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子龙  杨宇 《价值工程》2013,(32):19-20
在技术经济教学中知识溢出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溢出距离是影响区域知识溢出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系统研究知识溢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出知识势差是溢出的前提条件,模仿创新是溢出实现的必要条件。知识溢出具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知识溢出效应随着空间距离增加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人类对什么因素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支点作用的认识,从最初的劳动决定论上升到知识资本决定论层面。知识资本已经突破了原先的只有技术知识资本的概念局限.扩大后的知识资本已经覆盖了组织与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资本。知识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有很强的标杆指针作用。是企业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的途径。要发挥好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那就得建立高效的知识溢出平台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知识溢出又是集群持续创新的最主要条件。文章主要研究了集群内龙头企业知识溢出的实现方式,并分析了知识溢出与竞争优势的两难困境,认为龙头企业可以通过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来克服个体在知识溢出时所造成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全球性技术竞争的不断加剧,技术创新活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知识的创新又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骨架,但仅仅研究静态的知识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高度重视其动态效应的研究,由此便产生了知识溢出理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罗默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阐述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论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且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均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为实现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应不断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水平,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制造业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这些溢出包括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多样化溢出和空间溢出。对我国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对两类制造业的区域创新存在积极影响;多样化溢出对医药制造业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正,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影响为负。实证结果表明,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间差异和国家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会带来科技人才的集聚,而科技人才的集聚又产生知识的溢出效应。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宁波市高校、企业、政府及科研单位内科技人才知识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政府及科研单位知识溢出效应较好,而企业单位知识溢出效应较差,主要是在内部人际交往、资源共享、运行效率、知识成果产出等方面影响科技人才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下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之雷 《价值工程》2009,28(4):60-63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溢出改变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环境。从知识溢出的角度,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知识环境对企业创新行为决策的影响,认为:知识保护、企业自律是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知识保护有度,创新有度"是更好的集群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内部知识溢出是产业集群组织内部某一成员所拥有的产品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市场信息、进货渠道、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有一部分外溢出去而成为整个产业集群成员共享的公共知识。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是产业集群内部学习的重要途径.相比于产业集群外的企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利用内部的知识溢出更快地进行创新活动,提高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从而保证创新的传播、交换和技术文化的不断更新,以及创新环境本身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
知识溢出、产业聚集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的发展和动态演进与知识溢出密不可分。不同的知识溢出方式对产业聚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知识溢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方式,进一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产业发展效应不是通过专业化和多样化效应,而是通过波特效应即竞争效应体现出来。竞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产业向发达地区的转移,从而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区域间产业分工的布局,改善知识溢出的渠道和方式,提升企业知识水平和吸收能力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王育晓 《价值工程》2011,30(19):111-112
为了深入研究国际软件外包中的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文章引入吸收能力这一中介变量,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对169家企业的调研,采用探索性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国际软件外包中知识溢出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溢出对企业的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扮演部分中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知识扩散模型构建及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扩散是一个经历知识形成、知识溢出、知识吸收、知识再造和新知识形成的螺旋式上升循环过程。本文构建了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知识扩散模型,重点研究了知识溢出、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三个阶段的影响因素。知识溢出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空间距离、知识型员工的聚集和流动、市场结构和社会网络;知识吸收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企业的研发活动、企业的学习文化、企业对新知识的敏感度、企业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集群学习机制;知识创新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知识创新的主体、多元化社会资本和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校在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R&D研发主体,其研发活动能否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形成良好的知识溢出和转移机制将成为该创新系统建构成败的关键。本文以高校R&D研发活动为对象,从知识溢出的地理空间效应出发,考虑不同研发支出的特点,测度其R&D活动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溢出效应。得到的结论是:高校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活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产生了显著的正溢出,而试验与发展研究活动则没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另外,科研机构虽然在R&D投入大于高校R&D投入,但是对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则没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企业集群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是其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内部和外部知识溢出的角度,分析了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内涵,概述了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效应及其路径,最后从人员流动、知识吸收能力、竞合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溢出促使企业集群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创新成本、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分析知识溢出对创新者的影响。在分别比较创新者和模仿者的成本收益后,分析知识溢出的经济效应对创新者的影响,探讨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创新者应在什么情况下减少知识溢出,从而获取最大化创新收益,增加企业的创新激励;然而,知识的溢出的减少又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必须能够使知识溢出最大化、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同时,又能激励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6.
由于知识的外部性,知识溢出这个新的区位因子正逐渐构成企业空间竞争的新变量,成为企业选址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是否选址产业集群,实质上是对集群内知识溢出所带来的正负效应的权衡。一方面,知识溢出具有典型的局域性特征,吸引企业选址同一区域,强化了集群现象;另一方面,作为知识溢出载体的产业集群,通过本地生产网络、合作创新、人才流动、非正式交流等机制促进了知识的流动,在为企业减少创新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集群内企业知识损失的风险。因此,不同特征的企业有不同的选址行为:处于学习和模仿创新阶段的中小企业趋于选址集群内,但是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研发技术能力的企业而言,为了防止信息的泄露,往往定位于集群之外。  相似文献   

17.
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溢出对于创新与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影响知识溢出的因素主要有接受方的吸收能力、溢出方的控制能力以及双方之间的技术差距、认知距离和地理距离。其中,技术差距、认知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呈倒U形关系.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呈正向关系,地理距离、控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三角地区金融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构建金融网络,以中心度指标刻画城市的金融网络嵌入特征,以专利申请数量衡量城市创城水平,探讨金融网络嵌入与城市创新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网络的知识管道效应已成为影响城市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得益于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信息搜寻成本的降低,地理距离对知识溢出和转移的约束作用正在减弱,知识溢出效应更加依赖于网络邻近性而非场所空间中的区位优势;金融网络嵌入的知识溢出效应呈现出空间异质性特征,扮演“知识守门人”角色处于核心地位的城市能够从网络链接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超越长三角区域的金融网络建设,并实施差异化的创新发展政策,充分发挥高创新水平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低创新水平城市则应借助网络外部性提升自身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利用“宽带中国”政策实施构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密度对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新技术对创新具有外生性促进作用,并且在高收入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东部城市正外部性相对更大;(2)人力资本密度对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验证了集聚理论;(3)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为人才提供一种更低成本的交流新方式,人力资本通过网络交流和移动电话交流对创新的溢出效应大于面对面交流对创新的溢出效应,并且在高收入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西部城市的创新溢出效应相对更大。在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的背景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既要有序稳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也要注重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和人力资本开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集群式供应链的基础上引入了A-J模型,分析了两条供应链在同一区域的博弈关系.在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过程中引入拥挤效应和知识溢出,采用逆序归纳法分析了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条件下,距离对核心企业产量、创新水平和利润的影响,并总结供应链中企业决策条件和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