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实行需求管理,调节和干预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1997年以来,我国社会总商品大于总需求的经济现象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本文作者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立足于国情,才能有的放矢。中国目前的经济现象并不是通货紧缩,而是一种正常的回落。因此,在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的配置上,应采取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政策"九五"回顾及"十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体来看,我国“九五”期间实施的是由适度从紧向积极扩张转变的财政政策,本文对这一时期财政政策的基本评价为:(1)“九五”前半期 我国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截止到“九五”期末,积极财政政策虽初见成效,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稳固;(3)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经济再度滑坡,“十五”期间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3.
霍远  何旭  陶圆 《技术经济》2023,42(2):64-77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而创新持续性则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以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具有“U型”非线性关系,且研发投入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U型”非线性影响在不同区位因素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差异下表现出异质性;多个大股东持股及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U型”影响。故政府在采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发展时要谨慎把握政策调控的尺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持续性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2008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探讨了为了治理国内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非常繁重,使得目前中国也难以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所以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是最佳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于当前经济是否过热问题,目前国内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供应适合于增加内需和抑制通货紧缩的需要,没有“过热”的问题,对这轮增长要保护好,不应踩刹车;二是肯定出现“过热”,主张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三是主流观点:局部出现“过热”的苗头,但还不能说是全面“过  相似文献   

6.
论宏观经济调控的稳定目标及其在中国的实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一般讲到“稳定”,人们认为它至少包括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这样三重含义。但就经济学意义上的“稳定”而言,主要是指经济稳定。《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稳定政策(stabilization policy)”(第4卷,499页)词条的作者David Vines写道,“稳定政策”通常是指政府的政策工具对于变动中的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深思熟虑的反应,以便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它经常被用来含指源于凯恩斯《通伦》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即众多的西方国家政府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运用政策措施来努力实现高度及稳定的就业这样一种新义务(例子之一就是1944年英国关于就业政策的白皮书《贝弗里奇报告》)。然而其他类型的稳定政策在先前就已经为人所知了(比如英国政府1925年为稳定通货价值而恢复金本位制),并且以后也一直为人们所熟知(像英国于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为稳定通货而实行的货币紧缩政策)。作者指出,事实上,人们很难将稳定政策同宏观经济政策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11):F0002-F0002
最近一系列不甚“理想”的经济数据及目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递出的信号,再次将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宏观经济政策,一些人用“微刺激”一词来形容政策上的最新变化,还有人期待一次更大的“放松”。支持这些判断的原因很简单:一季度经济疲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低于75%的年度目标值0.2-0.3个百分点,如果不采取行动今年的增长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8.
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概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给宏观经济新形势进行定位,学者们各执一说,莫衷一是。用“买方市场”,“过剩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来概括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能概括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的概念,笔者认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在于,劳动与资本的双重过剩。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周期的历史考察及宏观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特征表现为长度趋势不规则、波动质量高等方面。我国经济周期的成因和形成机制是经济内在的传导机制通过传导而作用于经济活动的外在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是局部经济过热;经济运行中投资膨胀向消费膨胀的传导受阻。经济政策的目标应定位于既防“通胀”又防“通缩”,全面、准确、积极地贯彻宏观调控决策,标本兼治,努力实现经济“软着陆”。  相似文献   

10.
与九个月之前相比,中国经济的最大变化不在于GDP增长、通货膨胀甚至投资增长,而是政府对驾驭宏观经济的自信心;现在看来,因政策失误导致投资硬着陆的风险已明显下降,整体经济软着陆的日子不远了。  相似文献   

11.
刘英菇 《经济论坛》1999,(22):10-11
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自199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进而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速减缓、物价持续下降、出口增长停滞,这是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一次新的挑战。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理论,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主要原因是脱离了我国经济的现状。一方面,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已摆脱了完全的计划经济,但也未建成完全的市场经济,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过渡经济”。另一方面,我国是正处于经济转轨期的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影响经济政策有效传导的若干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与我国抗击“非典”时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现实相结合,对疫情过后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及有效传导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中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后,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矛盾逐步暴露出来。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由1993-1996年的抑制总需求膨胀转为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供给结构。与之相适应,中国货币政策也由坚持适度从紧以治理通货膨胀转变为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防范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利率管理制度的改革占据重要地位。它关系到资金配置的效率是否合理,资源在地区、行业、企业间是否按市场原则进行有效的分配,扶优汰劣,提高经济体系的活力;它关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否得力,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它同样关系到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国际社会相结合,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所有这些,都要求建立一个中央银行监控的、反映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的、灵活的、多层次的利率体系,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我国从1979年开始,在调整利率总水平和利…  相似文献   

15.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我国从1993年开始提出要加强宏观调控后,一直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目前基本上实现了经济“软着陆”,物价上涨幅度有所回落,宏观运行态势基本正常,但日益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生产经营滑坡严重,亏损面增大。这种宏观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铁本事件”的经济学分析是在下述理论框架下展开的:一是上下级政府间存在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地方政府面临着经济转型期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三是在“财政联邦主义”的框架下存在着激烈的地方政府间竞争。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我国目前的体制环境及相应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主导辖区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是以破坏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为代价追求地方辖区经济高速增长的。  相似文献   

17.
经历宏观经济政策适度从紧、经济发展速度回落考验的民营企业家们,因当前中国经济酝酿第三次起动而略感轻松的同时,面临的一个迫切课题是:在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中,应采用何种经营战略,以抓住机遇,谋求企业更快发展?事实上,一些精明的企业家已清楚地认识到,在国家倡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市场竞争升级的“九五”期间,采用创立品牌和适度规模联动推进战略,方是良策。  相似文献   

18.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域内经济跨跃式发展进程中会遇到许多特殊问题,作者根据对基层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列举欠发达地区推进域内经济跨跃式发展进程十二忌:一忌解放思想没有新的政策出台,二忌对域内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缺乏信心指数;三忌仅就域内物力资源论优势;四忌重新塑造“诸侯经济”;五忌有规模无效益;六忌缺乏拓新甘当“收容队长”;七忌引进战略多瑕疵;八忌主导产业不突出;九忌经济发展目标缺乏连续性;十忌“官逼民富”;十一忌政策调控流程无层次;十二忌留人乏术。  相似文献   

19.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包括三大内容,我们必须依照长期发展、长短期均衡和情势变迁的原则确定自己当期的调控取向。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在所难免。但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的调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优先。同时,“就业优先”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味地追求充分就业而损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本刊编辑部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最近又反复强调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坚定地坚持这一政策,不仅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