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瑾  耿喆 《江苏商论》2011,(11):150-152
"碳金融"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全新的金融概念。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必然要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本文通过SWOT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一方面为我国发展碳金融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为发展碳金融提供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国莉 《商业会计》2012,(14):47-49
随着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碳金融市场越来越活跃。本文阐述了我国低碳间接和直接投筹资市场的各自发展政策,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商业银行的低碳金融服务领域,持续完善低碳间接投筹资市场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低碳金融市场监管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积极实行"碳关税"政策,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重要的制造业出口大国将面临严峻挑战。碳关税实质上是一种借"环境保护"之名构筑的新型绿色贸易壁垒,直接影响我国高碳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规模,降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碳关税的实施在长期内能够推动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速外贸企业转型,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我国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低碳技术研发;积极参与有关国际规则与标准的制定;扩大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在国内开征碳税,建立绿色政策法规体系;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完备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4.
李科  王娜  马堃 《商》2012,(2):125
商业银行在碳金融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在低碳框架下商业银行应对碳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郑雅婷 《北方经贸》2010,(11):88-89
随着低碳经济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碳金融也逐渐走入了金融服务行业。由于各国政府对环境的重视,碳金融市场日渐活跃。我国的碳金融发展也受到了促进,在政策环境和金融机构两个层面上拓展了碳金融业务和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雾霾越来越严重,引起各方的热烈关注。碳会计把会计与环境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构建碳会计体系,需要提高国家号召力,建立完整的碳会计体系并成立相关组织,建立关于碳会计发展的相关政策与福利制度,注重培养低碳经济型人才以及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倡导低碳经济,从而有效的预防雾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雾霾天气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都有严重影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人共识。推进低碳经济必须对碳资产和碳交易行为加深认识,并将碳资产、碳交易行为纳入会计监督与核算体系中。建立碳排放的预算体系,进行碳业务的会计核算,可促进企业主动改进技术,自愿节能减排。从而不仅可减少雾霾天气,还能够使我国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商》2015,(24)
碳权交易属于一种机制创新,与金融活动的联系密切,从中产生了"碳金融",这有利于推动碳市场交易,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若是没有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的支持,碳市场的进一步培育、规范和发展一定会受到阻碍,因此说,碳权交易推动碳金融发展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发展低碳经济,金融服务一定是其保障,构建碳金融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碳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从中提出了碳权交易推动碳金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本研究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现状,运用SPSS23探析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提出完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相关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大众行使监督权,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运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低碳经济与碳会计的角度来探究低碳发展.首先简企了低碳经济与碳会计的相关内容,然后丛哲学角度阐述了二者的关系,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与碳会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创新性地提出了低碳人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王莹丽 《商业研究》2011,(6):207-212
我国临时仲裁机制的缺失带来了种种弊端,作为完善路径的选择,我国可以采用"试点方式"逐步将临时仲裁机制引入仲裁体系。当前金融仲裁方兴未艾,金融纠纷解决的特性及其对临时仲裁的需求,使得金融仲裁成为进行临时仲裁"试点"工作的适当领域。在具体制度构建方面,可从临时金融仲裁的法律地位与基本原则、仲裁协议内容与效力、仲裁员选任与监督、与仲裁机构的支持及法院对临时金融仲裁的监督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国外碳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向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碳金融业务已由早期的基于碳交易所的业务向碳银行业务等方向拓展,以迎合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碳金融业务的拓展使其正在向更具有操作性和流动性的碳金融衍生品发展,如碳货币证券化及碳套利工具的开发是基于产业链角度及生态链角度对碳金融业务的拓展,也是对碳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延伸。由于我国碳金融发展较缓慢,通过对国外碳金融业务发展的考察,可以为我国开展碳金融业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各国未来经济发展必然选择的背景下,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则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焦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探讨河北省11市低碳城市与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分析现阶段河北省11个城市的能源消耗状况和碳排放规律,选取河北省1995—2009年单位GDP CO2排放量、金融机构贷款占地区GDP的比例两个指标,进行单整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低碳城市与金融体系的相互依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显著,建立碳金融支撑体系是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进物流体系,通过发展低碳物流来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物流技术创新与低碳金融服务成为新的投资机会和经济增长点.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主要包括低碳政策扶持、低碳法律制度、低碳资金供给、低碳信用担保、低碳中介服务等支持体系.加强低碳物流金融支持要求我们树立低碳物流金融服务理念,构建低碳物流金融政策引导体系;完善低碳物流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加强金融信息整合与知识共享;开展低碳物流保险的金融衍生品创新,提高低碳物流竞争力;构建低碳物流动态联盟,创新低碳物流融通仓模式;发展低碳物流绿色信贷业务,积极开办清洁发展机制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物流是对应低碳经济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以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前提和基础。当前,影响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为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促成物流产业碳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增长拉动了物流需求,而物流产业在需求增加、规模扩大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物流业发展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的态势将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可以通过不断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的方式,逐步向低碳经济过渡。因此,发展低碳物流应该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着手,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治理理论的低碳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的道路上,面临着未来能源需求与碳排放增长趋势,政府政策制度缺失与社会参与机制还不完善等挑战。基于现实的困难,本文在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必须突破传统单边治理模式,思考政府、企业和社会在实现低碳经济中的定位和作用,主张实现三者间的网络协同治理;通过政府制度创新、企业构建技术管理体系及社会公众培养"低碳"意识等多中心治理措施,共同解决低碳发展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数据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2008年全球财务和会计外包市场规模已达到470多亿美元,可见,会计服务外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在我国,会计服务外包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此,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就会计服务外包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析,并展望了会计服务外包未来在我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项多维度、多品种的中国大陆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指数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对省域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自身并不是导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的原因,适度的收入分权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有效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所诱导的政府间投资竞争显著减弱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并且这一负向效应超过了财政分权自身的直接正向效应。为了保障"民生性"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现行财政分权模式下,需要重点改变传统单纯以GDP为重点的政绩考评模式,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加入社会福利指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服务贸易人才需求的增长,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正在成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建设的紧迫问题。但长期以来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货物贸易”为中心,服务贸易课程呈现“空白”状况。无法适应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需求。对独立学院创立国际服务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与依据进行阐述,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安排、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环境变化和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等角度论述了独立学院培养服务贸易人才的趋势及机理,并对拓展服务贸易方向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渠道等问题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