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爽  沙飞  张志华 《商业研究》2014,(3):92-100
物联网作为国家新兴产业创新建设的重点,是高科技的典型代表,也是当前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的热点领域。本文以物联网企业常见的工作单位——研发团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团队成员事务型心理资本、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事务型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交互记忆系统及其各维度、创新绩效之间分别两两正相关,交互记忆系统在事务型心理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一个跨层次模型,探讨了员工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变革开放性和交互记忆系统分别在其中的中介及调节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可以有效预测员工创新行为;员工的变革开放性部分中介心理资本和创新行为;交互记忆系统在心理资本-变革开放性-创新行为这一中介机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即交互记忆系统水平越高,变革开放性对心理资本-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越强。文章有助于打开心理资本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并能够有效指导企业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人—组织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价值观匹配和要求—能力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需求—供给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没有影响;人—组织匹配及三个维度均对心理授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授权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授权在人—组织匹配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与员工的态度、行为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关系。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心理资本研究的多层次性应用;验证心理资本对个体、团队和组织层面进行影响的内在机制,找出调节心理资本及其成果之间关系的可能因素;在研究方法上应采用多种方法对心理资本的数据进行收集;加大心理资本跨文化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和员工的心理资本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6.0对企业员工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员工的心理资本能够很好地预测企业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企业可以通过培育和开发员工的心理资本来提升员工积极的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平台化趋势日益显著,与之相呼应的平台型领导逐渐受到企业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这种新型领导方式已被不少研究证实其对企业与员工的双重积极作用,但是否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以及其影响机制如何目前尚未研究。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内在动机理论探究平台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心理授权在平台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显著中介作用,组织承诺能够有效调节团队心理授权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文章为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从培育平台型领导、提高团队心理授权、提高组织承诺方面促进员工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琼  洪芳 《消费导刊》2014,(3):135-135
员工人力资本的高低是企业创新的潜在影响因素,其创新能力则受心理资本的影响,对企业绩效有决定作用。本文从心里资本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心理资本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提出员工心里资本的培养策略,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8.
利用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有关理论,对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构建了工作满意度中介作用下的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模型。通过对251名员工的样本分析,对工作满意度中介作用下的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证实:心理资本正向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正向作用,这一作用通过工作满意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采用领导-下属配对追踪多来源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 文章探讨了中国情境条件下包容型领导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和团队美德的作用。多层次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的主动行为;心理资本在包容型领导与主动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团队美德调节心理资本和主动行为的关系,高团队美德会弱化心理资本与主动行为的正向关系,低团队美德会强化心理资本与主动行为的关系;团队美德还调节包容型领导通过心理资本影响主动行为的间接影响作用,相对于高团队美德条件,低团队美德条件下包容型领导通过心理资本影响主动行为的间接效应更加显著。最后对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4)
以工作投入为基础的积极心理学出现后,在学界颇受关注。显然员工的工作投入会促进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等的提升,但是如何提高工作投入,以往的学者大多集中在关注外部因素或从员工本身的显性特征,如性别、职业,而忽略了员工的心理资本,但人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状态,如何从心理资本入手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呢?为了对这个给予较全面深刻的回答,本文通过对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的具体应对措施,希望能藉此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和企业人士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创新活动充满不确定性、风险性和复杂性,创新失败频繁发生。在此背景下,如何激励员工从失败中学习并成长是学者与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文章构建“领导-员工心理-员工行为”研究框架,重点探究真实型领导对创新失败情境下员工失败学习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真实型领导能有效激发员工失败学习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员工韧性分别在真实型领导与员工失败学习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构成中介链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中国情境下员工从失败中学习与成长的研究,而且为企业如何构建从失败中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员工学习与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组织公平感与工作态度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公平感对员工工作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还是存在很多争议,主要中在组织公平各维度对工作态度各维度解释强度的差异,本文将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阐述目前组织公平感与工作态度之间关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初创企业若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发挥员工建言行为的作用。以往研究表明,员工的心理资本是影响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的重要变量。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杭州地区156位初创企业员工进行了有效的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初创企业员工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对其建言行为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心理资本的角度,提出了提升杭州初创企业员工建言行为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葛锋  袁梦莎 《商业时代》2012,(17):83-84
随着知识在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资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巨大,知识资本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德鲁克眼中的下一个社会将是知识社会,而这一社会是以知识和知识工作者为基础的,"知识"将成为知识社会的关键资源,拥有知识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作为知识资本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已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伴随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只是实现组织高绩效的潜在能力,而员工态度和行为则是将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工具。基于上述观点,Luthans等学者首次提出心理资本的概念,并认为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一样,心理资本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授权型领导和员工建言行为的相关理论,以杭州市三家互联网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选取合适的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数据分析。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建言行为各维度均正向相关,授权型领导中的"传递对员工高绩效的信心"和"鼓励员工参与决策"两维度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责任义务的一种认知和信念系统,心理契约深刻影响着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员工的敬业度。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心理契约与员工敬业度在引导员工融入组织、投入工作以及共享发展愿景等方面具有共同的指向性,当员工感知到企业很好地履行心理契约时,就会以更高的敬业水平来回报企业。针对物流企业心理契约管理现状和问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物流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和发展维度)深刻影响着员工敬业度的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行为维度。为了促进企业与员工心理契约的融合,提高员工敬业度,应将建立和谐相容的心理契约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流程,通过加强员工背景调查,建立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完善多元化、柔性化薪酬福利体系、良好的培训体系和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提供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心理资本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的131名本科生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得出: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大学生学习绩效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并且可以作为很好的预测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学习绩效与大学生心理资本之间的回归模型,并从心理资本角度对大学生提高学习绩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理论和实践证明其对员工工作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于服务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基层员工有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基层员工流失问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心理资本的积极作用,对员工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基层员工的流失问题,减少人力资本的流失,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白璐  张琳琳  庞宇佳  张亮 《现代商业》2011,(12):107+106
目的:探讨核工业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问卷(PCQ-24)和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GS),以127名核工业企业员工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核工业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呈现显著的负相关。(2)以心理资本作为预测变量,对核工业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进行回归预测,提高自信、乐观、希望水平能显著降低核工业企业员工的职业倦怠水平。结论::核工业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乐观、自信、希望心理资本维度能显著负向预测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20.
张莉  毛文娟 《商业时代》2015,(2):100-103
本文从动态能力理论的角度,结合员工创新行为有关理论,提出环境洞察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变化革新能力和整合协调能力这四种组织动态能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模型。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组织动态能力对员工创新行为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