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理论作为信息经济学的一部分,可以用来分析我国对退耕还林过程中经济补偿机制中的信息租金问题。文章循着"什么是委托代理理论?→如何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退耕补偿过程中的信息租金?→如何减少信息租金?→基本结论"的思路,建立了减少信息租金的状态空间模型,着重探讨了经济补偿机制对退耕还林工程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银行保险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单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保险公司是委托人,银行是代理人,由于双方的利益冲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各种委托代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表明:一方面委托人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模型,按风险共担(risk—sharing)原则激励代理人,使双方的目标尽量一致;另一方面尽量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笔者基于经济学视角对商业贿赂盛行的原因进行剖析,构建了相应的博弈决策模型,并针对模型进行分析:一方面利用经济学中成本收益理论构建了行贿主体行为决策博弈模型和受贿主体行为决策博弈模型;另一方面,将经济学中寻租理论引入到商业贿赂成因和治理的探析中,从而提出治理商业贿赂的有效路径以及相对应的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余利夫 《当代经济》2007,(23):172-173
委托代理理论把企业并购行为看成是减少代理成本的出路,没有注意到并购行为本身是代理问题的表现,而不是代理问题的解决.并购就其自身而言,是利益相关者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行为.本文利用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理论,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角度对公司并购行为进行了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5.
商业贿赂成因与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为商业贿赂的产生和蔓延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供求失衡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为经营者进行商业贿赂带来了动力。虽然我国近年来更加重视和加强了对商业贿赂的治理,但在成本约束和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下,单纯依靠政府的监管来治理商业贿赂成本高昂且效果有限。所以要想有效治理商业贿赂,我们就要从商业贿赂的成因出发,瓦解其滋生的环境,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制,并借助全社会力量构筑全方位的商业贿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激励理论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研究是现代经济学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委托-代理激励理论中牵涉到人的利益冲突和不对称的信息问题。随着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飞速发展,现代激励理论出现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成  相似文献   

7.
公共支出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从组织外部看可以分为,公众-立法机构、立法机构-政府(以财政部门为代表)、财政部门-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等委托代理关系;从组织内部看可以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上级与下级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政府领域的特殊性,公共支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多重委托人和多任务代理人、不完备的长期契约等特点.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公共支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并结合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公共支出过程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张丽哲 《经济师》2006,(9):227-228
企业年金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客观现实决定了在企业年金运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委托代理冲突和委托代理成本。委托代理成本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目标差异和委托代理合同的不完备性等几个方面。为提高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绩效,需要通过完善委托代理合同、加强外部监督、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第三方公开评级体系等几个方面来弱化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效地激励约束投资管理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9.
刘双艳  胡德宁 《经济师》2013,(5):23-24,44
通过分析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出拥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容易产生信息寻租行为,为了减少信息租金,委托人需要设计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收益,揭示了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设计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减少信息租金问题。文章在回顾信息经济学中逆向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信息甄别模型,提出了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的基本思路,补充了委托代理中机制设计理论,为金融业、保险业、银行业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余垠 《经济师》2002,(10):69-70
委托代理问题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委托代理 ,又称意定代理 ,是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发生的代理 ,是最常见、最广泛适用的一种代理形式。在现代社会 ,没有代理制度 ,一切企业都将无法存在。文章指出 ,法律制度的完善是解决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风险企业的代理人行为扭曲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1]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与方法论导向的博弈论相比,信息经济学更偏重于问题导向。由于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是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交易理论,故又称为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按照非对称发生的时间和非对称信息的内容,契约理论可以大致划分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等种类。尽管可以用“委托-代理模型”来概括以上所有的五种模型,然而一般意义上的委托-代理理论只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的特指。  相似文献   

12.
一、目前保险行业的几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1.商业贿赂行为。保险业的商业贿赂主要表现形式为向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提供保险回扣,超标准或越范围支付代理手续费等。支付保险费回扣一方面是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排挤其他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势必增加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影响保险公司的  相似文献   

13.
政府采购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和监督的机会主义等问题,导致政府采购中委托代理失灵。本文通过引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委托一代理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政府采购合谋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从法规体系建设、采购人员考核以及监督机制健全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采购委托代理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代理问题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该理论研究特定经济关系的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适合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一直探索的重要内容。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经常不一致、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对工作的详细信息、代理人的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使得度量代理人业绩的成本昂贵。所…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7,(2)
文章首先指出军队院校和教员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式入手,提出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制度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特征,而两权分离可看作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所以委托代理理论成为支撑当前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如何确效设计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的契约关系.实现代理成本最小化的同时风险最低、效益最高,也是实施会计监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保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秀  刘敏 《经济问题》2008,341(1):123-125
社保基金管理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了社保基金管理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减少社保基金管理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据现代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也是国有银行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基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条件是信息不对称,原因是利益不一致.也就是说,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上的不一致,代理人就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有利条件,为自己而不是为委托人来谋取最大化利益,从而有可能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伤害或造成效率损失.有效解决国有银行委托-代理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设计科学的委托-代理机制,并通过该机制抑制不良贷款的再生.  相似文献   

19.
杨阳 《生产力研究》2007,(19):145-147
文章从交易费用理论、资产专用性、委托——代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不同方面与层面对高等教育资助相关的前沿研究进行重构并进行综述。综述表明:(1)从理论基础角度,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等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的教育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2)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方面,高等教育资助制度是一种外在制度;(3)从委托代理的分析框架方面,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延迟付费性资助和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之中,可以解决将个人特征、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高中学校状况等与资助形式分离的实际难题;(4)从交易费用等研究结果方面,通过交易费用四要素即机会主义、人的有限理性、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将研究视角触及广泛地存在这四种要素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王颖  蔡颖  罗春燕 《经济师》2006,(8):171-171,173
HR外包是个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从经济学角度看,它是个委托—代理关系。文章在HR外包商不能观测HR服务商的服务运作能力和努力水平双因素的条件下,建立双方合作博弈模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和最大化原理分析双方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