乐观慢行交通主要指非机动车出行的交通方式,包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构成的交通系统.近年来,由于助动车的设计车速越来越高,慢行交通系统的概念重新定义为: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并由此区别于其他交通运行模式.在国内多数城市,高达60%~80%的居民出行借助慢行交通模式完成.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刑法>将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分别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节,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其含义以及相关的认定问题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然而,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之间仍存在争议和分歧.笔者试着论述一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危险犯不存在积极中止,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危险犯存在积极中止。危险犯可分为抽象的危险犯和具体的危险犯。抽象的危险犯不存在积极中止,具体的危险犯则存在积极中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罪罪名、犯罪构成及刑事责任进行解读,从而得出:该罪的名称应是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罪,而不应该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主体中的自然人最低年龄应当降低并把单位纳入其调整的范围;主观认定上应采纳严格刑事责任;刑罚配置上应增设罚金刑和资格刑。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情况,并参考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认为我国《刑法》等法律中对于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应予以修改,即降低未成年人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标准,将刑事最低责任年龄降低至12周岁,将行政法规当中有关未成年人的适用年龄与《刑法》中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挂钩。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刑法》颁布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关于过失犯罪的争议一直很活跃,各抒己见。但多数学者都是从过失犯罪的某个具体问题进行论述,从宏观上审视过失犯罪的却鲜见。我国现行《刑法》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应适当增加有关共同过失犯罪的规定,对业务过失犯罪的量刑应当加重,使我国过失犯罪的研究和立法规定更加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从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推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强制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更新我国保险理念、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险制度、提高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障水平、保障经济正常发展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信息犯罪是在信息活动中利用和针对信息而发生的犯罪,与常规犯罪相比,其手段隐蔽、影响恶劣、后果严重.应采取技术手段、法律手段、伦理手段对信息犯罪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公司法与证券法同时进行修正,对国内的证券金融制度造成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利用证券交易制度的漏洞所进行的新形态市场操纵行为也随之发生.为了配合2005年证券法的修正,2006年6月的刑法第六次修正也针对第182条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行修改.根据修法后的内容,操纵行为的对象扩及证券交易量.对于冲洗买卖也采用实质性判断,因此本罪应当称为操纵市场罪,其性质应当属于行为犯.  相似文献   

18.
浅析电子商务领域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领域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的智能性、犯罪行为的隐秘性、犯罪行为的高成功率和低风险性、犯罪地点的多变性等特点,应从社会管理、相关立法以及技术方面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9.
刑法解释必须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进行,不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思想相背离,文章以晚近以来最高司法机关涉税犯罪的司法解释为核心,具体分析了涉税犯罪刑法的司法解释主体不合法、内容不合法、方法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