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志强 《企业导报》2009,(10):196-197
介绍了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词形变化,重从句法和语义上论述了作为变体形式的心理使役动词的派生形容词的隐含意义和用法区别。从根本上帮助大学低年级学生提高心理使役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金磊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6):171-172
复合动词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构词形式多样,语义丰富。森田良行在《日语复合动词》一书中指出,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平时使用的动词有40%是复合动词。在日语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复合动词也是学习者难以掌握的问题之一。文章主要总结分析了至今为止关于日语"动词+动词型"复合动词的构词规律、结合条件的研究成果,从日语教育的角度探讨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日语复合动词意义多样,用法复杂,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主要结合日本《青空文库》及《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语料库中含有「-切る」的用例,对日语复合动词「-切る」的用法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尽くす」进行简单比较,总结了「-切る」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牛一龙 《经营者》2014,(16):67-67
这是一个关于执行力的“现在进行时”动词,如何让这个时态、状态保持最佳,如何让“督导”这个动词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学习和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非谓语动词是一项令人难以掌握的结构。本文将从人们容易忽视的三大非谓语动词的比较入手,对非谓语动词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其中着重探讨了非谓语动词的句型及其特殊结构,从而使学习者达到尽快掌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兴起的概念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进行探究,从认知语言学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考察了概念型教学对高职学生英语短语动词学习的影响,实验组通过画图、建立模型、自我解释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短语动词的概念以及用法,而对照组则采用教师传授后机械背诵的学习方法。研究后测和延时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短语动词学习总成绩呈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运用概念型教学法有助于短语动词的长期记忆和习得,学习者在使用图示和语言等概念工具的过程中激发了对短语动词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关注核心意义和隐喻外延意义,更充分地认识短语动词的系统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19):170-173
本研究对比英语母语语料库(LOB)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begin和start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使用begin一词时,过度使用begin后接不定式的搭配用法。此外,begin和start作为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使用不足。最后为英语教师与英语学习者提出begin和start使用中薄弱环节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全国教育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控疫情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网络课程教学,在融合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意义构建的多模态信息技术教学被反复提倡的大背景下,研究这一特殊时期的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能够形成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以"停课不停学"期间安阳工学院商务英语课程多模态信息化课堂教学为例,分析多模态网络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负荷理论"论证课堂教学效果、学习者效率和教学者多模态手段运用方式,以期指导正常教学秩序下的多模态信息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郑玉琪 《价值工程》2014,(36):323-325
本研究基于西方学者Thompson&Ye,Thomas&Hawes和Hyland等人在学术论文转述动词领域的研究成果,选择中外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市场学学科的20篇论文为语料,分析统计了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虽然中国学者在转述动词的种类和使用频率上略逊色于英语本族语学者,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说明中国学者转述动词的使用已接近于本族语者的水平,得到了国际学术期刊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朱蓓 《企业导报》2012,(1):192-193
本文希望通过从动词这一种词性比较它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以及语言发展对其影响,给学习英语的人们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许磊 《企业导报》2014,(7):189-190
本文探讨宿迁方言中特殊的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是汉语中常见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本文将从宿迁方言中正反问句,陈述及祈使句中探讨方言的动词重叠。因为方言是汉英互译的重要部分及难点,所以本文也对研究汉英的互译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于艳春 《活力》2006,(6):183-183
一、示范课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 初级(入学最低要求):会日常用语,但不流利并有许多错误,听不大懂英语,要重复好多次、换其他表达或简化语言才能听懂。要求能对熟悉的事物,如当时的情景、个人简历等,用会话方式或正楷书写等来做简单介绍;要懂得语法的基本知识,如代名词的主、宾格,动词的简单现在式,以wh开头的疑问词;基本的不规则动词,如be,have,do等的变化和用法;句子主、谓、宾的次序;名词的复数;常用的形容词、连接词、基本的数字等。  相似文献   

13.
词汇的力量     
梁衡 《秘书工作》2013,(1):56-58
文章最基本的单元是字,但如果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和含义,必须用到词。汉字的好处是一个单音字常常就是一个词。外国的拼音文字很少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文章的修炼应从词汇开始。一、准确使用动词和形容词文章中的词分实词、虚词,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但无论实、虚,发挥其魅力的前提是要准确。就是福楼拜说的:"你要描写一个动作,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你要形容一个东西,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形容词"。  相似文献   

14.
《现场管理》2002年第4期拙作《正态概率纸的用法——小批生产的过程能力调查》,介绍了小样本数据在正态概率纸上的作法,而大样本数据的作法也与其基本相同,只是把大样本数据分组,以各组的组中值为正态概率纸的横坐标值,以其相应的累计频率为纵坐标值,在正态概率纸上作图即可,故不再赘述。本文仅就正态概率纸的诸多用途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5.
报道动词统指用来转述或引用他人所说、所写及所做的动词。文章针对我国目前英语科技论文中报道动词使用的现状,对报道动词的分类、基本特点及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和研究使我国英语科技论文作者能够对于报道动词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英汉常用近距知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常用近距知觉动词的词义演变中反映出来的概念隐喻。英语和汉语在近距离知觉域的概念隐喻基本一致,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子隐喻上。这反映出这两种语言民族在以近距离知觉体验为基础的对世界的概念化方式上既有比较多的共性,也有各自的语言文化特点。英语和汉语常用近距知觉动词的词义演变主要是从知觉域(属身域)向心域和外部物质世界域隐喻投射;向社会关系域的隐喻投射甚少,与远距离知觉域形成一个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7.
文笔即文采,文笔美就是文章从词汇修饰到选字造句都十分讲究,从而给读者以优美的审美体验。这里,有二方面的美感:一是修饰的美感,即通过词汇的恰当运用,使文学作品的笔调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如莫泊桑所说,“我们所要表出的什么,这里只有唯一的字可以表出它:说明他的动作的,只有唯一的动词,限制他的性质的,只有唯一的形容词:我们不能不拣求这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直到发见了为止。”  相似文献   

18.
基于Hyland的评价分析法,以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撰写的文学类英语学术论文为语料,研究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在零转述动词的使用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性;同时都大大低于社会学、哲学、应用语言学;转述动词总次数及高频转述动词,中国作者、英语本族语作者无明显差异,但也都大大低于社会学、哲学、应用语言学;第一大类转述动词,与英语本族语作者相比较,中国作者更多地使用表示肯定态度的转述动词,而在使用表示不接受态度的转述动词时与英语本族语作者没有差异。第二大类转述动词,英语本族语作者更多通过表达被引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评价来表明作者自己的立场;同时,文学类学术论文较多使用表示明确肯定和批判态度的转述动词,而较少使用表示中立和谨慎态度的转述动词。  相似文献   

19.
中美英语社论作者立场表达方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莉 《价值工程》2011,30(14):317-318
本研究基于中美英语报纸社论体裁语料库,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使用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的立场表达方式。研究发现,中国英语使用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英语表达作者立场时在人称代词、情态动词和半情态动词和立场副词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将人文文化和地域文化与现代居住形态相结合的案例,探索一种文态与生态兼得的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