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筠 《河北财会》2001,(5):53-54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债)是指发行人依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可转债是金融创新浪潮中的新产品,由于它具有筹资和避险双重功能,比单纯的筹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和避险工具(如期货)更具有优势,因此,成为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独具魅力的筹资工具,成为许多国家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1991年8月起先后发行了琼能源、成都工益、深宝安等可转债本文就可转债的性质、利弊及核算作一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企业分离交易可转债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可转债发行,因而,企业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可转债业务。本文以中化国际为案例,对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卫梦竹 《财会通讯》2021,(21):97-100
对于未能预期转股的可转债,按照现有准则的规定是在"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中列示初始确认时的权益价值,并且采用统一的实际利率核算持有期间的利息费用,该处理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如实反映可转债的经济实质值得探讨.本文将对未转股可转债的会计处理进行研究,重点以案例形式分析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操作以为企业相关会计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及可转债发行的信号作用,重点阐述了Stein(1992)的分离均衡定理及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和激励条件,并对分离均衡定理在我国可转债市场能否成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及可转债发行的信号作用,重点阐述了stein(1992)的分离均衡定理及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和激励条件,并对分离均衡定理在我国可转债市场能否成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6.
黄奕 《财会月刊》2006,(6):68-69
国内严格的发行条件从基本面上保证了可转债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促使可转债市场不断向债性回归,可转债的纯债券到期收益率随之不断提高,可转债以债性为主的投资价值得到普遍体现。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建议投资者持有到期收益高且偏债性的可转债,以取得良好的保底收益,并关注债性和股性结合优良的低风险价值型品种;对于股性可转债,建议转股或出售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进行研究。首先对发行可转债和增发这两种融资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公司规模、现金流动负债比与选择发行可转债融资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市净率、公司成长性与选择发行可转债融资显著负相关;接着对发行可转债样本按照上市地点和所有制形式分类,发现在沪市的上市公司有更强的现金流动负债比,而国有上市公司有更高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相似文献   

8.
Black-Scholes模型在可转债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债集股权和债权的双重优势,正在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新型的融资工具。可转债的价值由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而期权价值的确定是可转债定价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比较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四种期权定价方法,以Black—Scholes模型为工具,以金牛转债为例,对可转债的期权价值进行了评估,为可转债定价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
王予瞻  郭真华 《财会月刊》2023,(22):119-124
我国针对可转债定价理论的现有研究存在三个不足:一是文献主要研究内容分类不清晰,仅对模型和参数做细微改动就自称创新,用很少的数据量做实证就断言有改进,缺乏与前人模型方法基于大量数据的真实效果对比,定价精度是否提升无从知晓;二是中国特色可转债制度因素、市场条件与经典理论模型适配程度不够;三是对“部分经典定价模型假定无法优化、部分客观影响因素不好度量”的难题缺乏解决办法。本文认为,未来的可转债定价研究首先可围绕模型、影响因素和实证误差原因分类重点展开,确保同类可比;其次,应充分考虑我国可转债投资者结构、发行公司结构(包括信用评级、行业、资本市场层级等)以及特殊制度等因素,不断优化模型方法设定,尽力缩小可转债理论价值与实际市场价格间的差距,提升可转债研究对实务的指导价值;最后,在部分可转债定价理论模型假定无法优化的前提下,放松可转债定价模型假设,借助先进计算工具,允许“黑箱”定价,在充分积累可转债定价经验后,寻求理论的改进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可转债中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核算受到了关注。新准则完善了可转债的会计处理,但仍存不足。本文对可转债中嵌入衍生工具的初始确认和计量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1.
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是一种附有约定条件的公司债券.是在普通公司债券基础上附加一个选择权。如果可转债投资人行使这个选择权,就可以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以事先约定的转股价格将债券转换成股票.从而获取股票价差。当然,可转债投资人也可以选择不转股.而将可转债持有至到期,获得债券的利息收入。约定条件的实质就是期权,与股票认股权证类似。因此我们可以把可转债视做债券与认股权证相互融合的一种创新型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2.
裘柏龄  吴健 《财会通讯》2009,(4):143-144
分离交易可转债由于其收益稳定、风险低等特性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但其价格受到包括利率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管理分离可转债利率风险的关键在于利率风险的衡量方法,本文基于传统久期和凸度下探讨了分离可转债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3.
解码可转债     
存过去的6个月中,无论对于投资人还是资金饥渴的公司来说,可转债都是一个热门品种。 可转债得到基金公司的青睐,背后有其结构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有双重属性,即债券性和期权性,因而关于可转债双重属性的理论研究也分为两类:强调可转债债券性的研究和强调可转债期权性的研究.可转债的双重属性使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也表现出两种特征,即可转债融资的债券性特征和可转债融资的期权性特征.通过从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公司成长性、公司风险、过度投资等7个方面对可转债双重属性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可转债双重属性与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分离交易可转债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可转债发行,因而,企业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可转债业务。本文以中化国际为案例,对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5,(10):165-169
可转债作为一种新型的再融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青睐,监管部门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案条例规范了可转债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绩效。然而,国内学者对可转债融资经营绩效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结合我国可转债融资的制度背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可转债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会带来公司绩效的下降,公司风险与公司经营绩效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应大力发展可转债债券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融资,同时降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门槛,推行"注册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RCB定价模型对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上交所、深交所交易的222只公募可转债进行定价,发现可转债的市场价格相对模型算出的理论价格平均高出4.77%。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基于RCB定价模型的可转债Delta套利策略,实证结果表明构建的两种策略有效,策略执行效果均优于直接执行Delta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研究综述及其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换债券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诞生于西方证券市场上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是公司债券与股票的融合与创新,兼具债券和股票期权双重属性。国外可转债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可转债定价的期权方法、可转债发行公告日的财富效应、可转债的赎回策略及可转债发行与赎回对股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分离交易可转债及其投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交易可转债是公司债券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近期推出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品种。本分重点论述了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概念、特点和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可转换公司债(简称可转债)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给予持有人在一定期间内依约定条件和转换比例将债券转换成本公司股份的一种公司债券形式。目前,我国发行的可转债有两种:不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和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简称分离式可转债)。1992年,深宝安(000009)发行了我国A股市场上的首只不可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总额5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