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联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量不断地激增,已逐步成为解决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如美国自1990年以来国内及跨国性质的战略联盟每年以25%的增长率快速发展。目前15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以不同形式结成战略联盟的高达90%。从1986年到1995年.欧洲、日本在美国的联盟企业数目递增了423%。安达信咨询公司调查显示,10年前没有联盟伙伴的大公司,现在平均的联盟伙伴数目已超过30家,像IBM和通用电气这样的跨国公司.过去许多年都以层级组织为基础.到今天.它们的战略联盟数量都已超过1000个。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其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即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它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学者和专家对战略联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和细致.本文对于战略联盟的相关概念及一些学者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并作以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黄玲  王义华 《企业活力》2004,(11):56-57
<正> 上世纪80年代,企业联盟数量激增,特别是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之间战略联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组建联盟集团逐渐成为企业国际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战略步骤。这里笔者力图对有关企业间战略联盟和跨国战略联盟的理论和模型做出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的数量激增,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的快速成长方式。据统计,在世界15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中,以不同形式结成战略联盟的高达90%。从1986年到1995年间,欧洲、日本在美国的联盟企业数目递增了42.3%。战略联盟合作范围,从初期的共同开发,发展到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建立和参与战略联盟,已成为现代企业集团提高竞争力、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并购作为企业扩张的方式之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内部协调成本,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极易产生“大企业病“,其解决的方式是战略联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组织形式在西方企业界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跨国公司之间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纷纷采取这种合作方式。财务战略联盟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财务战略,是一个新的发展领域。本文分析了企业财务战略联盟的内容、优势,着重探讨了财务战略联盟的建立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为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繁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合作竞争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R&D战略联盟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企业活力》2002,(4):58-59
<正>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竞争。战略联盟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据统计,80年代各国企业缔结的战略联盟中,85%以上与技术创新有关。国外学者把围绕技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繁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转向合作竞争.其中合作竞争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企业的国际战略联盟,它作为企业组织关系中的制度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自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之间战略联盟不断形成并开始迅猛发展。这一趋势促进了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使原有的公司管理战略和国家政策都面临新的挑战。通过缔结跨国战略联盟,使公司内部能力构成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推进了公司的发展。开展跨国战略联盟,也成为我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行各业的战略联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出现,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中必不可少的形式,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建立联盟看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战略联盟、外包战略的演变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之间广泛发展国际战略联盟、外包战略;开展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国际战略联盟、外包战略改变了企业经营策略、竞争战略和竞争规则。因此探讨战略联盟、外包战略的演变形成过程及对社会资源配置。技术水平的影响是理论界的重要命题。本文利用管理经济学的原理主要分析了战略联盟、外包战略在提高企业成本优势中的形成机理、对社会技术水平的影响以及对企业技术适销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变幻莫测,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已经难以长期保持竞争优势。20世纪80年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通过构建战略联盟来参与全球竞争,在汽车、航空、信息、金融等行业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战略联盟。对于战略联盟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正确的盟友,正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纵观各行各业战略联盟的案例,其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联盟企业选择失当。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成功的向市场经济转型后,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的涌现,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合作形式.世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和发电设备的制造厂家已经将它们的生产网络扩展到中国,与中国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中国正在成为许多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基地、采购基地和研发基地.  相似文献   

14.
朱雪尘 《英才》2003,(1):95-95
企业之间战略联盟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合资企业,但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企业一种重要战略举措的普遍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了。欧洲工商学院 (INSEAD)的一项调查显示,就数量而言,在全世界的联盟中,竞争者之间组成的联盟占72%,业务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之间组成的联盟占16%,其他联盟占12%。  相似文献   

15.
引言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R.Nigel)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从此,战略联盟成为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定义最简洁: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从企业联盟的内容来看,战略联盟的发展经历了生产联盟、产销联盟、技术和研发联盟到知识联盟等几个重要阶段,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企业间的技术和知识学习为手段,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为最终目的的知识联盟是目前战略联盟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战略联盟:国有外贸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芳 《企业活力》2003,(5):28-29
<正> 战略联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的一种企业竞争战略,是企业之间为了战略目标而达成的长期合作安排。战略联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拓市场的困难,因而成为9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经营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时所采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之间协作的增长已经成为产业组织中的重要趋势之一。战略联盟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经济学家们估计,在1996年至1998年。有2万多跨组织联盟建立。据安达信咨询公司估计。在业务运作中,每个公司平均要有30多个联盟,与之相比,20多年前几乎没有联盟,到2005年全球联盟的价值将有25万亿美元到40万亿美元。原因很简单,因为战略联盟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郭志 《河北企业》2001,(10):33-34
<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企业兼并浪潮加剧和日益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使我国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与挑战。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化解市场环境的压力,使企业走上更快、更强的发展轨道,战略联盟不失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一、战略联盟的涵义和特点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某种战略目标和共同利益,通过契约而组成的有限合作的战略联合体。战略联盟有以下特点:1、合作领域广阔,合作形式多样。战略联盟可以发生在企业价值链的各个活动领域,也可以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活动领域。战略联盟可以是横向联合,  相似文献   

19.
企业战略联盟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高潮,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强大的有效模式.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在加入WTO前夕,我国企业纷纷建立战略联盟经营.本文试以案例和数据分析阐述战略联盟的定义、形式及作用,并对战略联盟进行可靠性概率分析,为上海宝钢集团及子公司经营者以及其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运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战略联盟是近十年来被跨国公司广泛采用的一种合作竞争新型模式,据《1997年世界投资报 告》,跨国公司间的联盟协议从1990年的1760份,增加到1995年的4600份,联盟协议占全部 协议的 61%以上。战略联盟的参与者相互取长补短,通过关键技术、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协作,使优 势内部化,减少成本和风险,产生了大量的协作溢出效应,形成了国际化、全球化的经营、 研发和信 息网,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寻找、实现和分享一切对参与者有利的市场机会。小天鹅从 19 90年起与中外近10家同行先后结成战略联盟,以虚拟企业形式为自身发展提供了更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