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融资融券业务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2011年11月25日融资融券业务"转常规"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至2014年11月28日共728个交易日的数据,利用计量模型——VAR模型实证分析融资融券制度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市场的波动变化会引起卖空交易变化,但是做空交易没有造成市场的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2.
陈涵青 《时代金融》2013,(24):258-260
本文以转融通试点初期沪深两市的试点股为样本,以沪深300指数代替整体市场形势,通过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究了转融通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的影响,发现融资买空交易显著影响市场流动性水平,融资买空交易和融券卖空交易量都显著影响市场波动水平,而市场流动性水平也会对融券卖空交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暴涨暴跌"市场行情指数以区分股市异常波动与非异常波动行情,利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及五次扩容事件作为自然实验,精确分离出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独立效应。研究发现,虽然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会增大股价崩盘风险,但是卖空交易显著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市场行情对卖空交易和融资交易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暴涨暴跌"市场行情加大了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增大程度,却显著提升了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本文拓展了卖空交易经济功能的研究,并区分了股市异常波动(暴涨暴跌)和非异常波动行情对卖空交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功能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完善融资融券制度、促进卖空交易功能发挥、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2012年4月5日至2014年3月31日时段的481个日数据,讨论了上海证券市场A股数据来实证研究融资融券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得出结论:融资融券与上证A股流动性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融资融券是股市流动性的Granger原因,而股市流动性不是融资融券的Granger原因,且融资融券对股市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融资融券试点的推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单边交易模式正式宣告结束,以2010年4月至2019年7月为样本期,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探究融资融券交易和中国股市波动率之间的动态联系.实证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股市波动存在即时和滞后效应,且短期抑制效应相对显著.此外,股市波动对融资融券交易同样存在负向影响效应,在暴涨暴跌行情中该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不过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融资融券将提升股市流动性。本文基于沪深市场个股交易数据得出的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流动性要显著高于非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对于个股流动性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主要体现为融资买空对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而融券卖空对于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此外,融资融券交易事件日前后个股流动性的对比结果显示:融资融券交易推行后,个股的流动性水平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之后应继续完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促进融资和融券业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融券卖空机制对股市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股价涨跌、波动幅度和成交量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融券卖空机制的引入有利于完善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增强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丰富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在进一步增强证券的可融性,降低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和控制监管漏洞与异常交易的基础上,中国股市建立融券卖空机制的现实条件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8.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融资买入额和融券卖出量对上证指数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融资融券业务中,融资业务对股市波动影响显著,且正相关,融券业务发展缓慢,业务量较小,对股市波动没有显著影响。总体上,融资融券有利于降低股市的波动性,有利于提高股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规避市场下跌风险的工具,但其杠杆效应可能吸引更多的投机行为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文采用Hsiao et a1.(2012)提出的一种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研究了国内融资融券制度的推出对股市波动率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比真实波动率与构造的反事实波动率路径,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推出有效地降低了融资融券标的个股波动率。进一步分析表明,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率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我们的样本区间中,融资交易降低了股市的波动率,而融券交易增加了股市的波动率,但由于融资交易比融券交易更为活跃,所以对波动率的影响净效应依然为负,这个结果在控制了股指期货交易的影响之后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0.
证券融资融券是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种成熟的信用交易制度,我国于2010年3月31日启动了融资融券交易。那么,其对我国股市的波动性影响如何呢?这是一个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迫切想知道的问题。首先,利用波动变化率、融资买入额增长率和融券卖出量增长率三个变量分别来反映股市的波动性水平、融资买入额和融券卖出量的变化并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研究我国融资融券长期以来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融资买入增加会加大股市波动,而且发现在股市低迷、约束卖空的情况下,出现利好消息时投资者用自有资金和融资资金入市对股市所造成的波动与在出现同等程度的利空消息时抛售所持有的股票和所融股票对股市所造成的波动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1.
融资融券交易改变了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和定价机制。本文通过GARCH模型和VAR模型来研究融资融券交易是否降低股市波动率这一问题。实证研究表明,融资融券业务推出、标的证券扩容、转融通机制等各项融资融券交易重大事项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程度不一致;融资融券交易对于市场波动确实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该项业务稳定市场的作用还有待提升,两融交易抑制股市波动的基本功能仍需通过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31日,沪深两市正式接受券商的融资融券交易申报.经过4年准备的融资融券交易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为了解其是否会影响股市的波动性、如何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和Granger检验,基于上证50支首批允许融资融券交易股票437个交易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到相关结论.最后本文在短期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融资融券机制对我国A股市场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融资融券机制具有平抑市场波动的作用。在我国证券市场引入融资融券机制两年多的时间里,融资融券机制是否发挥了其稳定市场的基本功能?国内研究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和股价波动的影响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融资融券交易不会对股市波动性产生影响。王虎、朱贵宇(2011)运用GARCH模型研究融资融券交易与股市波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得出结论,融资融券交易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股票价格波动,但现阶段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对股市波动影响不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14.
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于2010年3月31日实施启动,结束了中国长久以来的"单边市",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整理了2013年1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沪深300指数的日数据,对融资融券与股票波动性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融资净买额、融券净卖额日内变动与股市波动呈互为因果关系;根据VAR模型可知,融资交易、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说明了融资作用于股市的影响会大于融券作用于股市的影响;且从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看出股市的波动性极少一部分是受融资融券的影响,更多的是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丹磊 《时代金融》2013,(20):28-29,38
本文主要从实证角度去考察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并选取我国证券市场过去几年的相关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中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验证,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股票指数变动是融券余额变动的Granger原因,融资融券余额变动不是融券余额变动的Granger原因,融资融券并不是造成市场波动的本质原因;二是在我国融资融券额对股票指数变动的影响都不大,融资交易相比融券交易对市场指数变动的解释程更大,并且对市场指数变动影响的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10年3月31日—2012年9月20日的股指期货指数、融资融券日融资买入金额以及日融券卖出量作为研究样本,并采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融资融券交易量与股指期货指数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的波动不是推动股指期货波动的原因,而股指期货的波动却是推动融资融券交易波动的因素,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MT指标度量基金正反馈交易的强度,以2013年两次转融券扩容为自然实验,探究融券卖空机制对A股市场基金正反馈交易行为是否具有抑制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融券卖空机制对基金正反馈交易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波动率更高或市值更大的股票中作用更强,但是市值边际影响递减。研究结果支持了信息效率假说,因此在融券与转融券有序扩容中,应加强信息披露监管,进一步发挥融券卖空机制可提高价格信息含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分别在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和后期,构建了两阶段的双重差分回归模型,比较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在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两融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抑制。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后期,A股市场融券交易总量快速增长,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相对非融资融券股票得到明显抑制,这一抑制效应对于融券交易活跃的股票更为显著,说明融券交易的活跃程度对于抑制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3月31日,我国股票市场正式启动了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告别"单边市"时代,我国证券市场也具有了卖空机制,本文以卖空交易为研究对象,研究卖空交易对股票市场的相关影响,笔者认为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极大增强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锋森 《金融研究》2017,(2):147-162
2014-2015年我国股市剧烈波动期间,融资融券是否助涨助跌曾引发激烈争论。本文基于波动非对称性视角,运用EGARCH模型研究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波动存在显著的双重非对称性,但融资融券对熊市波动非对称性和牛市反向波动非对称性都没有显著影响;我国融资融券既没有助推牛市上涨,也没有加剧熊市下跌,它对股市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