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状及其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趋势的逐步形成,农村传统家庭保障模式已难以承担起全部的保障重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现阶段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工作的进程,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赖吉盛 《经济师》2009,(4):80-8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落后,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造成此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城乡分割政策,而要走出此困境,必须创造城乡整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以促进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向现代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长期向城镇居民倾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给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从农民养老保障的客观需求出发,顺应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向社会化方向转变的必然趋势,致力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基本架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针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直接套用外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立足于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来创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即以家庭家族养老保障为主线,建立家庭家族养老资源的纵向风险分散机制,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并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反思城镇养老保障体系,最终建立起运步由农村养老保障向完善城镇养老保障扩展的中国特色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5.
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集合社会的力量共同分担农村养老压力是一种适宜的制度选择.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农民、集体及政府对养老保障投入的差异性.本文基于聚类分析法,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分为四大类,并针对不同的层次提出了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的集体保障制度,它存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面临许多挑战,中国开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艰难探索,虽然经历了艰难的历程,但是,养老社会化仍然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正经历着一场变革。旧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保障模式已突显出制度供需的不均衡,但新的有效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其主要制约因素是现有改革方案的低效率和传统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继续采取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着重加大政府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财政投入和推进力度,尝试发展产品换保障模式,并大力培育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意识,提高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障的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9.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理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体制已陷入困境 ,其存在的基础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从长远看 ,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才能彻底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渐渐出现,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因此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从我国农村养老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这主要是由政府的长期忽视和责任缺失造成的.本文通过对政府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的责任缺失的研究,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政府责任定位,提出了加强制度设计责任、明确财政支持责任、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责任的对策建议,使政府在责任履行上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使得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史妍  喻訄  崔莎 《时代经贸》2010,(12):21-21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李俊利 《时代经贸》2009,(8):13-14,16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以及农村社会转型,使现有的衣村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使我国社会的公平、社会的稳定、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尽快的解决“三农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土地一直是农民的养老保障,但在新的形势下土地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却不完善,使农村养老保障陷入了两难。本文从农村养老保障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及联系加以分析,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视角提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的对策,为我国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低保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和政府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孤寡残幼等生活贫困、无依无靠的群众提供了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制度性的生活保障。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养老问题来越突出,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使我国社会的公平、社会的稳定、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尽快的解决"三农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宏观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应该建立在底线公平的框架之下。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大病统筹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底线公平的主要内容。底线公平理念指导下社会保障建设对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信念、人力资本积累与家庭养老保障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构建一个人力资本积累模型,考察传统文化信念驱动下的家庭养老保障机制以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家庭养老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传统文化信念将后代人力资本积累与父代养老保障有机地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家庭养老保障和人力资本内生积累机制;现收现付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其次,本文以我国现实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的良好运转则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在致力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的作用与培育。  相似文献   

19.
社会成员因为年老、疾病、伤痛、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有从国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又可以为全体国民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生存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个健康、良性的空间中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建立可行的农村低保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能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也是能否尽快建立与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