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状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spss17.0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检出率22.8%。差异分析显示,女大学生在戒断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文科、理科大学生在MPATS各维度得分均无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凸显行为上得分显著差异,事后分析显示大一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学生。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较为严重,应采取一定针对性措施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大学生网瘾的状况,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客观原因,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瘾伤害事故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极大程度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但是大学生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导致对学习产生倦怠。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旨在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从负面情绪、注意力分散及睡眠质量等视角阐述智能手机成瘾对于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最后,提出不定期抽查、校园安装信号干扰器等强制性措施,开设手机成瘾危害专题讲座增强大学生自控力训练、单独进行心理辅导等非强制性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情况,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采用修订的中文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以及自己编制的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影响因素调查表,在互联网上发布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收集到312份有效问卷,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高达76.6%,影响因素可能与手机的诱导功能、不同理想信念、个人受挫情况、亲友带动情况、个人交际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冬 《中国市场》2007,(40):92-9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冲击,不少大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而出现了网络成瘾症状。本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预防与干预的方法,从而为指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手机对未成年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一旦手机成瘾,将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等带来消极影响。为此,从法律保护的视角出发,我国需尽快专门立法,不断加强网络管理和社会监督,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和家庭教育,也是预防未成年人手机成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心理距离作为广泛存在的自然和社会现实,通过解释水平理论引入社会认知和决策与判断领域,被运用于解释和预测人们的消费行为,为我们解释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将心理距离作为影响大学生手机网购行为的重要手段,从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的维度,分析其对大学生手机网购态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对大学生网购影响显著,社会距离对手机网购的影响突出;电商应在缩短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同时,更多关注大学生社交需求。  相似文献   

8.
赖嫦媛 《华商》2008,(11):75-76
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易感群体,随着网络成瘾问题的日益凸显,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深受影响。本文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危害,剖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860份有效数据,分析大学生是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和下载手机App软件,并分析每一类典型APP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的原因,同时我们介绍了大学生卸载手机App的主要原因,并就手机APP推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率,研究目前大学生智能手机的具体使用状况及其产生的对大学生的具体影响。方法:在互联网上发布修订的中文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收集到312份有效问卷,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率为76.6%。智能手机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娱乐工具,虽然网络社交并未显著影响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但是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9,(1)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职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学习倦怠现状进行了解,试图分析使用手机成瘾与中职生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竹韵 《消费导刊》2014,(1):137-139
手机过度使用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高职学生是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心理与本科生相比有着较大区别。课题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为例,为摸清高职学生的手机成瘾情况,分别对日常生活、课堂学生手机用途和上瘾程度进行调查,与国内本科生和国外学生管理进行比较,为教学改革和消费引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竹韵 《消费导刊》2014,(2):137-139
手机过度使用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高职学生是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心理与本科生相比有着较大区别。课题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为例,为摸清高职学生的手机成瘾情况,分别对日常生活、课堂学生手机用途和上瘾程度进行调查,与国内本科生和国外学生管理进行比较,为教学改革和消费引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者细分市场,其中大部分人虽然拥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由于受预算约束,消费趋于理性。而手机曾经作为耐用品,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从营销模式概念及手机营销现状入手,以江西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结合尼尔森市场调研公司和自行发放的300问卷对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手机价格、大学生品牌忠诚度、手机营销渠道对手机营销模式均有不同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提出如何建立手机品牌认知度,并以广告渠道和组合法推销模式的大学生手机消费营销方案。希望能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手机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其资源的同时,也受到网络的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网络成瘾就是其中之一。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性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网络成瘾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与物质成瘾、病理性赌博者一样,在决策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成瘾者相似的情况。通过对33名男性网络成瘾大学生和15男性非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测试,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选择的风险项比例显著多于非成瘾大学生,且心理安全线更低。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两组被试进行扫描后发现,网络成瘾组被试在右侧前辐射冠处的白质M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意味着网络成瘾组被试在该脑区的白质纤维束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被试,且纤维束更长。说明网络成瘾者决策能力受损,其脑部生理机制所形成的决策障碍改变了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商》2015,(9):266-267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手机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介已经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试从大学生及整个青年群体情感管理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手机在履行交流、学习和娱乐过程中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如大学生使用手机存在社会认知弱化、情感交往虚拟化等问题。鉴于此,本文从情感管理维度提出"科学手机观"理念,帮助大学生及青年群体做自己情感的主人,使自身走上一条健康阳光的成才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瑛  吴容玮 《商场现代化》2008,(12):154-155
大学生手机消费是一个充满巨大活力和空间的市场,也是手机产业面临激烈市场竞争所必需拓展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主要特征,围绕品牌、质量、价格、功能、外观来揭示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手机产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机在大学校园呈现普及的态势,手机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手机使用对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及大学生手机消费习惯的影响入手,以此为基础,以期能为提高大学生对手机的认知程度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5,(2):38-39
本研究以某二本院校作为代表,利用问卷和调查筛选出网络成瘾个案,运用问卷、量表和访谈等个案研究方式,对网络成瘾现象的成因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内在深层原因,为高校网络建设和网络成瘾干预提出建议。结果发现:1.网络成瘾因素分析,其人格因素、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都会影响被试对于网络的沉迷程度。2.根据个案研究,提出了网络成瘾的成因模型。学校应针对不同的网络成瘾原因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成瘾者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